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汴京早餐合伙人 > 第221章 凤诏垂青与海舶来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1章 凤诏垂青与海舶来风

太湖之滨的“中华美食药膳学院”在太后的默许与江南士绅的支持下,已然步入正轨,成为天下厨行与医家心目中的圣地。《人间至味录》的广泛传播,更将“食以安为先,技以传为恒”的理念深植人心。赵琰与林小满过上了相对平静的授徒着书生活,阿卯日渐成长,已成为学院年轻一代中的翘楚。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场来自帝国最高层的关注,将为他们开启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时值太后寿辰将至,皇帝为表孝心,欲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寿宴”,特旨征召天下名厨入京献艺,并点名要“中华美食药膳学院”呈献既能彰显皇家气度、又契合太后养生需求的佳肴。这道凤诏,既是莫大荣宠,亦是无形压力。京中高党虽暂时蛰伏,但其势力盘根错节,此次入京,无异于再入虎口。

“太后的意思,恐怕不止于寿宴。”赵琰与林小满在学院静室中商议,“如今海内渐安,陛下年轻,有励精图治之志。太后或许想借此机会,一方面彰显天朝物阜民丰、文化昌盛,另一方面,也是要敲打某些固步自封、只顾争权夺利的旧势力。我学院所倡‘和而不同、惠及众生’的理念,正合此意。”

林小满沉吟道:“既然如此,我们更不能只献几道菜了事。当借此机会,将学院所学,与宫廷膳食之精要相结合,做出一席既能体现‘食养’精髓,又能展现海纳百川气度的宴席。或许……可尝试引入一些海外风味元素,以示我朝开放包容?”

此议大胆,却正中赵琰下怀。近年来,东南沿海市舶司日渐繁忙,海外蕃商云集,带来不少异域食材与饮食风俗,正是一个观察与借鉴的窗口。

正当他们筹划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一支来自“南洋三佛齐”(今苏门答腊一带)的大型朝贡使团,已抵达泉州港,不日将进京朝贺太后寿辰。使团中不仅有奇珍异宝,更带有数名精通香料运用的本国御厨,意在与大靖交流饮食文化。

“南洋使团?”林小满眼中闪过亮光,“其地湿热,善用香料祛湿辟瘴,于药膳一道必有独到之处!若能与之交流,或可大大丰富我们的‘食鉴’!”

赵琰点头:“不错。太后寿宴,正是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我等可向朝廷请旨,愿在寿宴筹备期间,与南洋御厨切磋技艺,共研佳肴,以彰我天朝上国兼容并蓄之风范。”

奏折经由江南巡抚直达天听,很快得到太后与皇帝的首肯。旨意下达,命赵琰、林小满携学院精英弟子先行入京,参与寿宴筹备,并负责与南洋使团的饮食文化交流事宜。

入京之路,虽无昔日被追杀的险象,却多了几分官场应酬的周旋与各方势力的审视。高世玄一党表面客气,暗中却多有掣肘。但赵琰如今有太后旨意和学院清名护身,加之在江南根基已深,周旋其间,倒也从容。

至京后,安排于礼部所属的“四夷馆”别院。南洋使团亦住于此。使团正使是一位名唤“蒲亚里”的亲王,通晓汉语,性情豪爽,对中原文化仰慕已久。其随行御厨首领“穆罕迪尔”,年约四旬,目光敏锐,鼻翼宽厚,一望便知是深谙香料之道的高手。

初次相见,双方皆持礼甚恭。林小满以一道精心烹制的“荷叶莲子茯苓糕”和“菊花枸杞雪梨羹”为礼,清新雅致,寓意长寿安康,深得蒲亚里亲王赞赏。穆罕迪尔品尝后,亦对其中药材与食材的巧妙结合表示惊叹,但眼中亦有一丝不服输的挑战之意。

次日,双方于四夷馆专设的厨房进行首次交流。穆罕迪尔展示了一道三佛齐王室名菜“香辣咖喱蟹”。只见他运用了豆蔻、肉桂、丁香、小茴香、胡椒、姜黄等十几种香料,精心配比,研磨成粉,与椰浆、海鲜同煮,成品色泽金黄,香气浓烈奔放,口感层次极其丰富,辛辣中带着椰奶的醇厚回甘,令人印象深刻。

“此菜重在香料配伍,以浓香激发食欲,祛除湿气。”穆罕迪尔不无自豪地介绍。

林小满细心观摩,暗自赞叹其香料运用之妙,但亦察觉其口味过于猛烈,恐不适太后凤体及中原饮食习惯。她微笑回应:“穆罕迪尔大师技艺精湛,香料运用出神入化,令人大开眼界。我中原饮食,亦讲究香料,然更重其性味归经,与食材本味相得益彰,以求阴阳平衡,过犹不及。”

轮到林小满展示,她并未选择复杂大菜,而是做了一道看似寻常的“改良版八宝葫芦鸭”。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她巧妙融入了少量南洋特色的香茅草与柠檬叶汁于馅料中,去腥增香,更添一丝清爽;又以葛根粉勾芡代替部分油腻,使汤汁清亮不腻。成品既保留了中原菜式的形韵精髓,又平添了几分异域风情,口感层次分明,香而不腻,温润适口。

穆罕迪尔品尝后,沉默良久,方才叹服:“夫人能将异域香料化入本土菜肴而不显突兀,反增雅致,更兼顾养生之理,此等‘化’功,穆罕迪尔佩服!中原饮食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几次交流下来,双方从最初的试探、切磋,渐渐变为真诚的相互学习。林小满向穆罕迪尔深入请教了南洋香料的特性、产地、炮制方法,并认真记录了数十种罕见香料的名称与效用,准备补入《人间至味录》的增订版中。穆罕迪尔则对中原的“药食同源”理论、食材的阴阳寒热属性以及精细的刀工火候控制产生了浓厚兴趣。两人甚至合作创制了一道融合菜“香芒陈皮虾球”,用南洋青芒的酸甜、陈皮的甘醇与大虾的鲜嫩结合,口感新奇,寓意“中外和合”,备受好评。

这番融洽的交流,自然传到了宫中。太后闻之甚悦,特旨褒奖,并暗示寿宴上可适当展现这番“中外交流”的成果。然而,这番风光也引来了更多的关注,其中不乏别有用心者。

这日傍晚,林小满正在房中整理与穆罕迪尔交流所得笔记,阿卯忽然皱着鼻子进来,低声道:“先生,刚才送来的那筐南洋使团回赠的‘极品金丝燕窝’,味道……有点不对。”

林小满心中一凛,燕窝乃珍贵补品,亦是计划中寿宴所用食材。她立刻起身查验。燕窝外观并无异常,但经阿卯超常嗅觉辨识,以及林小满用银针和特制药水检测,发现其中竟混有少量被某种无色无味的毒汁浸泡过、再晾干的劣等燕窝碎!若非阿卯天赋异禀,寻常手段极难察觉!一旦用于寿宴,后果不堪设想!

“有人想借刀杀人,破坏邦交,一石二鸟!”赵琰闻讯,面色凝重。是谁?高党余孽?还是对南洋使团不满的其他势力?亦或是……一直潜伏的“幽冥火”或“影子”的手笔?

此事非同小可,直接禀报恐引起外交风波。赵琰当机立断,一面命人严密监控食材来源,一面将此事通过可靠渠道密奏太后身边的心腹老宫女。太后得知后,凤颜震怒,下令彻查,但为顾全大局,表面不动声色,只是暗中加强了安保,并授意赵琰林小满另行准备替代食材。

这场风波虽有惊无险,却给喜庆的氛围蒙上了一层阴影。寿宴前夕,蒲亚里亲王私下邀请赵琰与林小满饮茶,屏退左右后,神色凝重地低语:“赵先生,林夫人,本王此次朝贡,除贺寿外,另有一事相求。我三佛齐国内近日出现一种奇异的疫病,患者初起厌食呕吐,继而体衰,太医束手。观其症候,似与饮食、瘴气有关。久闻夫人精通药膳医理,不知可否……借阅《人间至味录》中关于祛瘴防疫、调理脾胃的篇章,或赐教良方,救我国民于水火?” 说着,他取出一只镶嵌着七彩宝石的精致小盒,打开后,里面是几颗形状奇特、散发着浓郁辛香与淡淡药气的种子,“此乃我国宝树‘龙涎香树’之籽,其树脂乃顶级香料,亦有一定药用价值,聊表谢意。”

海外求援!这既是对林小满医术的极高认可,也意味着《人间至味录》的影响已开始超越国界。林小满与赵琰对视一眼,心中已有计较。助人即是助己,传播善念亦是“技以传为恒”的体现。

“亲王殿下仁心,我等敬佩。”林小满郑重道,“《至味录》本为济世,自当与友邦共享。我可将与祛湿防疫、健脾开胃相关的章节抄录一份,并附上一些可能对症的药膳方剂思路,供贵国太医参考。然各地水土人体有异,还需贵国医者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她欣然收下龙涎香树种,视为友谊与文化交流的象征。

太后寿宴如期举行,盛况空前。林小满与穆罕迪尔合作献上的“四海升平宴”,融合中原精粹与南洋风情,既彰显皇家气度,又体现了养生理念与开放胸怀,尤其几道融合菜,备受赞誉,太后与皇帝均给予厚赏。寿宴之后,朝廷特设“四洋食典编修馆”,旨在系统整理、研究海外饮食文化,并推广中原养生理念,赵琰与林小满被聘为名誉总裁修。南洋使团满意而归,并正式向大靖发出邀请,希望日后能派遣像林小满这样的饮食文化使者前往三佛齐交流。

京中事了,赵琰与林小满返回江南学院。此次入京,不仅巩固了学院的地位,更打开了通往海外交流的窗口。龙涎香树种被小心栽种在学院药圃中,象征着新的希望。

一日,赵琰收到墨岩通过“守火人”渠道送来的一封密信。信中除了问候,还提及一桩奇闻:有东海来的海商传言,在极东的“扶桑国”(日本),有僧侣在深山古刹中,供奉着一种奇特的“香料”,其形如琉璃珠,遇火会散发异香,被称为“ 佛前香 ”,传说乃古时从“西海”流传而至……

琉璃珠?异香?西海?

这则语焉不详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赵琰心中漾开涟漪。这“佛前香”与西域的琉璃珠,与胡老头的笔记,是否存在着某种跨越重洋的隐秘联系?

几乎同时,学院也收到闽浙市舶司转来的公文,称有“弗朗机”(指葡萄牙或西班牙)商船首次抵达广州港,船上带有异域厨师,所用香料、厨具乃至烹饪方法皆与大食、南洋迥异,地方官员难以应对,提请“四洋食典编修馆”派员前往考察指导。

海外的风,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吹向这片古老的土地。而风带来的,除了新奇的知识,是否也隐藏着未知的挑战与……延续的谜团?

赵琰望向正在药圃边细心照料龙涎香树苗的林小满和阿卯,心中已然有了新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