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419章 还百姓一个公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司农所人员选拔,优先内部人员参选。

只要符合条件,不管你是三班还是六房的,都可以到吏房报名。

选拔一共三轮。

第一轮:笔试。

考察候选人的知识储备。

第二轮:情景实操。

考察候选人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轮:面谈和立场。

深入了解候选人的想法和价值取向,简单来讲,就是综合考虑,是否适合,需要综合评估。

此次选拔,一共有二十三人参选。

其中有工房和户房的小吏,也有三班的衙役,还有管理公廨田的几名杂役。

这些人,都识字,并自认对农桑一事,有一定的认知。

第一轮笔试,题目是沈淮出的。

一共有一百道题目。

客观题:单选五十题;多选三十题。

判断二十题。

八十分为合格。

这些题目均来自农桑常识和基础法令。

比如在青阳地区,水稻何时春播,旱地可种什么作物等。

尽管考的都是很基础的东西,第一轮还是刷掉了七个人。

只有十六人坚持到第二轮。

这一轮是情景实操。

比如沤肥怎么沤,新开荒的土地怎么用肥。

每个人抽到的题目都不一样。

回答时,需要很详细,中途考官还会问为什么。

这一轮,又刷掉五个。

仅有十三人撑第三轮。

第三轮是面谈方式。

礼房、吏房、户房三位掌事负责问,沈淮和钱同知打分。

有些人紧张,发挥失常。

最终只有八人入选。

司农所的配置初定三十人左右。

人数远远不够。

沈淮又从上一轮中,选了三人进来。

这十人,全部安排去学习织染。

“吏房加紧招募人手,为织染新技术推行备足人力支撑。”

“吏房领命。”

原计划,秋收之后就推行织染新技术,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许多事情都挤在一块了,只能推到十一月份。

“骟猪一事,进展如何了?”沈淮问。

钱同知,“回知府大人,元凶恶首十三人,已悉数缉拿归案,三日后在东街公开审理,还百姓一个公道。

另外,已在集市设立官办骟猪点,将价格定为三十文一头,以惠民生。”

“可有人不服?”

“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容不得他们狡辩。”

“做得不错。”沈淮轻轻点头,“公审之日,务必全程公开透明,速审速结,以儆效尤。骟猪点的价格,着人盯紧了,确保规范,切实把实惠落到老百姓身上。

后续多收集农户反馈,有问题及时调整。

辛苦了!”

“知府大人放心,下官定会严加管控,确保公审当日公正透明。”

三日后。

十三名骟猪匠被押到东街集市口。

钱同知坐在上首,公开审判他们的罪行。

围观的百姓,纷纷叫好。

其中有一个满脸胡子的大汉不服,高声叫嚷道,“我不服,我没罪,你们这些狗官凭什么抓我,我不服,狗官,草菅人命的狗官。”

大汉从被抓到现在,一直认为自己没罪。

他觉得,骟猪技术是自己的。

别人送礼是自愿的,他给不给人骟那是他的自由。

可他礼收了,却没给人家骟。

“冥顽不灵,来人,把证据呈上来。”

小吏拿出账册,对着众人高声念道,“去岁三月初七,城南三久弄黄氏备饴糖一斤,委托朱老二办理骟猪事宜,朱老二应允后,迟迟未履行约定。

黄氏上门讨要说法,却被朱老二的妻子暴力殴打,伤势严重到连续两天无法下床。

去岁三月初九,城南春天小巷王老汉备一桶鲤鱼,委托朱老二骟猪,猪老二应允之后并未兑现承诺。

王老汉上门讨说法,却被反咬一口,说其偷盗,把人殴打至昏阙。

去岁四月初三……”

朱老二的罪行,罗列了上百条。

收东西不办事,占了六成,办了的又以各种名目加钱。

林林总总加起来,金额超过五十两。

小吏念了足足两刻钟,嗓子都哑了才念完。

百姓们苦朱老二已久,嘴巴‘tui’个不停。

“按照大夏律,朱老二犯了把持行事罪、斗殴伤人罪、坐赃罪、诬告罪,另,公然辱骂朝廷命官,罪加一等,数罪并罚,判杖五十,徒七年,追缴全部非法所得。”

“行杖!”

朱老二立即被衙役拖到一旁行杖。

没一会儿,惨叫声传来。

围观的百姓,觉得十分解气。

“朱老二,没想到吧,你也有今天。”

“哎呀呀,你的叫声真好听。”

“喊大声点呀,我们都没听到。”

威风了大半辈子的朱老二,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会走到今天这个境地。

官府罗列出来的那些罪名,连他自己都不记得了。

行杖完毕之时,朱老二的衣衫已经沾满鲜血,眼皮子拉拢着好像随时能见阎王。

“朱老二妻子,判杖十,徒一年。”

钱同知没打算放过朱老二的妻子。

很快,朱老二的妻子被杖责。

夫妻二人,如死狗一般被拖了出去。

其余十二人,看了朱老二的惨状,吓得手脚颤抖。

“钱大人明断!”

“钱大人公正!”

“钱大人执法如山!”

百姓们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钱同知在青阳为官数载,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百姓的热忱和拥戴。

他脸上的笑,不自觉的漾起。

“乡亲们的厚爱,钱某愧领了。”钱同知起身,朝台下的众人拱手,“钱某身为青阳郡同知,护佑一方安宁本是分内之责,义不容辞。

今日能严惩恶徒,全赖知府大人英明决策,更仰仗朝廷律法森严,不容私情。

往后,凡有鱼肉乡里、为害百姓之举,官府定会彻查到底,严惩不贷。”

“好!”

“知府大人英明!”

“钱大人英明!”

百姓们的呼喊声,再次响彻东街上空。

“感谢知府大人,终于替我们讨回了公道。”

苦主王老汉朝高台,磕了两个响头。

“感谢官府,还我们一个公道。”

苦主黄氏,哽咽的擦着眼角的泪水。

“沈大人真是个好官呐。”

一位大叔由衷的说道,“一上任就给咱们修筑堤坝,如今又替大家惩治这些恶徒,还老百姓公道,咱们青阳,来了一位青天大老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