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418章 各县示范田产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顿饭,大家吃的很满意。

村民们吃到实实在在的肉,打了牙祭;沈淮这边,示范田取得初步成功,又发现了骟猪技术垄断,对老百姓造成困扰的问题。

下边的人,也有了立功的机会。

钱同知动作很快。

第二天就开始安排三班的人去附近的乡镇调查。

各县的示范田,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辖下七县中,福山县是做得最好的。

二十亩的示范田,荞麦种了十三亩,收获一千九百五十三斤,平均亩产一百五十斤;粟米种了七亩,收获八百七十五斤,平均亩产一百二十五斤。

荞麦的亩产量,大概是一百到一百二左右。

福山县这个产量,可以说是很喜人了。

据上报描述,亩产出来的时候,整个大良村都轰动了。

那些没报名开荒的人家,后悔得嗷嗷叫。

村长家种了半亩荞麦,也收获六十七斤。

种粟米的人家,大概亩产是九十斤左右。

产量最低的是东三县。

十五亩的示范田,荞麦种了十亩,只收获七百六十五斤,平均亩产只有七十六斤左右;五亩粟米,收获四百二十七斤,平均亩产八十斤。

东三知县表示:新地贫瘠,收获不高,明年再接再励。

沈淮也没怀疑东三县令偷懒。

东三县的土质,确实要比其他县要贫瘠。

能有这个产量,也是尽心了。

像宜林、平云、临川这些县,荞麦的平均产量大概在一百二十斤左右,粟米平均亩产一百左右,大家大差不差。

除了东三县,其余六县,都差不多。

没有哪个县产量很高,也没有哪个县很低,基本持平。

白桦村的示范田,因为沈淮经常去的缘故,村长很上心,所以产量要比其他县的高。

二十亩荞麦,平均亩产有一百六十斤;十亩粟米,平均亩产有一百三十斤。

福山县位居第二。

秋收也彻底结束了。

时间很快进入十月。

官府开始征收粮税,月亮坝也开始动工。

林、韦两家,也产出了第一批布料。

布料还未正式出售,就已经被很多老主顾预定完了。

孙家的染坊,引进新染技之后,多了扎染和蜡染。

染出的布料颜色,比原来的鲜亮,且不褪色。

面料样本一出来,就收到很多订单。

他们采纳了官方的建议,根据布料和顾客需求,设计不同的染色方案,提高竞争力。

继梁家、林、韦、孙四家火爆之后,很多小作坊陆续加入。

谢不二和李文书每天周旋在各个家主之间,忙得脚不沾地。

这个时候,参加乡试的三十七名考生,也陆续回来了。

仅有三人上榜。

都是排在末尾。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

因为去年零人上榜,今年有三人,很不错了。

“多亏了知府大人,不然我们又要多等三年了。”

一位姓黄的新科举人,朝沈淮拱手作揖,“大人真乃神人也,大会上押的两道题,全中了。”

沈淮也很意外,“两道题都中了?”

“是,两题都押中了。”

黄举人拿出自己抄录的乡试原题,递给沈淮。

沈淮一看,居然是真的。

他押的两道题,都中了。

虽然题目有点偏差,但是中心思想没变,破题技巧和答题思路也没变,问的都是水利和农桑。

“此次运气不错,竟押中了两题。”沈淮心情不错,问道,“是否打算参加明年的春闱?”

“学生基础不牢,打算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增长见识,再做打算。”黄姓举人说道。

“你们两个呢?”

沈淮看向另外两个。

“学生也打算外出游历一番,三年之后再战。”

“学生打算去沂水书院求学。”

沂水书院是云滇行省排得上号的书院。

学术氛围比黔中的书院强多了。

“会试和殿试,要比乡试难上数倍,且竞争对象来自五湖四海,选择去书院深造是对的。”说着看向另外两位,“你们打算去何处游历?可否需要本官推荐?”

知府的推荐信,相当于‘身份凭证’,可帮助学子获得一定的便利。

同时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三位新科举子都没想到,沈淮这么好说话。

你看我,我看你之后,齐齐拱手,“有劳知府大人。”

沈淮给三人写了推荐信,并将府衙的奖励分别发放给他们。

不多,每人六锭白银,一套文房四宝。

“中举之后,可申请修建举人牌坊,你们归家之后,到县衙填写申请,审批通过便能修建,届时可到府衙领取牌坊图样。”

沈淮提醒之后,见三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才明白,他们并不懂这个。

按理说,他们应该懂的。

直到沈淮问了礼房掌事,才知道,官府压根不管这个。

只要考中,你自个花钱修建就成。

毕竟,每次乡试也就中那么一个两个的,无需申请。

“自行修建与官府审批修建,意义能一样么?”沈淮语气严肃,“赶紧通知各县,将此事规范起来,别本官前脚刚提出来,他们后脚就说此事无需申请。”

那岂不是很打脸?

礼房掌事也不想闹这种乌龙,赶紧写函通下发各县。

希望能赶在三名新科举人去县衙申请前,通知到位。

忙完这些,沈淮抽空去了一趟月亮坝。

监工的吴通判看到沈淮来了,赶紧迎上去,“知府大人。”

“此次调用的人数比白月堤少了将近三成,忙得过来吗?”沈淮问。

贝壳坝是第二屏障堤坝,修筑规制没白月堤高。

“以目前的人数绰绰有余了,启用的工匠还是上一批的,他们经历了白月堤,现在干起活来顺手多了,应该能赶在明年三月之前竣工。”

不是吴通判吹,这次的效率,确实比上次高。

“你办事,本官放心。”

“大人信任下官,下官才有机会监工。”

“若无其他事情,本官便先回去了。”

因为司农所的竞选开始了。

他要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