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的雾还没散,灵泉村外的土路上就停满了车。最前头的卡车车厢里,木工坊做的实木取暖器码得整整齐齐,裹着粗布防潮;旁边堆着鼓鼓囊囊的棉布袋,里面是草药基地晒好的防风、独活,还有分装成小袋的姜糖;最后排的竹筐里,放着给孩子们的文具和用空间棉花做的小棉袄,粉的、蓝的,叠得像刚晒过的云朵。

“奶奶,我能坐前面吗?我想看着咱们什么时候到山坳村!”小乐拽着筱棠的衣角,踮着脚往驾驶室瞅,手里还攥着个布偶——是他昨晚特意找出来的兔子玩偶,说要送给村里没玩具的小朋友。

筱棠笑着替他理了理衣领,把他往陆衍身边推了推:“跟你太爷爷坐一块,路上别闹,山路不好走,让太爷爷专心开车。”转头又对正在清点物资的念衍叮嘱,“急救包都放最上面了吧?村里有几个独居老人,咱们先去看看他们,别让老人等急了。”

“您放心,都按您说的放了,每个急救包里还塞了张纸条,写着每种药怎么吃。”念衍拍了拍身边的帆布包,又指了指车厢角落,“机械坊的师傅也来了,带着工具,等下帮村里装取暖器,顺便教他们用烘干机。”

说话间,老张头和几个药农也扛着药箱赶来了,肩上还搭着给老人量血压的袖带:“段老夫人,咱们都准备好了,等下分完药,就给老人们测测血压,有不舒服的当场调药,保证让老人们过冬不受罪。”

陆衍发动了汽车,引擎的声音打破了晨雾的安静。车队缓缓驶出土路,往青溪县的方向开去。越往山里走,路越窄,偶尔遇到坑洼处,卡车颠簸得厉害,小乐却一点不害怕,扒着车窗往外看——路边的树叶子落光了,光秃秃的枝桠指向天空,山脚下的梯田里还留着秋收后的麦茬,偶尔能看见几只野鸡扑棱着翅膀飞过。

“太爷爷,山坳村是不是快到了?”小乐看了会儿,又转头问陆衍。陆衍放缓车速,指了指前方隐约露出的土黄色屋顶:“快了,过了前面那个山口就到了。你看,那山上是不是有几个人在等?”

小乐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山口处站着几个身影,最前头的是个穿蓝布棉袄的老人,手里拄着根木棍,正踮着脚往这边望——是山坳村的村长李大爷,上次念衍打电话说要送物资,老人就说要亲自来接。

车队刚停稳,李大爷就拄着棍跑了过来,鞋上沾着泥,脸上却笑开了花:“段老夫人、陆老爷子,可把你们盼来了!村里的人早就等着了,连课桌椅都擦了三遍,就等着给孩子们用呢!”

筱棠刚下车,就被几个大妈围了上来,手里攥着晒干的枣子和核桃,往她兜里塞:“段老夫人,这是咱自己晒的枣,您尝尝;还有这核桃,给孩子补脑的,您带回去给小乐吃。”

“别客气,都是一家人。”筱棠笑着把枣子又塞回大妈手里,指了指卡车,“咱们先分物资,天冷,别让老人们在外面冻着。”

话音刚落,村里的壮劳力就都围了过来,帮着卸车。实木取暖器被抬下来的时候,李大爷伸手摸了摸,又敲了敲,眼睛亮得很:“这木头真结实,冬天烧点柴,屋里肯定暖和!比咱们以前用的泥炉子强多了!”

“不光暖和,还安全,这底下有接灰的托盘,不会把地板烧着。”机械坊的王师傅扛着工具走过来,蹲下身给李大爷演示,“等下我给每家都装好,再教你们怎么调火候,保证用着方便。”

筱棠没跟着卸物资,而是拎着急救包,带着小乐往村西头走——那里住着三个独居老人,其中张奶奶去年冬天摔了一跤,腿一直没好利索。刚走到张奶奶家门口,就见木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咳嗽声。

“张奶奶,我们来看您了!”小乐推开门,蹦蹦跳跳地跑进去。张奶奶正坐在炕沿上缝补丁,见他们来,赶紧放下针线,想起身却没站稳,筱棠赶紧上前扶住她:“您坐着别动,我们就是来看看您,给您送点药和棉衣。”

小乐把兔子玩偶递到张奶奶手里:“奶奶,这个给您,您要是想我了,就看看它。”张奶奶接过玩偶,用袖口擦了擦眼睛,声音有点哽咽:“好孩子,谢谢你。你看我这屋里,啥都没有,也没啥给你的。”

“您别这么说。”筱棠打开急救包,把药一一拿出来,“这个是治风湿的药膏,每天晚上抹在膝盖上,再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这个是止咳的,您要是咳嗽了就吃一粒,饭后吃,别空腹。”又从包里掏出件新棉衣,递到张奶奶手里,“这是用新棉花做的,您试试合身不?”

张奶奶接过棉衣,摸了摸里面的棉花,又摸了摸光滑的布面,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我这辈子都没穿过这么软和的棉衣,段老夫人,你们真是比亲人还亲啊!去年冬天我腿不好,是你们让人送的药;今年又送棉衣又送取暖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们。”

“不用谢,咱们都是一家人。”筱棠帮张奶奶把棉衣套在身上,又给她量了量血压,“血压挺正常的,您就放心过冬,要是有不舒服的,就让村长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随时来。”

从张奶奶家出来,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雾也散了。村里的广场上,村民们正围着分发物资,孩子们拿着新文具,在临时教室的门口跑来跑去,笑声传遍了整个山村。念衍正帮着王师傅装取暖器,陆衍则在跟李大爷商量,怎么把烘干机放在村委会旁边,方便大家共用。

小乐早就跟几个村里的孩子玩到了一起,正领着他们看卡车里剩下的小棉袄,一个个数着颜色:“这个粉色的给你,你穿肯定好看;这个蓝色的给你,你跑起来像小超人!”

筱棠站在广场边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烘烘的。她想起第一次来山坳村的时候,村里的路还是泥路,孩子们穿着露脚趾的鞋,老人们住的土房漏风漏雨。而现在,路修宽了,房子翻新了,孩子们有了新桌椅,老人们有了棉衣和药——这一路的变化,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在想什么呢?”陆衍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水。筱棠接过杯子,呵了呵手:“在想明年春天,咱们把营养粥机送来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喝上热粥了。对了,村里的梯田明年是不是可以种点药材?咱们让老张头来教他们,这样他们自己也能采药换钱,不用总等着咱们送。”

“我也是这么想的。”陆衍点点头,指了指不远处的山坡,“刚才跟李大爷说了,他说村里有块空地,明年春天就种上艾草和金银花,既能当药材,开花的时候还好看,孩子们也能在旁边玩。”

正说着,李大爷端着碗热红薯走了过来,非要让他们尝尝:“这是今年新收的红薯,甜得很!段老夫人、陆老爷子,你们中午就在村里吃,咱们杀了鸡,炖了汤,都是自家种的菜,干净!”

筱棠没推辞,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丝丝的,暖到了心里。小乐跑过来,手里拿着个烤土豆,递到她嘴边:“奶奶,你尝尝这个,可香了!是大壮哥哥帮我烤的!”

午后的阳光洒在广场上,把每个人的脸都照得暖暖的。村民们忙着把物资搬回家,王师傅还在调试取暖器,老张头则在给最后一个老人测血压。筱棠坐在广场的石凳上,看着眼前忙碌又温馨的景象,突然觉得,所谓的幸福,就是这样——看着自己帮过的人,能暖暖和和地过冬,能笑着过日子,能把这份温暖,再传给身边的人。

傍晚的时候,车队准备返程了。村民们都来送,孩子们追着车跑,手里挥着自己画的画,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谢谢”。小乐扒着车窗,跟大壮挥手:“明年我还来,给你带新的玩具!”

车开出山口的时候,筱棠回头看了一眼,山坳村的屋顶上已经升起了炊烟,实木取暖器里的柴火应该已经点燃了,屋里一定暖烘烘的。她靠在椅背上,看着身边熟睡的小乐,又看了看开车的陆衍,嘴角忍不住弯了起来。

“明年春天,咱们早点来。”陆衍看了她一眼,轻声说。筱棠点点头:“好,带上营养粥机,再帮他们把药材种上。对了,还要让明杰做些新的课桌椅,孩子们长得快,之前的可能快小了。”

车窗外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山路两旁的树影被拉得很长。筱棠知道,这个冬天,山坳村的老人们不会再冷了,孩子们也能暖暖和和地上课了。而她和陆衍、念衍,还有家里的每一个人,会一直把这份温暖送下去,送到更多的山村,送到更多需要的人身边——就像灵泉湖的水,永远不会停,永远带着暖意,流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