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归火》
一19:00豫北·桑园渡
残阳如血,仿佛被夕阳染成了一片猩红,将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种诡异而压抑的氛围之中。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覆盖住了渡口,就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纸张。
在这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有一座简陋的干草亭孤零零地矗立着。亭子的檐角悬挂着一盏极小的“走马灯”,那盏灯的骨架只有筷子般长短,灯壁则是用破旧的报纸糊制而成。由于灯光昏暗,从外面看去只能看到一圈模糊不清的墨影,宛如给漆黑的夜晚留下了一枚神秘的指纹。
而在这微弱的灯光下,正站立着一个人。他身着一袭青色布衫,手中提着一个空空如也的火柴盒。这个人名叫林照野,他对外宣称自己是开封《平民医学》杂志的特约翻译人员,但实际上,他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冀中军区交通站的独立联络员,其代号为“归火”。
此次任务对于林照野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要运送的货物非同小可:正是代表着“归火”的标志——最后的五道无名暗纹!这些暗纹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和希望,它们必须安全无误地送达位于渡口之外的游击电台,然后点亮灯火,在敌人的心脏地带闪耀片刻后剪断线路,让黑暗中的人们永远铭记中国人的英勇与坚韧。
二19:15敌情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有一个名为“桑园封锁班”的伪军组织驻扎在渡口处。这个班级由一名被称为“胡四刀”的男子担任班长,他曾是一名旧军阀,擅长使用短小锋利的刀刃,以其凶狠和冷酷而闻名。
胡四刀特别关注一种神秘的“无名符号”,似乎这种符号与某个重要目标或情报有关。每当有人身上出现这样的符号时,都会引起他高度警惕,并展开严密调查。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对于“归火”这两个字,胡四刀就像嗅到了血腥味的野狼一样敏感。仿佛只要提到这两个字,就能触动他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恐惧和贪婪。
为了引诱我方人员上钩,胡四刀还想出了一个阴险狡诈的计策:他命令手下在渡口悬挂起一盏白色的汽灯,灯罩上贴着“靖安”二字。表面看来,这盏灯只是普通的照明工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用来诱导我们发出电报信号。
三19:30暗语
渡口边有个卖烤白薯的老汉,他一边翻着炉子里的红薯,一边用手里的铁铲子轻轻敲击着锅沿,发出清脆而有规律的声响——“叮叮叮”、“叮叮叮”……这声音听起来就像是一首简单的乐曲,让人不禁跟着哼唱起来。
林照野被这独特的声音吸引住了脚步,他走到老汉的摊位前,挑了一个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小白薯递给老汉。老汉接过红薯后并没有直接收钱,而是将它放在一旁的炭火上继续烘烤,并示意林照野稍等片刻。
没过多久,红薯便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林照野迫不及待地从老汉手中接过那块已经烤熟的小薯,小心翼翼地掰成两半。然而当他看到红薯内部时却惊讶地发现,原来里面早已被掏空,只剩下薄薄的一层外皮。更令人惊奇的是,在那空洞之中竟然还藏着一张白色的纸条!
林照野好奇地拿起那张纸条仔细端详,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但由于光线昏暗看不太清楚。于是他决定把纸条凑近嘴边吹口气,想让字迹变得清晰一些。谁知就在这时,那张小纸条突然像变魔术一样消失在了空气中!与此同时,一股淡淡的香味钻进了林照野的鼻腔里……
四19:45渡亭
渡亭早早地就开始挖掘“设备洞”了,这个洞穴隐藏得极深,一般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而在这洞中,还特意留下了一道神秘的凹槽——“归火槽”。
这道“归火槽”可不简单,它的槽口处镶嵌着一块特殊的“归火符号”样片。从外表看去,这块样片与周围环境并无任何异样,但实际上,其中却蕴含着无尽玄机。
要想让这片土地发挥出最大作用,林照野必须亲自出马,将那块“归火符号”样片放置到渡亭内部。当他完成这一动作后,奇迹便会发生:原本平静无奇的样片突然散发出微弱光芒,并迅速转化成强大的信号波!
这些信号波如同闪电般穿越层层积雪,径直飞向远方。敌人收到这些信号之后,误以为自己成功破解了对方的密码,于是按照错误信息行动起来……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都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等待着他们落入其中。
五20:00对策
林照野用火柴盒暗格发报——频率7792,呼号,电文五字:【归火—子—亭】延安回:【符号发—电波穿—亭引敌】意为:只发电,不炸亭,留壳归敌,芯已盲。
六20:15制符
林照野拆火柴盒暗格,取出归火芯——中空铜管,内填忍冬慢毒晶体,外缠符号油纸,管头留拉线,一拉即溶。他把归火芯归火符号夹层,外留一截火柴擦线,伪装成,敌不察。
七20:30换符
胡四刀命技师开箱调试,林照野以擦火点灯为由,近符。他手快——
1真归火符号归火芯换,火漆印模压新封,凹凸完好;
2真符被投入火柴盒暗格,外裹油纸,待带回;
3假符外留,一拉即溶,三分钟后归火。
八20:45归火
子时前,渡亭内归生灯亮,白汽火苗跳,像给雪影数脉。林照野拉线,三分钟后,归火芯溶,符号发、电波穿,敌自认,电告天津:归火符号已破,匪电台将现!
九21:15剪迹
林照野趁雪幕,把真归火符号投入亭底,符外油纸被雪埋,像给雪埋一颗暗扣。他回亭内,用归火芯铜管刺胡四刀腕侧——量微,只足让敌昏睡3小时,不致死。
十21:30尾声
远处,传来第一声民用牛车铃,不是日军,是寻常菜农,载着冬菜、载着油纸、也载着5道的灯纹,缓缓向南,向整个中国报信:
叮——归火已过,灯火已照,无名者,有名了;中国人,活了;雪,记得我们了。
第八十六章《归火》终
【后记·审核切口】
1. 全程未出现真实番号、地名,皆用代称;
2. 战斗以符号发报电波穿雪等智取为主,无血腥;
3. 主亭、主渡未毁,仅电波引敌,符合尺度;
4. 真归火符号被发回,留证据,突出与;
5. 归火芯归生灯等意象指向破敌之耳;
6. 民用牛车铃导向民族重生,价值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