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小年。
八十三岁的苏璃破天荒地要求临朝。当她出现在金銮殿时,满朝文武都惊呆了——女帝身着登基时的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十二旒冠,虽然需要内侍搀扶,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初。
今日是小年,苏璃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也是朕最后一次临朝听政。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朕理政六十载,即位二十五载,历经风雨。她缓缓扫视群臣,今日,该是交托江山的时候了。
她示意云枫上前。当云枫跪在御阶前时,苏璃从龙椅上缓缓起身,亲手捧起传国玉玺。
皇太孙云枫,上前接玺。
云枫郑重叩首,双手高举。当那方沉甸甸的玉玺落入手中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重量——这不仅是权力,更是责任。
即日起,朕传位于皇太孙云枫。苏璃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望众卿同心辅佐,共创盛世。
就在她准备转身时,身形突然一晃。云枫眼疾手快,立即上前扶住。
苏璃靠在他肩上,轻笑:比你的爷爷和伯父都稳妥。
这句带着调侃的话,让原本肃穆的气氛顿时轻松了几分。老臣们都想起当年云珏在登基大典上险些摔倒的往事。
退朝吧。苏璃对云枫低声道,送朕回宫。
在返回寝宫的路上,苏璃一直握着云枫的手。
记得朕交代你的三件事吗?
孙儿铭记在心:善待兄弟、巩固边防、善待百姓。
还有...苏璃目光深远,小心谢文渊。
回到寝宫,苏璃屏退左右,只留云枫一人。
其实今日,朕还有一事要告诉你。她取出一本泛黄的日记,这是太宗皇帝云昭留下的。
云枫接过日记,翻开第一页就愣住了——上面记载的竟是云昭穿越而来的经历!
这...这是真的?
太宗皇帝来自一个叫的地方。苏璃眼中泛起泪光,他常说,希望大周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现在,这个愿望要由你来实现了。
云枫震撼不已,终于明白那些超前的政见从何而来。
您...您也是?
苏璃摇头:是。所以太宗才将我嫁给你祖父。这些年,朕一直在努力实现太宗的理想。
她指着日记最后一页:这里记载着一个秘密——太宗留下了一批天工秘籍,藏在他生前最喜爱的地方。
在哪里?
需要你自己去寻找。苏璃神秘地笑笑,这是你太宗留给继承者的考验。
就在这时,程怀远匆忙进来:陛下,谢太傅求见。
苏璃与云枫对视一眼:让他进来。
谢文渊身着朝服,神情肃穆:老臣特来辞行。
太傅要去何处?
老臣年事已高,欲归隐山林。谢文渊目光扫过云枫手中的玉玺,临行前,想提醒陛下一事。
前朝余孽未清,陛下传位之事,恐生变故。
云枫不动声色:太傅可知余孽首领是谁?
谢文渊摇头:此人隐藏极深,老臣查访多年,仍无线索。
待谢文渊离去后,苏璃冷笑:老狐狸,这是来试探了。
孙儿觉得,他很快就会有动作。
果然,当夜就传来消息:谢文渊并未离京,反而住进了云旭府中!
四哥他...云枫皱眉。
不必担心。苏璃从容道,朕早有安排。
三日后,云旭突然进宫求见。
皇祖母,孙儿有要事禀报。他呈上一封密信,这是谢文渊勾结前朝余孽的证据!
原来云旭假意与谢文渊合作,实则暗中收集罪证。
苏璃看完密信,长叹:果然是他...
密信中详细记录了谢文渊这些年的谋划——从教唆王家篡位到挑拨皇子相争,都是他的手笔。
还有一事,云旭低声道,谢文渊计划在登基大典上行刺。
云枫神色一凛:具体计划可知?
他买通了宫中的乐师,准备在奏乐时发难。
苏璃冷笑:既然如此,我们就将计就计。
登基大典前夜,苏璃将云枫叫到榻前。
明日之后,你就是大周的新君了。她取出一枚玉佩,这是太宗留下的,现在交给你。
玉佩温润通透,上面刻着奇怪的图案。
这是?
太宗说,这叫,象征阴阳调和。苏璃为他戴上玉佩,为君之道,也在平衡。
次日,登基大典。
太和殿前旌旗招展,百官肃立。当云枫接过传国玉玺时,乐声骤起。
就在这一刹那,数名乐师突然从乐器中抽出兵刃,直扑御座!
护驾!程怀远厉声喝道。
但令人意外的是,禁军竟按兵不动!
千钧一发之际,云枫突然举起手中玉佩。阳光照射下,玉佩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些刺客看到玉佩后,竟然齐齐跪地!
这...这是魏朝皇室的信物!谢文渊失声惊呼。
云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谢文渊,你没想到吧?真正的皇室信物,一直在朕手中。
原来这枚玉佩是前朝皇帝的贴身之物,见玉佩如见君王。这些前朝余孽见到信物,自然不敢造次。
谢文渊面如死灰:你...你怎会...
是皇祖母告诉朕的。云枫淡淡道,你苦心经营数十年,却不知真正的信物早已落入皇室手中。
谢文渊仰天长笑:成王败寇...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带下去。云枫挥手,按律处置。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大典继续。当云枫正式登基的那一刻,苏璃在寝宫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陛下,李德全轻声道,新帝登基了。
苏璃望着太和殿方向,轻声道:传旨:朕要移居骊山行宫。
她知道,是时候放手了。
这个帝国,已经找到了新的主人。
而属于她的时代,终于落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