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叨扰了。张牛角正愁无人解忧,当即应允。
二人说笑着来到中军大帐,酒过三巡后,臧洪放下酒樽:张兄这几日总是心不在焉,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不如说出来,或许我能帮上忙。
张牛角闻言眼前一亮——臧洪身为燕国重将,在朝中人脉甚广。若能得其相助,说不定真能解燃眉之急。
张牛角轻叹一声,语气低沉道:子源,你这话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他放下酒杯,坦然相告:不瞒你说,这些日子我确实被一件事困扰着,始终拿不定主意。
紧接着,他将心中的纠结原原本本告诉了老友。张角目光灼灼地望过来:子源,你可得帮我好好参谋参谋。为了【百鸟情报机构】这事,我这些天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啊!
臧洪闻言一怔,这才明白老友终日恍惚的原因。他抿了口酒,眉头微蹙,暗想:这关乎【百鸟】继任者的人选大事,实在不便贸然插手,还是先帮老友纾解心结为妥。
思及此,臧洪正色道:【百鸟】继任之事确实非同小可,你为此烦恼也是人之常情。但光着急解决不了问题。我只能帮你出出主意,最终还得你自己拿主意。
他直视着张牛角:你且说说,对接手【百鸟】究竟是何想法?
张牛角仰头饮尽杯中酒,苦笑道:藏兄,你我都是武将出身,谁不愿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这些年卧底经历让我深知,我实在不适合情报工作。
可如今王上属意于我,这才让我进退两难啊。
臧洪以旁观者的身份点醒道:“张兄,是你多虑了!
王上胸怀似海,既已言明尊重你的选择,就绝不会食言。
至于你担心的有损王上威仪,更是无稽之谈!
且不说【百鸟】更替之事尚属机密,纵然公之于众,以王上如日中天的威望,普天之下谁敢置喙?
王上素来从谏如流,遇事皆与群臣共商。
此事的关键,全在于你本心所求。”
张牛角搁下酒盏,灼灼目光直视挚友:“我的本心?子源何必绕弯子,不妨直言。”
臧洪悠然啜饮杯中酒,缓声道:“愚兄只想问:张兄真正的志向何在?若以挚友立场相劝,接手【百鸟】方为上策。”
张牛角眉心骤紧:“愿闻其详。”
臧洪郑重搁下酒器,肃然剖析:“张兄久居太行统领黑山军,恐不谙燕国朝局。
当今燕国文武济济,栋梁之材足支数十载基业!
军中更是猛将如雨,将来更有才俊源源来投。
以张兄在军中的资历,上有诸多宿将压阵,论统兵之能、武艺高低、威望人脉,皆难与之比肩......”
军中生涯再拼搏,最多不过官至秩二千石,混个杂号将军或中郎将的虚衔。
若接过【百鸟】掌印,局面便截然不同!作为燕国三大情报中枢之一,【百鸟】权柄之重堪比九卿,乃实打实的秩中二千石要职。
以你多年情报历练,执掌【百鸟】必能驾轻就熟。
臧洪说到此处忽然神秘一笑:张兄恐怕误会王上深意。王上历来厚待功臣,何曾有过鸟尽弓藏之举?即便执掌【百鸟】,依旧能与军中保持羁绊。
须知三大情报机构本就与军方血脉相连,其首领向来参与军机要务。郭嘉、贾诩二位既是【隐秘卫】【黑衣卫】统帅,又兼领燕 ** 师之职。
虽不能亲临战阵,哪场大战少了他们的筹谋?军机处才是燕 ** 令中枢,所有战事皆需遵照军机处调遣。
若你入主【百鸟】,自当以军师身份入驻军机处,运筹帷幄之间。届时纵是军团长亦须遵奉军机处钧命。
当然,这些只是老友为你剖陈利害,最终决断还在你自己。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令张牛角豁然开朗:子源此言真乃拨云见日!确是张某钻了牛角尖。离国数载,竟不识燕国新局,或许转任情报系统反倒海阔天空...
张牛角眼中闪过一丝释然,低声道:原是臣误解了王上的深意,明日定当入宫面见王上,表明心迹。
臧洪见挚友豁然开朗,举樽相贺:张兄能想通便好。
张牛角双手捧盏,郑重其事:子源,多谢指点。
心结既解,二人 ** 言欢,在军帐中畅谈未来宏图。
次日拂晓,张牛角未曾如常前往军营练兵,也未去军事学院听课,而是径直入宫求见。
永宁殿内,刘凤正批阅奏章,闻宦官禀报张牛角候见,唇角微扬,心知其已然决断,遂命宣入。
不过片刻,身着朝服的张牛角稳步进殿,恭敬行礼:臣参见王上。
刘凤含笑抬手:爱卿平身。这般早来觐见,想必心中已有定夺?
张牛角深吸一气,肃然道:臣愿卸去军职,执掌百鸟情报机构。定当殚精竭虑,为燕国网罗四方情报,恳请王上明鉴。
闻得此言,刘凤喜形于色,心中大悦:张牛角接手百鸟,既可解自己管理之劳,又能腾出心力谋划天下大势。
甚好!爱卿此决,令寡人欣慰至极。刘凤欣然道,百鸟便托付与你了,望你善加执掌,不负其名。
张牛角郑重抱拳:臣既受命,必当全力以赴,确保百鸟运作无虞。
刘凤端坐于龙椅之上,含笑颔首道:甚好!孤信爱卿必能再创佳绩。
即日起,卿当卸去军中职务,改任军师一职,入【军机处】参赞军务。
另需时日熟悉【百鸟】事务要诀。
郭嘉、贾诩二人皆可为卿解惑,近期要务亦可向其请教。
三大情报机构虽皆可预闻军机,然各有侧重——
隐秘卫主察诸侯兵马动向及文武官员虚实。
黑衣卫专司燕国民生经济及敌国细作。
百鸟则掌帝国全境民情并监察百官 ** 。
张牛角肃然抱拳:臣领旨!
刘凤挥袖道:交接事务繁杂,卿且去准备吧。
微臣告退。张牛角深施一礼,转身迈向永宁殿外,衣袂翻飞间已疾行至百鸟总衙。
当北疆燕国埋头整饬战后民生时,天下诸侯亦未懈怠。
陈留郡内,曹操正迎来鲲鹏化翼之机。
自联军溃败后,曹孟德率残部归乡,广募壮丁,大积粮秣。更频频交结兖州世家豪强,欲借其力东山再起。
彼时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尚在洛阳谄媚盟主,殊不知巢穴已暗涌风云。
(
曹操趁兖州群龙无首之际,迅速扩张势力。刘岱虽贵为兖州之主,却因背负杀害朝臣与盟友的罪名,被洛阳朝堂革除官职爵位。尽管洛阳朝廷形同虚设,但毕竟代表着正统大义。
乱世之中,这种虚名对刘岱本无实质影响,却让他如鲠在喉,整日惶恐难安。身为汉室宗亲,他对朝廷心存敬畏,更无暇顾及曹操的崛起。与此同时,张邈率军返回陈留,接到盟主讨伐刘岱的军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自然也无心理会正在陈留壮大的曹操。
转机很快降临,长安朝廷突然下旨嘉奖刘岱讨逆有功,擢升其为兖州牧,加封昌邑侯。这道圣旨让刘岱转忧为喜,不再畏惧洛阳方面的指控。但这份来自董卓伪朝廷的封赏,又令他陷入新的煎熬——他本是讨董义士,如今却要接受奸贼的恩赏。
年迈的刘岱在忠义与生存之间痛苦挣扎之际,蛰伏各郡的黄巾余孽趁机作乱。恰逢数十万黑山军准备归顺燕国,首领张牛角号令各地残部兴风作浪,搅得诸侯们焦头烂额。
黄巾军众渠帅若能立下赫赫战功,为燕国建功立业,燕王将正式收编其残部,赐予将士们安稳富足的生活。
这丝曙光让全体黄巾军士气大振,纷纷在各地诸侯境内掀起 ** 。
烧杀劫掠本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搅乱局势自然得心应手!
黄巾军素来叛乱频发,因此他们的行动丝毫不会令人联想到与燕国有关。
刘岱也算倒霉,正当他为忠义与叛逆纠结之际,偏偏遇上境内黄巾作乱。
兖州黄巾叛乱声势浩大,犹如火上浇油,瞬间让刘岱失去理智。他一言不发,率军 ** 叛乱,却因不听劝谏而兵败身亡。
刘岱之死本不足惜,反倒让曹操捡了个大便宜!
曹操声望仅次于燕王刘凤与盟主袁绍,作为诸侯联盟发起者,天下人皆传颂其名。
他的首席谋士陈宫凭兖州世族影响力,提议推举曹操为新任兖州牧,统辖八郡八十邑。
此议一出,八方响应,曹操虽未得洛阳伪朝廷或长安朝廷正式任命,却已实际掌控兖州。
他迅速上书两国,请求正式册封。两地朝廷皆无力控制兖州,又恐将他推向对手,索性顺水推舟,正式任命曹操为兖州牧。
洛阳朝廷众臣一致认定:曹操在讨伐董卓之战中英勇果敢,确乃忠义之臣,由他继任兖州牧实属众望所归。
长安城的董卓集团却截然相反。在西凉军掌控朝堂时期,曹操本是首位归顺董卓的洛阳将领。
董卓曾对其信任非常,谁料曹孟德竟第一个叛离西凉集团,更效仿荆轲刺秦之举。
他更是首倡讨董檄文,召集天下豪杰组建联军讨伐西凉军。
董卓恨不能啖其肉饮其血,以泄心头之愤!
然长安朝廷对关东地区鞭长莫及,终究奈何不得曹操。
经李儒再三劝谏,董卓只得强忍怒火,以天子名义正式册封曹操为兖州牧。
曹操正位兖州牧后,立即着手整顿军政。
因仰慕燕王治国之策,兖州政务多参照燕国制度。
然曹操未能深谙燕国国情,且两地现状迥异——
燕王刘凤统御举国疆土,无须顾忌世家豪强脸色;
曹操却需倚仗兖州世家、豪族及名士支持方能坐稳权位。
故不敢全盘照搬燕国政令,只得折中施行,使得新政不伦不类。
即便如此,兖州仍焕发新气象:
募兵练军、收容流民、肃清法纪、广纳贤才......
短短时日,兖州风貌大变,四方英杰竞相来投。
1283年
首位主动效忠曹操的顶尖谋士戏志才登场,这位来自兖州颍川郡的军事奇才,以卓越的战略眼光闻名于世。
颍川书院当年培育出三位旷世奇才:戏志才、郭嘉与荀彧。原本荀彧和郭嘉计划将这位同窗举荐给自家主公,却因政务缠身耽搁了此事。
机缘巧合之下,颍川郡作为兖州辖地,反倒让曹操捷足先登招揽了这位大才。历史上本应通过荀彧引荐加入曹营的戏志才,这次却主动投效,让曹操平白得了大便宜。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谋士(未满三十即离世),其早夭后来促使荀彧举荐郭嘉补缺。
随着戏志才的加盟,曹魏集团势力更盛。不久后,戏志才向曹操推举了东郡名士程昱(字仲德)。这位以刚直果断着称的贤才,在与曹操促膝长谈后立即被授予行军司马要职(俸禄六百石)。
与此同时,济北相鲍信被曹操魅力折服,不仅献上辖地五城四万户百姓,更率部归顺。此举惹得名义上的济北王刘鸾暴跳如雷却无可奈何。曹操感念旧谊,仍命鲍信继续治理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