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父母相继去世,家族亲友指责是他害死了父母。但调查结果显示,最终是张立海独自操办了父母的丧葬事宜。
乡亲们回忆,他早年确实顽劣,但后来改过自新,可惜父母没能看到。
如今他在村里口碑很好。不仅独自安葬父母,还定期进山扫墓。祭拜时总是带很多香烛,常常在坟前哭一整天,甚至冒雨跪拜,弄得满身泥泞,因此被人称为孝子。
但没人知道他的职业,每次回村都带着很多行李,看起来挺体面。
“最新线索是,几天前有人在城里见过他,现在应该已经回村了。”郝今龙向赵江汇报完,又补充道:“那地方常有坏人出没,就在深山里,但当地警方管不了。”
“你也明白,现在法治不严,百姓生活艰难,基层执法举步维艰。我们……”
“不是推脱,其他事情已经让人焦头烂额,实在顾不过来。”
“军方现在也抽不开身,不会介入这些地方事务。”
“尤其是那种危险的地方,清剿的代价太高了,大家都力不从心。”
“贸然进山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说句实在话,**的日子比别人好过多了,有些人投奔**后,说不定还会加入**,我看张立海大概就是这种人。”
“而且他们现在势力不小,没有大批部队围剿,根本没法除掉。”
“我知道劝不住你,这个你们带上。”
郝今龙边说边递给赵江一个黑布袋。
赵江一掂,感觉分量不轻,余光瞥了一眼。
**!
还有几十发**!
“**的老巢不容易找,那边可能到处都是他们的耳目。”
“你们一定要低调行事,毕竟你们的长相他们早就记住了。”
郝今龙又叮嘱了一句。
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你大妈子让我带句话——她让我替她和广发道歉,希望你别因为这事对冬梅有意见。冬梅那丫头在开荒团进步很大,懂事多了。”
“就这些,保重。回来一起喝两杯。”
说完,郝今龙转身上车走了。
屋里。
赵江看着李广发。
还没开口,李广发已经正色说道:“团长,都到这一步了,你还想赶我走?”
“放心,我绝不会拖后腿。”
“袋子里是枪吧?这玩意儿我熟悉,小时候摸过,准头不一定比你差。”
见李广发态度坚决,赵江没再多说什么。
把**递给他。
“抓紧时间,现在就出发。”
两人退房,开车出城。
行驶了很久后,赵江在偏僻处停车。
他拿出一个高仿的**面具。
“这是……”
李广发盯着手中的面具,睁大了眼睛。
赵江解释道:“这几天我跑医院弄了些特殊材料做的,戴上吧。”
“明白了!”
李广发被惊到了。
这手感简直和真的差不多。
不过团长说是特殊材质,应该很稀有吧。
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团长会用真皮做面具。
能搞到这种材料还能做得这么逼真,团长的本事比他想象中还要厉害。
“戴着挺舒服的,团长您看……”
李广发调整好面具想让赵江检查,抬头却愣住了——眼前哪里还是团长,完全是个陌生人!
原本二十多岁的英俊青年,现在变成了三十多岁的硬朗男人。
“有问题吗?”
赵江笑着问,声音也变了。
李广发惊得说不出话来。
赵江恢复原声笑道:“别担心,你还是那个帅小伙。走吧。”
李广发这才安心。
天啊!
要不是亲眼看见,他根本认不出来。
太神奇了!
团长的变声技术也让李广发佩服不已。
李广发知道有人擅长模仿各种声音,但没想到团长也会口技。
“团长,您还有不会的吗?”
“想什么呢,我可是正经人,总不能变成女人吧。”
……
这话反倒让李广发浮想联翩:要是团长真变成女人会是什么样?
当然他不敢说出口,否则肯定被踹下车。
在别人眼里,他们就像三十岁的大哥带着二十岁的小弟。
“待会你叫我赵哥,别喊团长。”
“好。”
……
傍晚时分,赵江和李广发来到了张立海所在的县城。
两人在县城找了一家旅店住下。
夜里,他们出门做了初步侦查。
第二天清晨。
两人没有开车出发,而是买了两辆自行车。
考虑到他们开的是郝向阳的吉普车,挂着省城牌照,
在县城还行,若是去农村,肯定会引起村民围观。
自行车更方便,虽然也会引人注意,但更容易隐藏身份。
“昨晚的侦查显示,这一带外地人很少。为了安全,不要在城里打听那事。先去张立海的老家看看。”
“明白!”
赵江和李广发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走。
同样是东北地区,但这里比周家屯更穷一些。
起伏的丘陵地形让赵江感觉像到了南方。
沿途有很多小山包,地势不平坦。
村庄之间距离远,有些村子房屋杂乱,规模也比周家屯小。
大约半小时后,两人来到一个村子。
不是张立海所在的村子,而是他老家旁边的村子。
在乡下有个普遍现象:
只要是大事,方圆十里的村子都会传遍。
根据郝今龙提供的情报,张立海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
这样的人随便问都能打听清楚。
选择在邻村打听,是因为在本村询问容易引起怀疑,甚至泄露消息。
邻村人知道的也不比本村少,对询问也不会太在意。
“待会我来问,你在旁边观察。”
“好。”
赵江和李广发骑着自行车进了村子。
两人在村口遇到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
这种人往往是村里消息最灵通的,几乎什么都知道。
那妇人直盯着他们的自行车,眼睛都看直了。
这年头,自行车可是稀罕物!
整个公社都没几辆。
赵江客气地上前问:“大妈您好,我们第一次来这儿,想打听个人,您知道张立海家住哪儿吗?”
说着,他往妇人手里塞了五毛钱。
妇人顿时两眼放光。
这可是真金白银!
果然是个有钱人!
还这么懂礼数!
赵江接着说道:“我是张立海当兵时的战友,很久没见了,特地来看看他。”
经过伪装的赵江看起来三十岁左右,说他是张立海的战友也合情合理。
听他这么一说,妇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哎哟喂,你可问对人了。”
“立海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小时候我还抱过他呢。”
“从小我就觉得这孩子有出息,虽然年轻时脾气急躁,现在倒是孝顺的好后生!”
“今天见到你更证明了我的眼光,你们都是好样的!”
妇人不停地讲着。
赵江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应和,同时暗中打听有用的信息。
大约二十分钟后,赵江基本了解了情况。
张立海年轻时性格暴躁,在村里出了名,经常打架。
参军后,他的身手更加出色,力气大,村里人都叫他“小霸王”。
他脾气不好,跟家里人关系紧张,是个不孝的人,常常和父母兄弟吵架,甚至动手,村里人对他议论纷纷。
但去年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突然变了。开始懂得孝顺,虽然与兄弟姐妹来往不多,但每逢节日都会回村给父母上坟,态度虔诚,让村里人看了都心软。
赵江打听到的情况却与郝今龙所说不同——张立海的父母原本身体很好,据说是被他气死一个,另一个因受不了打击而 ** 。因此,兄弟姐妹都骂他是害死父母的凶手,邻居们也指着他的脊梁骨骂他不孝。
后来他真的悔过了,经常去坟前跪着认错。时间久了,村里人对他看法也逐渐改变,常说“男人开窍晚”,但一旦懂事就靠得住。虽然为一点小事能吵翻天,但庄稼人厚道,不计较太多,愿意给人改过的机会。
在街坊大妈眼里,张立海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从前虽混账,如今总算成了好人。但赵江根本不信这套——人性本恶,狗改不了吃屎。现在他已经找到了证据:张立海是个偷菜贼,还把周大宝打得鼻青脸肿,这行为跟以前那个混世魔王没什么两样。
乡亲们眼中的孝心,多半是演出来的。
**孝顺与善待父母本可以并存,但张立海从小到大从未真正善待过父母。真正孝顺的人,对待兄弟姐妹也不会差。
而那位大妈却说他家兄弟姐妹都不错,如果真讲情义,张立海早就和他们亲近了。
看来,赵江更确定张立海根本没有孝心。
既然不孝,却又隔三差五去祭拜父母,这事显然有问题。
难道……他心里有鬼?
赵江不确定张立海是不是真的害了父母,但既然传言传得那么邪乎,他就决定亲自去看看。
“多谢大妈,我们先走了。”
打听完消息后,赵江带着李广发离开村子。
离村还有段路,他们把自行车藏进山沟里。
不走大路,沿着山间小道摸到大妈说的坟地。
绕了一圈,终于找到那座合葬墓。
青石碑立着,坟包用石头和水泥砌得结实。
这规格在当年算是挺讲究的。
赵江突然皱起眉头。
“怎么了?”李广发问。
赵江环顾四周:“乡下埋人讲究集中,都埋在专门的坟山。”
“上百个坟头挨着,活着是同村人,死了也做伴。”
“单独一个坟很少见,除非跟村里结仇、绝户,或者早年地主老财……”
“就算一个人埋,也该埋在自家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