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391章 跪地高呼“大明万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1章 跪地高呼“大明万岁”!

“监军,陛下此举,究竟是何用意?”

临近将军府时,毛文龙终于开口。

“毛将军太高看我了。”戚金淡淡回应,“天心难测,我又岂敢妄加揣度。”

话音未落,人已迈步进府,留下毛文龙一人滞在原地,心头疑云密布。

不多时,一名御林军统领上前禀报:“启禀监军,镇江堡全体武将均已到齐,请予查验。”

他呈上名册,退至戚金身后肃立,全然不顾四周将领目光不善。

毛文龙胸中怒火暗涌。

此地是他的辖境,这些将领皆是他的部属。

点验人数本应由他主持,如今却被一个外来的监军越俎代庖,仿佛他反倒成了局外之人。

他已处处忍让,谁知对方竟毫不领情。

他才是这镇江堡的分守参将,主将之位不容僭越。

戚金不过奉命监军,身份卑微,竟敢当众夺权,公然压他一头。

若非顾及他是皇命所遣,他早已翻脸训斥,教他知道谁才是这里的主人。

厅堂内,戚金立于中央,环视众人,声音平稳而坚定:

“诸位将军,陛下亲授我监军之职,责任重大,不敢懈怠。”

“今后行事,还望各位以国事为重,通力协作。”

众将原本还笑着附和,可当看到毛文龙脸色沉下来,顿时都收了声,厅内一时静了下来。

“监军不必再绕弯子了。您专程来镇江,定有要务在身,不如直说,我们也好安排人手,不耽误朝廷大事。”

毛文龙不想再听虚言,直接开口道。

戚金见状也不再遮掩,坦然回应:

“眼下辽东战局进入紧要关头。辽沈几场大战后,老奴元气大伤,已无力继续南侵。”

“我大明又布下三面围困之策,断其粮道、盐路与铁器来源,建州处境日益艰难。”

“正因如此,陛下判断,镇江兵力相对空虚,极可能成为敌军突围的主攻方向。”

“朝鲜边防松懈,一旦开战,难以抵挡建奴铁骑。这也是朝廷命毛将军镇守此地的关键所在。”

“不仅要从侧翼牵制敌军,更要庇护其岸百姓,防止其遭劫掠。”

“朝鲜虽国力不强,但物资丰于建州,正是对方眼中的肥肉。”

“为防敌军困兽反扑,朝廷决定先行迁走镇江、皮岛一带的辽东流民,将此地彻底变为军镇。”

“无百姓拖累,方可灵活进退,依战势调度兵马。”

“至于镇江军的军功核算与后勤供给,朝廷已交由本监军统一掌管,以免分散将领精力。”

“兵部另派两名官员随行协助,明日便开始交接事务。”

“今后所有粮饷、军械的申领与发放,均须经此二人核准。”

那两位一直未发一语的兵部官吏随即上前,向堂中诸将及毛文龙拱手行礼。

这一番话落下,不只是毛文龙,连毛永喜、毛可杰等人神色也都变了。

话虽说得冠冕堂皇,实则谁不明白?这是朝廷不放心这支远悬海外的队伍,特意派人来盯着。

可众人纵有不满,也不敢轻举妄动,目光纷纷落在毛文龙身上,等他决断。

毛文龙心中清楚,戚金句句不离“陛下”,若他公然反对,便是违抗圣命,后果难料。

沉默良久,他终于开口:

“既是天子旨意,文龙自当遵从。但有一事棘手,不知监军能否担待?”

“请将军明言。”

“方才宣旨之时,监军也亲眼所见——百姓不愿迁移,甚至已有抵触之举。”

“若乡民不肯迁往山东,此事该当如何收场?”

“在下不过一介武夫,只懂统军作战,监军事宜实在无力插手,还请见谅。”

戚金一听便懂了毛文龙话中的深意。

其背后所指,无非是此地由他一手掌控,百姓皆听命于他,人心所向尽在其麾下。

如今你虽奉旨前来组织迁徙,但若百姓不从,迁民不成,那便是违抗圣命,朝廷问责下来,责任全在监军一人。

而毛文龙要做的,正是鼓动这些依附他的民众,公开抵制迁移之举。

倘若监军动用强令,那正中其下怀——他立刻便可上书弹劾,将事态迅速闹大,借朝中纷争削弱对方权柄。

“此事不必将军操劳。将军当前之责,应是专注操练士卒,稳固镇江至鸭绿江一带防务,严阵以待。”

皇命派遣监军,且派来的竟是身经百战的戚金,此举让毛文龙颇感束缚,行动再难如从前那般自如。

而在距镇江不远的赫图阿拉,老奴的日子也已陷入绝境。

连番大战失利,建州死伤无数,人口锐减。虽曾北上劫掠野人部落,掳来一批壮丁,却仍难填补空缺。

更严峻的是,大金国力枯竭,资源几近耗尽。

不止平民食不果腹,就连昔日引以为傲的八旗旗丁,每日也只能勉强吃上两餐,且无法饱腹。

明军四面合围,将建州彻底封锁。本地本就贫瘠,如今断绝外援,连基本运转都难以为继,生存空间几被压缩至零。

正当其陷入绝望之际,竟与毛文龙暗通消息。

尽管他对毛文龙恨之入骨,牙根咬碎,却仍知眼下大局为重。

当前最紧要之事,是如何让大金子民多熬过这个寒冬,尽可能减少伤亡。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与毛文龙展开交易。

以明朝紧缺的貂皮、兽毛,以及人参等珍稀药材和地方特产,从毛文龙手中换取高价粮草与物资。

这才勉强维系一线生机,未至于立即崩塌。

至于与明朝议和之举,并未如其所愿般带来喘息之机。

数日前与明使会面,结果令人愤懑不已。

据那使臣所言,明帝确有停战之意,称罢兵对两国黎民皆有利。

但议和有一先决条件:老奴必须先行废除“大金”国号。

将原属海西女真的所有人尽数放归,不论身处何地,凡尚存性命者,皆不得拘押。

其原有领地须全部退还,所属势力范围必须撤回至建州旧境,严禁越界半步。

须向大明呈递降表,由其亲自将文书送至熊廷弼手中,并在两军阵前跪地高呼“大明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