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四九城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金灿灿地洒下来,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几分难得的暖意。
街巷里,零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家家户户飘出的肉香混合在一起的年味儿。
何雨柱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上校肩章擦得锃亮,更显得他身姿挺拔,英气逼人。
韩菡则穿了一件喜庆的枣红色棉袄,围着白色的毛线围巾,乌黑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新媳妇特有的羞涩与喜悦。
两人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点心匣子、水果、还有特意从内部供应点弄来的好酒和罐头,踏进了熟悉的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
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户上贴着崭新的窗花,屋檐下挂着红灯笼,节日气氛浓郁。
“爸!白姨!我们回来了!”何雨柱刚进院门就亮开嗓子喊了一声。
话音刚落,正房的门帘“哗啦”一下被掀开,首先冲出来的是已经长成半大姑娘的何雨水,她像只快乐的小鸟,直接扑过来抱住了何雨柱的胳膊:“大哥!韩菡姐姐!你们可算回来了!”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满是兴奋。
小家伙何宇轩迈着小短腿,也欢快地跑了出来,“大哥哥回来啦!”
紧接着,何大清和白玲也笑着迎了出来。
何大清看着一身戎装、肩章闪耀的大儿子,眼眶有些发热,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只化成一句:“好!好小子!级别和你老子一样了,都是上校!”
白玲则温柔地拉过韩菡的手,上下打量着,眼里全是满意和欢喜:“小菡今天可真精神!快进屋,外面冷!”
何雨轩也开心地喊,“嫂子好!”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进了正房。屋里炉火烧得正旺,暖烘烘的,桌上早已摆好了瓜子、花生和水果糖。
何雨柱和韩菡把年货放下,何雨水已经迫不及待地翻看起点心匣子。
何大清看着大儿子,目光落在那金灿灿的上校肩章上,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骄傲:“柱子,你晋升上校的事儿,组织上派人来家里通知了,还送来了喜报!
光宗耀祖!真是光宗耀祖啊!” 何大清激动得手都有些抖。
白玲也笑着附和:“是啊,街坊四邻都知道咱们家出了个年轻的上校,不知道多羡慕呢!”
何雨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都是组织培养,我应该做的。” 他说着,悄悄握住了身边韩菡的手。
这个细微的动作被白玲看在眼里,她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柔声问道:“柱子,小菡,你们俩……那事儿,办妥了?”
韩菡的脸颊立刻飞起两朵红云,羞涩地低下头。
何雨柱则挺直腰板,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郑重地取出两个鲜红的小本本,递到何大清和白玲面前,声音洪亮带着喜悦:
“爸,白姨,组织上已经批准了,结婚证也给我们办好了!从今往后,韩菡就是咱们老何家正式的儿媳妇了!”
“好!好啊!”何大清一把接过那两份沉甸甸的结婚证,翻来覆去地看着,激动得连说了几个好字,眼角都湿润了。
他盼这一天,可盼了太久了!
白玲也凑过来看,高兴得直拍手:“真是天大的喜事!双喜临门!晋升上校,又成了家!
柱子,小菡,白姨真心为你们高兴!” 她说着,眼眶也有些发红,是替孩子们高兴,也是感慨万千。
何雨水在一旁拍着手跳:“太好了!我有嫂子了!韩菡姐姐以后可以天天陪我玩了!” 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屋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何大清小心翼翼地将结婚证放回何雨柱手里,像是交付什么珍宝,语重心长地说:
“柱子,成了家,就是大人了。以后要更有担当,既要为国尽忠,也要爱护妻子,经营好你们的小家。”
“爸,您放心,我记住了。”何雨柱郑重地点头。
韩菡也轻声说:“爸,白姨,我会照顾好柱子的。”
“哎,好孩子!”何大清和白玲异口同声,脸上满是欣慰。
喜悦的气氛弥漫在整个房间。
这时,白玲轻轻抚了抚自己尚未显怀的小腹,脸上泛起一层温柔而幸福的光晕,她看了看何大清,又看向何雨柱和韩菡,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和更大的喜悦:“柱子,小菡,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咱们家啊,马上又要添丁进口了。”
这话一出,何雨柱和韩菡都愣了一下,随即立刻明白了过来!
何雨柱又惊又喜,看向白玲的腹部,又看向一脸憨笑、透着得意的父亲,声音都提高了八度:“白姨!您……您又有了?!爸,你真厉害!”
韩菡也惊喜地捂住嘴,随即上前扶住白玲的胳膊,眼里闪着光:“白姨,恭喜您!恭喜爸!这真是……真是太好了!”
何宇轩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问:“妈,我是要有小弟弟还是小妹妹了吗?”
何大清乐得合不拢嘴,一把将小儿自抱起来:“对!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雨轩都是哥哥啦!”
巨大的幸福感和团圆的气氛将一家人紧紧包裹。
何雨柱看着父亲焕发第二春的容颜,看着继母脸上母性的柔光,看着弟弟妹妹开心的样子,再紧紧握住身边新婚妻子温暖的手,只觉得心里被填得满满的,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温暖。
“太好了!今天真是三喜临门!”何雨柱激动地说,“爸,白姨,以后家里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我跟韩菡!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对!齐心协力!”何大清重重地点头,脸上是满足和憧憬。
中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无比温馨和热闹的团圆饭。
饭桌上,欢声笑语不断,谈论着家长里短,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何雨柱带来的好酒,何大清也破例多喝了两杯,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红光。
吃完饭,韩菡主动帮着白玲收拾碗筷,婆媳俩在厨房里边忙活边说着体己话,气氛融洽。
何雨柱则陪着父亲喝茶聊天,何雨水和何雨轩围着大哥,叽叽喳喳地问着各种问题。
看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幕,何雨柱深深感到,这就是他奋斗的意义所在。
守护国家的蓝天,也守护眼前这方小小的、温暖的屋檐。大家与小家,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夕阳西下,给四合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
何雨柱和韩菡要返回五院宿舍了(那时住房紧张,结婚初期他们暂时分住集体宿舍,等待分配新房)。一家人依依不舍地将他们送到院门口。
“常回来看看!”何大清叮嘱。
“放心吧,爸!我们会常回来的!”何雨柱和韩菡异口同声。
看着大儿子和新儿媳并肩远去的背影,何大清和白玲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这个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正如这万物待发的早春,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