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几位重臣相继表态,殿内逐渐形成共识,这些大明最高层的官员们,在维护自身阶级利益这一点上空前一致。
他们深知,伪夏推行的土地改革、废除特权等政策,是要从根本上摧毁他们的立身之本。
而清廷即便入主中原,为了统治稳定,终究还是要依靠他们这些士大夫。两害相权,他们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崇祯见火候已到,缓缓开口:“众卿所言,甚合朕心,然则,与清廷盟约细则,当如何拟定?又该由何人主持此事?”
崇祯的话语在文华殿内回荡,然而余音落下后,迎接的却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
诸臣皆低垂着头,无人敢应声,这不仅是担心结盟失败后要承受天子之怒,更是畏惧那联虏平寇的千古骂名。
作为熟读史书的士大夫,他们太清楚这样的决定会在青史上留下怎样不堪的一笔。
责任如山,无人愿担。
看着这群平日高谈阔论、此刻却噤若寒蝉的臣子,崇祯只觉得一阵头痛欲裂。
他何尝不理解他们的顾虑?若易地而处,他也不会轻易接下这烫手山芋。但他是大明天子,需要维持体统,这联虏的决策必须由臣子提出,他只能被迫接受。
此刻的他无比怀念那些在各地享乐的藩王——这些宗室在大明江山这颗大树上吸血多年,此刻正该为他们朱家天下分担骂名,可惜他们还在来京的路上,远水解不了近渴。
难堪的沉默在殿中蔓延,终于,崇祯冷冽的声音打破了死寂:“既然诸位无人愿担此重任,那明日便召开廷议,直到达成共识为止!”
他目光如刀,扫过众臣,“另外,朕要提醒诸位,你们当中某些人做过什么,朕心里有数,锦衣卫已经奉命搜集证据。
朕今日点破,是给你们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若有人主动站出来为君分忧,过往种种,朕可既往不咎。否则……”
他冷哼一声,未尽之意让所有人心头一凛,“休怪朕不讲情面!散朝!”
说罢,崇祯不再看众臣一眼,拂袖而去。
留下满殿面面相觑的官员,其中王应熊、吴宗达与首辅温体仁三人面色最为难看。
回到内阁值房,王应熊再难维持镇定,急声道:“温大人,眼下该如何是好?您得拿个主意啊!”
温体仁并未立即答话,而是细细回味着崇祯方才的每一句话。
没错,他们这些阁臣尚书,有几个是真正干净的?若皇上真让锦衣卫细查,谁也逃不过。
指望着同僚们联手抗衡?更是痴心妄想,官场之上,落井下石者多,雪中送炭者少,他们一旦倒台,不知有多少人盯着他们空出的位置。
更何况,朝中还有东林余孽文震孟等人虎视眈眈。
温体仁猛然醒悟:或许从清廷提出结盟、而他们未能主动站出来担责的那一刻起,皇上就已经动了用锦衣卫搜集他们罪证的心思。
这是逼他们戴罪立功!他们能拒绝吗?不能。
想清楚其中关窍,温体仁长叹一声,对王应熊和吴宗达道:“二位,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如今陛下尚未公开证据,我们若能主动请缨,承担这结盟之责,或许还能将功折罪。
若待证据摆到面前,届时陛下想保我们也保不住了。”
王、吴二人闻言一怔,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决绝。
他们明白,这确实是眼下唯一的生路。“我等愿唯温首辅马首是瞻!”二人齐声道。
既已决定,便不再拖延,三人深知内阁并非铁板一块,尚有文震孟等异己在侧,此事必须速战速决,他们立即整肃衣冠,再赴文华殿求见。
殿内,崇祯正对着舆图怔怔出神,听闻温体仁三人去而复返,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自然明白他们为何而来。
虽然难题或将解决,他心中却无半分喜悦,反而涌起一股悲凉——自己的内阁重臣竟要靠如此手段才能驱使,同时大明的官场已经腐朽至此,连内阁都是如此,内阁之下的京官,地方上的知府,巡抚又该如何呢?难怪伪夏能够势如破竹!
“宣。”崇祯收敛心神,恢复帝王威仪。
三人入殿行礼。
崇祯故作不知,平静问道:“三位爱卿去而复返,有何要事?”即便心知肚明,他也不能点破,这是君臣之间的默契,也是一场不能言说的交易。
温体仁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臣与吴大人、王大人再三商议,皆认为当与清廷结盟,眼下伪夏兵锋正盛,我军多线作战,疲于应付。
若得清廷自漠南出兵牵制,必能极大缓解我军压力,为孙传庭督师编练新军争取宝贵时间。”
崇祯故意皱眉,抛出那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与清廷结盟固然能解燃眉之急,然天下士林之非议如何平息?与血海深仇之异族联手,后世史笔如铁,又当如何评说?”
温体仁毫不犹豫,慨然应道:“陛下所虑,臣等深知,陛下为大明江山殚精竭虑,臣等既食君禄,自当分君之忧,此等关乎国运之决策,岂能让陛下独受千古之议?臣温体仁,愿担此责!”
吴宗达与王应熊也紧随其后,齐声道:“臣等亦愿共同承担!”
崇祯脸上适时露出感动之色,声音甚至有些“哽咽”:“三位爱卿能如此体恤朕心,实乃大明之幸,朕心……朕心实在有愧啊!”这番作态,他演绎得情真意切。
温体仁连忙道:“陛下何出此言!此乃臣等分内之事,定当尽心竭力,以报君恩!”
戏已做足,双方心照不宣,几人随后商议了明日大朝会的细节,定下由温体仁等人率先提出结盟之议,并力陈利害,引导舆论。
待一切商定,三人告退离去。
望着他们消失在殿外的背影,崇祯脸上的激动与愧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冰冷的讥讽,这就是他大明的栋梁,不惜以江山安危为筹码进行政治交易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