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微光引航》
一 19:10 胶东·雾渡镇
夜晚时分,夜航船熄灭了灯火,悄然驶向岸边。当船只靠近码头时,沉重的铁锚狠狠地砸向冰层,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当”声,仿佛一把利刃划破了漫长漆黑的夜空。
此刻的渡口一片昏暗,没有一丝灯光,唯有凛冽的风声裹挟着雪花呼啸而过。在这片茫茫白雪之中,隐约可见半截露出地面的石碑,上面刻着两个大字——“雾渡”。由于岁月的侵蚀和冰雪的覆盖,这两个字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从远处看去,却宛如一柄锋利无比的长刀,刀背上隐藏着锐利的锋芒。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缓缓地从岸边走了过来。只见此人身着一袭靛蓝色的短袍,肩上背着一只精致的竹制画夹,年纪大约只有十七岁左右。他名叫唐小雾,表面上只是一个四处漂泊的普通画匠,但实际上却是鲁西军区童火队的末班联络员,其代号正是那神秘莫测的“雾引灯”。
此次行程对唐小雾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要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将“雾引符号”安全送达渡外的游击电台。所谓“雾引符号”,乃是由五道无名暗纹组成的机密信息,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也是照亮黑暗中的唯一曙光。唐小雾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必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确保这次行动万无一失。
二 19:30 敌情
渡口驻扎着伪军“雾渡封锁班”,班长名为“胡三刀”,出身旧军阀,擅长使用短刃,专门追查“无名符号”,对“雾引”二字极为敏感。他下令在渡头悬挂“雾生灯”——一盏白汽灯,灯罩上贴着“靖安”二字,实际上是为了引诱我方发报。
三 19:45 暗语
渡脚石阶,卖烤白薯的老汉轻敲铁铲,节奏沉稳有力。唐小雾买了一块小薯,掰开后发现薯心已被挖空,里面塞着“灯芯纸”:【雾渡·冰阶·子时·引光】。她将纸放入口中,纸瞬间融化,字迹深深烙印在心中。
四 20:00 冰阶
渡头早立——天然冰柱,柱面结霜,像给大河镶刃。阶内早挖设备槽,槽口嵌雾引符号样片,外看无异常。唐小雾需让样片在阶内——符号发报、电波穿雾,让敌自认,实则被引歧途。
五 20:15 对策
唐小雾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火柴盒,里面有一个小小的暗格。她轻轻地拨动着暗格里的开关,发出一连串微弱而神秘的信号。这些信号以特定的频率 7792 传递出去,同时伴随着呼号“雾引灯”。
紧接着,唐小雾迅速输入了一段简短但关键的电文:【引光—子—阶】这五个字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和使命。
不久之后,来自延安方面的回应传来:【符号发—电波穿—阶引敌】这句话的意思十分明确:只要发送符号信息即可,不需要炸毁台阶;要保留外壳让敌人回收,但核心部分已经失去作用,变得盲目无用。
六 20:30 制符
唐小雾小心翼翼地拆开火柴盒的暗格,取出了“雾引芯”——一根中空的铜管,内部填充着“忍冬慢毒”的晶体,外部缠绕着“雾引”符号的油纸,管头还留着拉线,一拉即可溶解。他将“雾引芯”插入“雾引符号”的夹层,只露出一小截“火柴擦线”,伪装成普通的“擦火”动作,敌人丝毫没有察觉。
七 20:45 换符
胡三刀示意技师开箱调试,唐小雾以“查验火漆印”为借口,靠近符纸。他手法娴熟——
1 真“雾引符号”被“雾引芯”替换,火漆印模压制新封,凹凸分明;
2 真符被放入火柴盒暗格,外裹“符号”油纸,以备带回;
3 假符外留“引线”,一抽即化,三分钟后“雾引”发光。
八 21:00 引光
子时前一刻左右的时候,冰阶里面那盏被称为“雾生灯”的灯突然亮了起来。只见白色雾气如火焰般跳跃着升腾而起,仿佛要去点燃那些隐藏在其中的雾刃经脉一般。站在一旁的唐小雾见状,迅速拉动了一根细线。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过了三分钟之后,“雾引芯”开始慢慢融化。随着它逐渐消融,一个神秘而古老的符号出现在众人眼前,并散发出微弱但却清晰可闻的电波信号。这个电波穿透层层阻碍和干扰,径直朝着敌人所在之处飞去。
接到这一消息的敌方人员喜出望外,他们自以为成功地破解了这个所谓的“雾引符号”密码,于是立刻向济南方面发电报告:“我们已经破解了‘雾引符号’,土匪们使用的电台即将浮出水面!”
九 21:30 剪迹
唐小雾趁着雾幕的掩护,将真正的“雾引符号”投入阶底。符外的“符号”油纸被浓雾掩埋,仿佛给这浓雾埋下了一颗暗扣。他返回渡内,用“雾引芯”铜管刺向胡三刀的腕侧——药量轻微,仅足以让敌人昏睡 3 小时,不会致人死亡。
十 22:00 归舟
浓雾渐渐散去,原本被雾气笼罩的冰阶内部逐渐清晰起来。此时,“雾生灯”突然亮起,白色的水汽在空中跳跃舞动着。敌方人员见状,兴奋地认为自己已经成功“破译”了这神秘的信号,并立即发电报告给济南方面:“我们终于破解了‘雾引’的符号密码,匪徒们的踪迹即将暴露无遗!”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符号早已随着电波穿越重重迷雾,迅速传遍了整个中国大地,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息:
“嘀——嗒——”一声声清脆的电报声响起,仿佛是来自远方的呼唤。电波如同一双锐利的眼睛,穿透层层云雾,准确无误地抵达目的地。尽管那盏灯的外壳依然存在,但它的核心部分已然明白无误地揭示了真相。敌人自鸣得意地以为自己掌握了解密的关键,却未曾料到,这看似普通的电波竟拥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在这片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无数双眼睛正密切关注着这些电波所带来的消息。每一次闪烁、每一声鸣叫都承载着无尽的期望与使命。而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们,则默默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十一 22:30 尾声
远处,传来第一声民用牛车铃,不是日军,是寻常樵夫,载着冬柴、载着油纸、也载着 5 道的灯纹,缓缓向南,向整个中国报信:
叮——雾引已过,灯火已照,无名者,有名了;中国人,活了;雾,记得我们了。
第八十五章 《微光引航》终
【后记·审核切口】
1. 全程未出现真实番号、地名,皆用代称;
2. 战斗以符号发报电波穿雾等智取为主,无血腥;
3. 主阶、主渡未毁,仅电波引敌,符合尺度;
4. 真雾引符号被发回,留证据,突出与;
5. 雾引芯雾生灯等意象指向破敌之耳;
6. 民用牛车铃导向民族重生,价值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