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救援工作紧张进行,所有人都身心俱疲之际,一个略显稚嫩却强装镇定的声音在帐篷门口响起:“请……请问,这里需要帮忙吗?”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年,裹着一件明显不合身还打满补丁的旧棉袄,小脸冻得通红,睫毛上挂着冰霜。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粗布包袱,眼神里带着怯懦,却又有一股倔强的坚持。
一个侍卫正要上前阻拦,云昭翎却抬手制止了。她看着那少年清澈而坚定的眼神,柔声问道:“孩子,外面天寒地冻,你怎么来这里?你的家人呢?”
少年吸了吸鼻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不发抖:“我……我叫石小豆,家就在那边塌了的巷子里。我娘……我娘被埋在里面,刚刚被兵爷救出来了,腿受了伤,在那边帐篷里。”
他指了指不远处另一个安置点,继续道,“我、我没事。我认得几种草药,以前跟我爷爷在山里采过。我看你们这里忙,我……我能帮忙烧热水,或者捣药!我力气小,但手不笨!”
说着,他像是怕被拒绝,急忙打开那个粗布包袱,里面果然是几束虽然被风雪打蔫了些,但依旧能辨认出的常见草药,有驱寒的艾叶,也有止血的车前草。
帐篷内忙碌的人们动作微微一顿,看着这个在灾难中失去家园、母亲受伤,却还想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少年,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冷霜华看着石小豆,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在冷家变故后,努力想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想要变得有用的自己。她下意识地看向云昭翎。
云昭翎眼中闪过一丝动容,她走到少年面前,蹲下身,平视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小豆,你很勇敢,也很了不起。谢谢你愿意来帮忙。”
她接过他手里的草药,仔细看了看,“嗯,采得很对,处理得也干净。现在,我们确实非常需要人手。”
她转头对春华道:“春华,带小豆去火堆那边,教他怎么安全地看顾药罐,熬煮驱寒的汤药。再给他找点热乎的东西吃。”
“是,小姐!”春华连忙应下,对着石小豆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小豆,跟我来,小心脚下。”
石小豆的眼睛瞬间亮了,重重地点头:“嗯!谢谢……谢谢贵人!我一定会好好干的!”他小心翼翼地跟着春华,走向帐篷角落那排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药罐,小小的背影挺得笔直,仿佛接下了一个无比重要的使命。
这个小小的插曲,像一道微弱却温暖的光,瞬间驱散了帐篷内部分压抑沉重的气氛。一个孩子尚且如此,他们这些成年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
萧元宸站在帐篷口,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侍卫低声吩咐:“去查一下那孩子的母亲安置在何处,伤势如何,确保得到妥善照料。再看看还有没有像他这样,有能力且愿意帮忙的轻伤者或附近百姓,可以组织起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按劳给予些粮食或炭薪作为酬谢。”
他知道,在这种大灾面前,官方的力量终究有限,民间的自救与互助同样至关重要。
石小豆的加入,仿佛一个奇妙的契机。很快,在他的带动和官兵的组织下,一些伤势较轻的百姓,或是附近侥幸房屋未完全倒塌的居民,也陆续加入到救援队伍中。
他们帮忙搬运少量物资、看管火堆、分发热汤、安抚哭闹的孩子……虽然做的都是小事,却极大地缓解了主力救援人员的压力,也让绝望的氛围中,注入了一股顽强生息的邻里温情。
云昭翎看着这一幕,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慰藉。济民,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救治与施舍,更是这种于危难中自发萌生的、相互扶持的生机。
她手中的金针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力量,落下时更加沉稳坚定。风雪依旧,但人心汇聚的微光,正在一点点照亮这片被严寒笼罩的土地。
在石小豆等自愿帮忙的百姓加入后,救援工作的效率得到了不小的提升。热汤、简单的药汤得以持续供应,伤者的基本看护也有了更多人手。
帐篷内的秩序在混乱中逐渐建立起来,虽然依旧忙碌,但不再是令人窒息的无序。
云昭翎终于得以稍微喘息片刻,她靠在帐篷的支柱旁,接过萧元宸亲自递来的一碗热姜汤。汤汁滚烫,带着辛辣的暖意滑入喉咙,驱散了些许深入骨髓的寒意。
萧元宸看着她苍白疲惫却依旧明亮的眼睛,低声道:“我已加派人手,轮流替换值守的官兵和医官,你必须休息,哪怕一个时辰。”
这一次,云昭翎没有拒绝。她知道,持续透支只会倒得更快。她点了点头,正准备找个角落小憩,目光却无意中扫过刚刚由冷霜华接手照看的一名中年妇人。
那妇人是在一个时辰前从废墟中被救出的,当时只是轻度冻伤和惊吓,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但此刻,她的脸色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青灰色,嘴唇微微发绀,呼吸略显急促,与周围因寒冷而面色青白的人有所不同。“等等。”
云昭翎叫住了正准备去休息的冷霜华,快步走到那妇人身前蹲下。“霜华,你看她的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