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392章 明军短期内绝不会来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2章 明军短期内绝不会来犯

朱由校清楚奴儿哈赤的性情与野心,这般折辱之举,断然不会被接受。

事实正如其所料,奴儿哈赤听罢怒不可遏。这等屈辱,也配称为议和?

与归降又有何异?

老奴愤而拔刀,当场斩杀明朝来使,鲜血溅于厅堂,以泄心头之恨。

“乳臭未干的小儿,竟敢如此羞辱本汗,定要他血债血偿。”

奴儿哈赤怒火中烧,厅内诸将噤若寒蝉,李永芳等汉臣更是屏息凝神,不敢稍动。

曾献议和之策的范文程,此时浑身颤抖。

他唯恐被迁怒处死,暗自祈祷未被注意,侥幸逃过一劫。

可与黄台吉素来敌对的莽古尔泰,岂会放过此等良机?

范文程与黄台吉过往甚密,分明是其心腹,作为储位之争的对手,怎能容此人久留?

当即跪请奴儿哈赤下令,将范文程这个汉人立斩于帐前。

奴儿哈赤虽暴烈,却不愚钝,心智清明。

他对汉人并无好感,却也知范文程确有才学,乃科场出身的秀才,实属难得。

建州眼下正缺此类文墨之士,他心中明白,若想成大事,必得倚仗读书人。

“罢了,所谓议和,到此为止。明朝并无诚意,不过是借机羞辱本汗。”

“如今我已斩其使者,再无转圜余地。”

“与明朝已是势不两立,你们各抒己见,接下来当如何行事。”

奴儿哈赤顿感烦乱。

自那年轻皇帝登基以来,局势竟骤然逆转。他所向披靡的八旗铁骑,竟在熊廷弼面前连连受挫。

一切变化太快,他尚未理清缘由。

“父汗,当前唯有积蓄实力,待时机成熟,突袭破敌,方可打破明军围势。”

大金国势日渐艰难,黄台吉虽无意张扬,却不得不挺身而出。若再无所作为,迟早会被明朝步步紧逼,最终倾覆。

奴儿哈赤见此子站出陈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轻轻抬手,示意他将话说完。

“当前局势,不容乐观。”

“明廷已施行封锁,断我物资往来,又推行清野之策,意在令我军民无处获取补给。”

“往日靠征战掠夺维持生计的方式,如今难以为继。”

“境内人丁与粮畜数目不清,实为隐患。”

“眼下最紧要之事,乃是彻查全国人口与仓储。”

春耕将至,人人皆应投入农事。

耕作区域须以赫图阿拉为核心,集中力量经营。

边远之地,暂且舍弃,以免有限之力分散于险地。

土地不足便开垦山林,务求寸土必用。

萨尔浒关及南部数堡仍需驻军防守,其余八旗青壮,尽数归田。

多播一粒种,秋后或可多得一口粮。

粮食乃立国之本,无粮则兵不可存,勇无所施。

黄台吉所言,实为劝主休养民力,暂缓征伐。

其意深远,然奴儿哈赤心中怒火未平,未曾表态,只默然凝听。

众人闻言,亦非全然信服。

虽说平日男丁战时执戈,闲时务农,但今非昔比。

明军虎视眈眈,边境如悬利剑。

若此时解甲归田,一旦敌骑突至,何以应对?

这正是奴儿哈赤心头隐忧——主动权已失,只能困守一隅。

而莽古尔泰更是厉声反对,向来与黄台吉不睦,岂肯放过此机?

然黄台吉并非仓促进言,早已筹谋良久。

“父汗,奴才愿以性命立誓,明军短期内绝不会来犯。”

“除非我高层之中有奸细通敌,否则无需过虑。”

此语一出,满殿皆惊。

奴儿哈赤目光骤亮,心中疑惑顿起——他为何如此笃定?

“黄台吉,军令如山,岂容儿戏?”

“你身为大金四贝勒,一言一行皆关乎国体,出口成宪,不可轻率。”

“若日后事与愿违,纵是你父汗亲生,也难逃责罚。”

黄台吉素来沉稳,从不妄言,谋定而后动。

他神色从容,拱手答道:

“父汗不必忧虑,奴才所言句句属实,明军绝无出兵之意。”

“你何以如此确信?”

奴儿哈赤目光微凝,心中略起波澜。昔日这儿子凡事谨慎,从不下断语,如今却如此笃定,令人刮目。

帐中诸将亦纷纷侧目,注视这位平日深藏不露的四贝勒。

“明军无力亦无胆发起攻势。”

“虽近一年在辽沈城防上略有斩获,使我军数次受挫,然那不过是守城之功。”

“仅是勉强稳住局势,提振士气罢了。”

“萨尔浒一役惨败的阴影,至今未散,明军对我八旗仍心存畏惧。”

“再者,明朝内部动荡不安。自新皇登基,熊廷弼便厉行整肃军务。”

“据密报,新皇对辽阳、沈阳及锦州以北的将门富户展开清洗。”

“李家满门被诛,李成梁坟墓遭掘,尸骨曝于城楼,头颅至今悬而未下。”

“李如柏亦被押至沈阳,凌迟处死。凡与李氏有牵连者,尽数伏诛,只为震慑辽东将帅。”

此言一出,满帐哗然。

代善等人面面相觑,便是奴儿哈赤也未曾耳闻。

自熊廷弼铲除辽地蒙古、女真细作之后,老奴耳目几近失聪。

加之明廷推行坚壁清野,从辽沈至抚顺,千里荒芜,村落尽空,或屠或迁,杳无人迹。

唯独黄台吉另辟蹊径,前些时日借一走私商贾,联络了数名心怀异志的明军将领。

只因朱由校手段太绝,竟欲涤荡整个辽东旧势。

辽东巡抚、广宁参议皆由其亲点,更遣亲军入驻沈阳,掌控要害。

熊廷弼身为经略,手握重权,军务政事皆由其一人决断,辽地将领无不惴惴不安,唯恐大祸临头,沦为下一个被铲除之人。

于是众人纷纷暗中筹谋,试图另寻出路。

在他们眼中,唯一的转机,竟系于建奴之手。

只要辽东局势能重回一年之前的模样,让明军再度陷入被动,他们的地位便可稳如泰山。

黄台吉得知此事后欣喜不已,亲笔回信应允,承诺一切尽在掌握。

但他心中清楚,如今唯有自己能掌握辽东的动向,故而始终秘而不宣,不露丝毫痕迹。

奴儿哈赤听闻后并未深究,此刻他的心境却略显沉重。

李成梁虽是杀父仇人,可当年将他抚养成人,助其统一建州各部,这份恩情难以抹去。

正因如此,上次才放过了李如柏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