1950 年 12 月 4 日,长津湖的雪下了一夜,把志愿军阵地的坑道、散兵坑都盖成了一片纯白。王卫国趴在前沿的隐蔽狙击位里,棉服外裹着一层刚收集的新雪 —— 这是张连长教的 “雪地伪装法”,能让身体与雪地融为一体,不被美军侦察机发现。他的编号 “037” 步枪架在冻土堆成的简易支架上,准星旁用红漆刻着细密的刻度(自己根据空冥感知的风速偏差画的),枪管裹着三层棉布,只露出枪口,避免呼出的白气在管壁凝成冰碴。
“别乱动!美军的巡逻队快到了!” 张连长的声音从旁边的观察点传来,压得比风雪声还低。他手里拿着一架老旧的望远镜,镜筒上缠着布条,防止反光,“你看,从湖对岸过来的,五个人,扛着 m1 步枪,走得很散,应该是例行巡逻。”
王卫国顺着张连长指的方向,用空冥感知锁定目标 —— 五个美军士兵呈 “一字型” 推进,皮靴踩在雪地上发出 “咯吱” 的声响,间隔约十米,最前面的士兵手里拿着一个指南针,时不时低头看,显然是在确认路线;中间的士兵背着电台,天线裹着黑布,应该是通讯兵;最后面的两个士兵则时不时回头,警惕着后方,显然吃过志愿军冷枪的亏。
“冷枪战术的核心,就是‘藏得住、打得准、撤得快’。” 张连长的声音继续传来,带着战场沉淀的经验,“咱们装备不如美军,不能跟他们硬拼,就靠这个 —— 每天打几枪,放几炮,消耗他们的士气,让他们不敢出门,不敢巡逻,时间长了,他们自然就垮了。”
王卫国点点头,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美军巡逻队的行进路线正好经过一个凸起的土坡 —— 那里是绝佳的狙击点,视野开阔,又有冻土掩护,打完就能顺着坡后的雪沟撤回坑道。他调整步枪准星,将刻度对准最前面的士兵,同时感知着周围的风速:每秒三米,从东南方向来,会让子弹偏右两指,得往左调一点。
“大勇,你在右边的观察点,帮俺看风速和距离!” 王卫国用气音喊,李大勇正蹲在十米外的雪堆后,手里拿着一个简易的测距仪,“二牛,你在坡下的雪沟里等着,俺打完咱们就撤,你帮俺扛步枪!”
“收到!” 两人齐声应答,声音里没有了之前的紧张,多了几分熟练 —— 经过两天的战术学习,他们已经摸透了冷枪战术的要领:不贪多,每次只打一两枪;不恋战,打完立刻撤;不暴露,伪装要彻底。
美军巡逻队越来越近,一百五十米、一百二十米、一百米…… 王卫国的呼吸渐渐放缓,空冥状态提升到极致 —— 神经反应速度加快 50%,周围的风雪仿佛慢了下来,他能清晰地看到最前面美军士兵的防风镜起了雾,能看到他手指扣在步枪扳机上的动作,能精准计算出子弹穿过风雪的轨迹偏差。
“距离一百米,风速三米每秒,偏左两指!” 李大勇的声音及时传来。
王卫国轻轻调整准星,将红漆刻度对准士兵的右肩,然后屏住呼吸,手指慢慢扣动扳机。
“砰!”
枪声被风雪掩盖了大半,只发出一声闷响。子弹带着细微的呼啸声,穿过风雪,精准击中了最前面美军士兵的右肩。他惨叫一声,倒在雪地里,步枪掉在地上,防风镜飞了出去。后面的美军士兵瞬间慌乱,有的卧倒,有的举枪对着四周,却找不到子弹来自哪里 —— 王卫国的狙击位被雪和冻土完美伪装,连枪口的白烟都被他用雪盖住了。
“撤!” 王卫国低喝一声,快速收起步枪,跟着孙二牛钻进坡后的雪沟。雪沟里的积雪没到膝盖,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坑道跑,李大勇则在后面用树枝扫掉他们的脚印,确保不留下痕迹。
回到坑道时,张连长已经在等着了,手里拿着一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半壶热水:“打得好!一枪就把他们的巡逻队打乱了!刚才通讯兵说,湖对岸的美军已经派人来抬伤员了,咱们等会儿再给他们来一炮,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厉害!”
孙二牛兴奋地搓着手,脸上满是激动:“俺刚才看那美军倒在雪地里,吓得他们都不敢动!这冷枪战术太管用了!比硬拼强多了!”
李大勇也跟着笑:“可不是嘛!俺以前在北平兵工厂,听师傅说美军多厉害,现在看来,他们也怕冷枪!咱们每天打几枪,他们肯定得神经衰弱!”
王卫国喝了口热水,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冻僵的手指渐渐有了知觉。他想起张连长昨天讲的 “冷枪冷炮运动”—— 从 1951 年开始,志愿军就在前线推广这个战术,有的连队一天能打死十几个美军,有的迫击炮班能炸毁好几辆美军卡车,靠的就是这种 “积小胜为大胜” 的智慧。现在他们提前用起来,就是为了在长津湖拖住美军,等主力部队到来。
“接下来该冷炮了。” 张连长指着坑道外的临时迫击炮阵地,那里藏着一门老旧的 82mm 迫击炮,炮管裹着厚厚的棉布,炮座埋在冻土下,只露出炮口,“这门炮是之前缴获的,炮弹不多,只有五发,得用在刀刃上 —— 等会儿美军来抬伤员,肯定会聚集在土坡下,咱们就朝那里放一炮,吓吓他们,让他们不敢轻易来巡逻。”
王卫国跟着张连长走到迫击炮旁,炮身冰凉,他用棉布擦了擦炮口的雪,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美军的担架队已经从阵地出发,约十个人,抬着两副担架,正朝着土坡的方向走,速度很慢,显然很警惕。
“迫击炮的瞄准,靠的是‘三点一线’—— 炮口、瞄准镜、目标。” 张连长手把手教王卫国调整炮管角度,“咱们没有测距仪,就靠经验:土坡离咱们约两百米,炮管抬到三十度,就能落在他们中间。记住,放完炮立刻把炮拆了,藏进坑道,美军肯定会反击炮击,不能让他们找到炮位。”
王卫国点点头,按照张连长说的,调整炮管角度,同时用空冥感知预判炮弹的落点:正好在美军担架队的前方三米处,不会伤人,却能炸起雪雾,吓退他们。他从弹药箱里拿出一发炮弹,小心地装进炮膛,手指有些发抖 —— 这是他第一次操作迫击炮,虽然之前练过几次,却还是有些紧张。
“放!” 张连长低喝一声。
王卫国用力拉动炮栓,“嘭” 的一声,炮弹带着尖锐的破空声飞向土坡。几秒钟后,远处传来 “轰隆” 的爆炸声,雪雾瞬间被掀起,美军担架队吓得纷纷卧倒,有的甚至扔下担架就往回跑,显然没料到志愿军会在冷枪后还放冷炮。
“好!打得好!” 孙二牛兴奋地喊,却被张连长按住:“别喊!快拆炮!美军要反击了!”
几人立刻行动起来,王卫国和李大勇拆炮管,张连长和孙二牛扛炮座,快速将迫击炮拆成零件,藏进坑道深处的隐蔽洞 —— 那里是用冻土挖的,美军的炮弹炸不到。刚藏好,远处就传来美军炮弹的破空声,落在刚才的迫击炮阵地,炸起一片雪雾,却什么也没炸到。
“俺就说他们找不到!” 李大勇拍着胸口,看着坑道外的弹坑,眼里满是得意,“这冷炮战术太妙了,打一炮就跑,让他们摸不着北!”
张连长笑着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画着冷枪冷炮的排班表:“从今天起,咱们分成三个班,轮流值班 —— 白天打冷枪,晚上放冷炮,每天都得让美军听到咱们的枪声,看到咱们的炮弹,让他们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卫国,你带一班,负责早上的冷枪;大勇带二班,负责下午;二牛带三班,负责晚上的冷炮支援。”
王卫国接过排班表,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他看着上面的名字,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 这就是志愿军的战术,没有复杂的装备,没有华丽的技巧,靠的就是团结、智慧和坚持,靠的就是 “积小胜为大胜” 的信念。
接下来的两天,志愿军的冷枪冷炮战术正式展开。每天清晨,王卫国都会带着一班的战士,潜伏在不同的狙击位,对着美军的巡逻队、哨兵打一两枪;下午,李大勇则会带着二班,在隐蔽的观察点,用冷枪打断美军的电话线,让他们通讯不畅;晚上,孙二牛则会跟着张连长,在坑道外的临时炮位,放一两发迫击炮,炸得美军阵地鸡飞狗跳。
王卫国的空冥天赋在冷枪战术中发挥了大作用 —— 他能精准感知美军的巡逻规律:每天早上八点、下午两点、晚上六点,各有一队巡逻兵;他能预判美军的隐蔽位置:有的哨兵喜欢躲在坦克后面,有的喜欢靠在沙包旁;他还能感知到美军的心理变化:刚开始他们还敢巡逻,后来听到枪声就卧倒,再后来干脆不敢出门,只能在阵地里待着,连水都不敢出去打。
“卫国哥,你看!美军今天没派巡逻队!” 第五天清晨,孙二牛兴奋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从雪地里捡的美军罐头,“俺刚才去检查雪钉,看到湖对岸的美军都躲在帐篷里,连哨兵都只敢露出半个脑袋!”
王卫国点点头,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美军阵地里一片死寂:坦克停在掩体里,不敢出来;士兵躲在帐篷里,有的在打牌,有的在写信,却没人敢靠近阵地边缘;甚至连炊事班的士兵,都只敢在帐篷里煮东西,不敢出来取水 —— 显然,这几天的冷枪冷炮,已经把他们的士气打下去了。
“这就是冷枪冷炮的威力。” 张连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战报,脸上满是欣慰,“昨天咱们一共打了七枪,伤了三个美军;放了两炮,炸坏了他们的一个弹药箱;还打断了他们的电话线,让他们半天联系不上总部。总部刚才来电,表扬咱们打得好,让咱们继续保持,拖到主力部队过来。”
李大勇凑过来,看着战报,眼里满是自豪:“俺就说这战术管用!俺昨天打冷枪,还缴获了一个美军的水壶,上面刻着‘John’,肯定是那个通讯兵掉的!”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黄铜色的水壶,壶身上刻着歪歪扭扭的名字,“俺要留着这个,等胜利了,给俺娘看看,俺在朝鲜也缴获过美军的东西!”
王卫国看着身边的战友们,心里满是坚定。他想起魂穿前历史课本里的记载,志愿军的 “冷枪冷炮运动” 一共歼敌五万多人,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具特色的战术,靠的就是这种 “以弱胜强” 的智慧,靠的就是 “不放弃、不退缩” 的信念。现在,他亲身参与其中,用空冥天赋优化战术,用手里的步枪和迫击炮,一点点消耗美军的士气,一点点为胜利积累力量,这种感觉,比任何战功都更让他自豪。
中午时分,炊事班送来的补给多了一包红糖 —— 是总部奖励的,张连长把红糖分给大家,每人尝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驱散了连日来的严寒和疲惫。孙二牛把红糖纸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怀里:“俺要把这个带回家,给俺媳妇看看,这是咱们打冷枪赢的奖励!”
下午,王卫国带着一班的战士,再次潜伏到狙击位。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美军终于派了巡逻队,却比之前多了一倍的人,还带着一辆装甲车,显然是怕了志愿军的冷枪。王卫国调整步枪准星,锁定最前面的士兵,心里默念:“就算你们人多,就算你们有装甲车,咱们的冷枪,也不会停。”
“砰!”
枪声再次响起,子弹精准击中士兵的胳膊,他惨叫着倒在雪地里。美军巡逻队瞬间慌乱,装甲车的机枪开始胡乱扫射,却连志愿军的影子都没看到 —— 王卫国已经带着战士们,顺着雪沟撤回了坑道,只留下雪地里的弹壳,和美军慌乱的身影。
回到坑道,王卫国靠在壁上,看着手里的步枪,枪托上的红漆刻度已经有些磨损,却依旧清晰。他想起张连长说的 “冷枪冷炮,打的不是子弹,是士气;耗的不是时间,是敌人的信心”,此刻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 他们打的每一枪,放的每一炮,都是在为胜利铺路,都是在为保家卫国的信念添砖加瓦。
夜幕降临,孙二牛跟着张连长,在临时炮位放了两发迫击炮,炸得美军阵地一片混乱。坑道里,战士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今天的战果,脸上满是疲惫,却依旧眼神坚定。王卫国看着窗外的风雪,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远处的星星在寒空中闪烁,像一双双眼睛,注视着这片战场;“看到” 主力部队正在往这边赶,离他们越来越近;“看到” 胜利的曙光,在风雪尽头,渐渐亮起。
他知道,冷枪冷炮战术还会继续,战斗还会持续,可他不再畏惧。因为他有最可靠的战友,有最智慧的战术,有能精准打击敌人的空冥天赋,更有一颗保家卫国、永不放弃的赤子之心。只要坚持下去,只要团结在一起,他们就一定能等到主力部队,一定能打赢这场仗,一定能活着回到家乡,兑现对养父、对北平街坊、对所有亲人的承诺。
这一夜,长津湖的风雪依旧,可坑道里却透着一股暖意。战士们的笑声、讨论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冷炮声,交织在一起,成了长津湖夜里最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