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带着DeepSeek闯大明 > 第107章 思想的阵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四年的冬天,舆论的寒流比自然界的风雪更早地侵袭了西山。就在林枫和他的团队为预算案绞尽脑汁时,来自旧秩序的反扑,在另一个战场上骤然升级。

这一日,陈文渊拿着一摞从各地紧急送来的文书,面色凝重地走进了林枫的书房。

“伯爷,情况不妙。朝廷正式下旨,斥《西山新报》与《格物学报》‘离经叛道,蛊惑人心’,命各地官府严查收缴,禁止刊印流传。都察院的御史们更是连上奏章,攻击伯爷您‘不读圣贤书,专营奇技淫巧’,所行新政乃是‘无君无父,败坏千年纲常’!”陈文渊的语气带着压抑的愤怒,“江南方面,张溥先生来信,不少原本同情我们的书院迫于压力,已不敢再公开讲授格物之学,一些士子甚至在公开场合抨击我们,说西山……西山是‘以夷变夏’!”

林枫放下手中的笔,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军事和经济的胜利,必然招致思想上的疯狂反扑。旧秩序的卫道士们无法在战场上取胜,便试图在道统和人心上将他彻底抹黑。

“他们攻击的点,无非是‘礼崩乐坏’和‘奇技淫巧’。”林枫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纷纷扬扬的雪花,“既然他们要在故纸堆里和我们论战,那我们就把战场,拉到我们熟悉的地方来。”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文渊,我们不和他们纠缠‘君君臣臣’的旧账。我们要用他们无法反驳的东西,来树立我们的话语权。”

几天后,一份装帧精美、内容却极其“离经叛道”的小册子——《西山元年社会经济报告》,通过西山自己的渠道,开始在士林和民间悄然流传。

这份报告通篇没有引用一句圣人之言,而是用密密麻麻的表格、清晰直观的柱状图(由格物院制图科绘制)和冷冰冰的数据,展示了西山元年的“成绩单”:

- 西山治下,登记田亩增产三成七;

- 新增蒙学堂一百二十七所,适龄童子入学率提升至四成五;

- 工械营产出各类铁器五十万斤,布匹十万匹;

- 因匪患、饥荒死亡人口,同比下降七成;

- 官府税赋收入,因商业流通活跃,同比增加一倍有余……

报告的结尾,用加粗的字体重重地写着一句话:“是空谈仁义能活人,还是格物实干能济世?请天下人公断!”

这份报告如同一块巨石,在死水般的舆论潭中激起了巨大波澜。许多中立甚至偏向保守的士绅,看着那些无可辩驳的数据,第一次陷入了沉思。或许……这林枫所为,并非全然是恶?

与此同时,在张溥的全力运作下,新一期的《格物学报》顶风出版。但这一期的内容,并非高深的科技论文,而是一篇篇战斗檄文般的科普文章。

其中最为重磅的,是由林枫亲自定稿、顾炎武润色的《“永动机”辨谬》。文章用严谨的逻辑和公开可重复的实验(利用摩擦和散热原理),彻底驳斥了流传已久的“永动机”幻想,并借此阐明了“能量守恒”这一科学基石的概念。文章痛斥那些不事研究、空谈玄理、甚至以此招摇撞骗的行为是“蠹国之贼,害民之尤”,并大声疾呼:“格物之道,在乎实证,在乎理性,在乎造福生民!”

这还不够。学报还专门开辟专栏,连续刊文,用最简单的力学原理解析“杠杆何以省力”、“滑轮何以提重”,并配以清晰的图示。文章指出,这些所谓的“奇技淫巧”,不过是天地间本就存在的“理”,圣人亦云“格物致知”,西山所为,正是循圣人之道,探天地至理,何错之有?

这一手极其高明。它没有直接为林枫的政策辩护,而是通过普及科学原理和批判伪科学,巧妙地树立了“理性、实证、有用”的价值观,将西山模式与“进步、求真、务实”捆绑在一起,而将对手推向了“愚昧、空谈、虚妄”的对立面。

新旧思想的碰撞,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激烈交锋。

京城某家茶馆里,几个老学究对着《西山报告》吹胡子瞪眼:“成何体统!与民争利,数据焉能尽信?!”

旁边一个年轻士子却忍不住反驳:“老师,数据或可造假,但西山百姓面色红润却是事实。学生以为,若能活民,何必拘泥于古法?”

江南某书院内,山长严禁学生阅读《格物学报》,却有学子在深夜秉烛,偷偷传阅,看着那“永动机辨谬”的文章,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原来如此!世间竟有如此清晰透彻之理!”

甚至连深宫之中,崇祯皇帝在批阅奏章之余,也鬼使神差地让太监找来了那份《西山报告》。他看着那远超朝廷掌控区域的粮食增产数据和税收数字,久久不语,心中五味杂陈。

伯府内,林枫听着陈文渊关于舆论风向开始出现微妙变化的汇报,脸上并无得意。

“这只是一个开始。”林枫平静地说,“思想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我们不仅要防守,更要进攻。下一步,让格物院准备一系列文章,主题是……‘为何我华夏曾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却在近代渐趋停滞?’我们要引导人们去思考更深层的问题。”

窗外,雪依旧在下。但思想的坚冰,已然被这来自西山的、混合着数据理性与科学光芒的火焰,灼开了一道深深的裂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比任何军事征服都更加深刻,也更加持久。它要争夺的,是人心,是定义这个世界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