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58年的春天,脚步蹒跚而沉重,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如同两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物资供应空前紧张,就连五院这样的重点单位,食堂的伙食也肉眼可见地变得稀薄起来。

这天傍晚,何雨柱从嘈杂的车间出来,看着手里饭票上日渐减少的细粮配额,心里并没有太多普通人的焦虑。

他有天下无敌的“系统空间”,里面堆满了来自粮食、肉蛋、蔬菜,水果,甚至还有几十亩年份久远、灵气氤氲的老山参。

但他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这些东西,绝不能轻易示人。

他心思一动,没有回自己的宿舍,而是转身朝着计算所所在的家属区走去。

他得去看看韩菡。计算所的工作同样繁重,用脑过度,营养跟不上可不行。

来到韩菡住的集体宿舍楼下,正好看到她端着个铝饭盒从食堂回来,脸色有些疲惫。

“柱子?你怎么来了?”韩菡看到他,有些惊喜。

“来看看你。”何雨柱接过她手里轻飘飘的饭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半盒能照见人影的菜粥和一个小小的、颜色暗淡的杂粮馒头。他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你就吃这个?”

韩菡笑了笑,故作轻松:“大家都一样嘛,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走吧,上楼坐坐。”

来到韩菡和另一位女同事合住的狭小宿舍,趁着室友还没回来,何雨柱关好门,压低声音说:“你等着,我去给你弄点吃的。”

韩菡一愣:“你去哪儿弄?柱子,你可别犯错误!”

“放心,我有分寸。”何雨柱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转身出了门,找了个僻静的角落。

意识沉入系统空间,他迅速取出了两个还温乎的白面馒头,几个煮熟的鸡蛋,一小块用油纸包好的酱牛肉,甚至还有两根水灵灵的黄瓜。

他用一个布袋子装好,又若无其事地回到了宿舍。

当他把这些东西一样样拿出来放在小桌上时,韩菡惊得捂住了嘴,眼睛瞪得大大的。

“柱子!这……这些东西你从哪儿来的?这太扎眼了!”她紧张地走到窗边看了看外面。

何雨柱把她拉回来,按在椅子上,神秘地笑了笑:“你别管哪儿来的,来源绝对安全,也绝不是占公家便宜。快,趁热吃。你现在需要营养。”

看着眼前这久违的白面、鸡蛋和肉,韩菡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

她不再多问,信任地看了何雨柱一眼,拿起一个馒头,小心地掰开,夹上酱牛肉,咬了一口。

那扎实的口感和久违的麦香、肉香让她几乎落下泪来。

“你也吃。”她把另一个馒头和鸡蛋推到何雨柱面前。

何雨柱其实不饿,空间里有的是好吃的,但他还是接过馒头,陪着韩菡一起吃。

看着妻子因为吃到好东西而微微眯起眼睛、满足得像只小猫的样子,他心里又甜又酸。

甜的是自己能让她在这困难时期过得好一点,酸的是她如此容易满足,而自己却不得不藏着掖着。

“柱子,”韩菡一边小口吃着鸡蛋,一边轻声说,“房子的事,别太着急。现在国家困难,咱们都能理解。住在宿舍也挺好,离工作地方都近。”

何雨柱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指尖的微凉,心里那个想要个“家”的念头更强烈了。他不仅要给她好吃的,更要给她一个安稳的、可以放心吃好东西的窝。

“委屈你了。”他柔声说,“不过,家总会有的。我向你保证。”

转机很快出现。副院长告诉他南苑有空置旧房的消息时,何雨柱心里乐开了花。

拿到钥匙,去看那间虽然破旧但独立的小院时,韩菡依旧欢喜雀跃,而何雨柱心里已经在盘算着如何利用空间里的材料,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个小窝收拾得舒舒服服。

接下来的“装修”过程,成了何雨柱“暗度陈仓”的舞台。

· 修补窗户需要腻子和油漆?系统空间里直接拿出后世的高品质产品,效果又好又没异味。

· 墙面需要粉刷?空间里有环保乳胶漆,刷出来洁白细腻。

· 灶台需要垒砌?他白天从废料场捡些旧砖头掩人耳目,晚上再用空间里均匀规整的新砖和优质水泥悄悄加固。

· 家里缺家具?他表面上托木工班的老师傅用边角料打了一张小饭桌和两个板凳,背地里却从空间里拿出了几件款式朴素但用料扎实、做工精细的椅子和小柜子,混在一起,只说是淘换来的旧货。

韩菡虽然觉得有些东西好得有点“过分”,比如那刷墙的涂料一点味道都没有,那椅子的木头质感极佳,但她出于对何雨柱的绝对信任,也只当是他门路广、会淘换,从未深究。

等到小家终于布置妥当,虽然外观依旧朴素,但内里却处处透着舒适和方便。密不透风的窗户,平整光滑的墙面,坚固好用的灶台,还有那些坐着躺着都格外舒服的“旧”家具。

搬家的那天晚上,何雨柱关紧门窗,从系统空间里直接端出了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炒鸡蛋、碧绿的炒青菜,还有两碗香喷喷的白米饭。

看着这一桌在1958年堪称“梦幻”的晚餐,韩菡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柱子,这……”

“别问,吃吧。”何雨柱给她夹了一大块红烧肉,眼神温柔而坚定,“以后在家里,咱们就能吃得好点。

记住,关起门来,怎么都好说,出去了一定要跟别人一样。”

韩菡看着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不必明白。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夹起那块肉放进嘴里,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幸福的滋味瞬间溢满口腔。

“柱子,这就是咱们的家了。”她环顾这个温暖、安稳,甚至能“吃饱吃好”的小窝,眼里闪着泪光。

“嗯,咱们的家。”何雨柱握住她的手,“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何雨柱用他特殊的“能力”,为他们的小家撑起了一片温暖晴空。

他知道这有些“作弊”,但他无愧于心。他守护的不仅是妻子的健康和笑容,更是一个能让他卸下所有伪装、安心休憩的港湾。

而这个港湾,也将成为他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最坚实有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