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钓鱼人 > 第228章 为大唐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于牛痘的发现,葛明就不敢乱说了。于是把祖宗搬了出来,因为葛洪在医书中对天花有详细的记载,自己也是从书上看到的。然后发现牛痘居然跟天花性状完全相同,跟孙神仙研究一番之后,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孙神仙还说,这种治病的法子叫做以毒攻毒。凡是得了天花的人,幸存下来的不会再得天花。让人主动染上不如天花厉害,但是有极为类似的病,人最多发烧几天就好了,但是获得了抵抗天花的能力。

其实这还不算,葛明最得意的其实是在客栈的那段日子,虽然每天都要费尽心思编笑话,但是病患生存率大大增加。连孙神仙都打算好好研究这个所谓的“心理疗法”,于是葛明在信中大大吹牛了一番。

写到兴奋的地方,还把其中几个笑话写了进去。

或许很久没写字的缘故,葛明这次回信居然写了很久。丁香看这葛明很晚都没打算休息,提醒葛明时间不早了,葛明这才放下笔。丁香打来温水,服侍葛明洗漱完毕,拉着早就睡着的小丫睡在了外屋。

葛明这个年纪正是能吃能睡能跑年纪,沾枕头就呼呼睡着了。

次日让人把书信、话本原稿送到驿站,多给些钱赶紧给魏高明快递过去。虽然魏高明此人经常催稿,但毕竟是粉丝。

接下来的这些日子葛明过的舒畅,早上不用练武,只是随便绕着庄子慢跑一会。用过早饭跟着孙思邈读书,最近葛明喜欢跟着孙思邈读史书。

四书五经这玩意是哲学、思想、忠君爱国、为人处世,读起来枯燥无味。但是史书就不一样了,史书好像更加无聊,越是无聊的史书往往作者的记录越是比较客观。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就藏在了文字的后面。

从文字背后看到真实的历史,这是孙思邈最想教给葛明的。毕竟葛明很大几率以后会为官,那就要懂得一些阴谋、阳谋、权术,不能只凭借聪慧。

真是不管世道如何变化,人心永远不会变。越是读史书,越是能够感受其中全是阴谋诡计。

。。。

房玄龄回到长安时,葛明那时候还没回到临渝,毕竟长安到石艾县更近一些,而且人家是骑马,葛明基本是走路。

在房玄龄回到长安之前,已经控制了疫病的折子早就送到李世民手上。这是一大好事,还有另外一大好事,关中地区总算下雨了,虽然来的晚了一些,但是种上一些谷子、黍子,到了秋天还是收上一季,这样缺粮的问题就会大大得到缓解,只需要给灾民准备一些谷种,到了秋天在送点麦种,明年就能缓过来了。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的折子,心里压抑不住喜悦。每个帝王都会遇上灾情,赈灾也就是了,有的帝王做的好,有的帝王做的差。

每个朝代都有会疫病出现,百姓流离失所,人口甚至锐减。但是这种情况没有在大唐出现,大唐不但控制了疫病,还找到了防御天花的法子,这事没有任何一个帝王做到过,这就是值得万世称颂的功绩。

李世民甚至觉得的这场旱灾是老天对自己的考验,大灾之后往往会有大疫,难道说这场大灾就是为了引出大疫,让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朝廷可以预防天花了?

看到孙思邈的名字,看到葛明的名字,还有临渝葛家庄子的好些人,冒着风险到了疫区,这实在难能可贵。要是没有这些人,房玄龄再大的本事也无法把疫病控制住,除非封锁整个石艾县,让里面的人自生自灭,这才能确保疫病不会传出来。

葛明这小子,这么大的功劳,让朕应该如何赏赐?只是你爹当年攻打王世充时假死逃走,朕虽然此时暂且不提,但不能就这么算了。

孙思邈不愿为官,又应该如何赏赐?

还有葛家庄子的这些青壮,甚至从草原买牛带回来的胡人也应该有点功劳。

李世民想到这里打算不想了,这些事交给房玄龄去烦吧。朕打算好好陪陪皇后,叫上儿女其乐融融。什么都要朕烦神,要你们这些大臣何用?

于是李世民放下折子,对魏攀说到:“去丽正殿。”

说来也巧了,李世民到了长孙皇后寝宫时,李承乾、李泰、李丽质三个孩子也正在这边。关中下了雨,石艾县天花疫病得到控制,让皇家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前些日子三个孩子也不敢尽情玩耍,因为知道父皇、母后心情不佳,可不敢触霉头。

李世民到了寝宫门口就听李承乾正在说话。

“母后,这个难题困扰了孩儿已久,孩儿忍着没看答案。”

就听到李泰说到:“母后,也不知道葛明这家伙到底怎么想的,这种难题都想得出来,孩儿这么聪慧都没想答案来。”

李丽质奶声奶气的说到:“那一定是大哥、四哥太笨了,所以想不出来。葛明能想出难题来,所以更聪慧。”

李泰听后不高兴了,说到:“丽质,你到底是谁的妹子?怎么向着外人?”

李丽质听后噘嘴不言语。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李世民的声音。

“皇后,承亁,你们这是又在讨论什么难题呢?”

众人一听李世民来了,都站起来出门迎接。施礼过后,李丽质钻到李世民怀里,话说李丽质好久没这么撒娇过了。

“父皇,四哥起伏丽质。”

李世民抱起李丽质,笑着说道:“青雀如何欺负丽质了?说说吧,父皇给你做主。”

“父皇,您说能想出难题难为别人的人,是不是更聪慧?”

“那可未必,万一出难题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决,那就不是聪慧,是胡搅蛮缠。”

李泰听后在旁边嘿嘿笑,李丽质说到:“就是葛明出的难题,大哥、四哥全都答不出来,人家葛明写了答案了,大哥为了面子不好意思看。”

李承乾一听脸都黑了,也觉得这个妹子算是白疼了。

“怎么又是葛明?这小子又出什么难题了?”

李承乾接过话茬。

“父皇,假设有很多绳子,绳子的长短粗细不同,每个绳子粗细也不均匀,但是每一根燃烧完都是一个时辰。如何通过这些绳子,得到一刻钟的时间?”

李世民想了想笑着说到:“这可比上次生门死门的容易多了,只需要随便取两根绳子就能得出答案来。”

李丽质问道:“父皇,到底如何才能得到一刻钟呢?”

“哈哈哈哈,这个多简单啊。把一根绳子点燃,另外一根两头都点燃。等两头点燃这个绳子烧完的时候,另外一根另外一头也点燃,另外这根烧完了就是一刻钟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今天心情大好,脑袋灵活了很多。

长孙皇后想了想就明白了,李承乾和李泰也是如此。只是李丽质还是不太明白,想了很久才明白。

“父皇,丽质就说没有难题是父皇解决不了的,要丽质说还是父皇最聪明。”李世民听后哈哈大笑,把李丽质放下来走到长孙皇后身边。

李承乾小声说道:“丽质,刚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大哥,丽质刚才就是这么说的。”

李泰听后也是一头黑线。

。。。

“皇后,现在关中下了雨,疫病也得到了控制,今天不如就吃点好的吧,也算庆祝一下。朕也知道,前些日子承亁从道宗家里弄了不少羊肉,跟青雀和丽质偷偷吃,怪可怜的。”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说到:“承亁疼爱弟妹也不算不对,再说还用千里眼换了不少金子回来,臣妾还换了不少粮食呢。”

“哈哈哈哈,这事也多亏了皇后和承亁。这才有了宫里嫔妃典卖首饰,皇亲献了不少黄金,不然还真没这么多钱买粮食。现在好了,这一关朕总算过来了。”

长孙皇后笑着说到:“臣妾恭喜陛下。臣妾还知道找到预防天花的法子了,以后满大唐都不会再有天花。这前无古人的功绩,臣妾更要为陛下贺。”

李承乾几人听到这里,也都纷纷施礼:“儿臣为父皇贺!”

李世民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笑呵呵的说到:“要说这次旱灾也好,疫病也好,葛明这小子都出了大力。功劳太大,朕都不知道怎么赏赐才好了。”

长孙皇后说到:“臣妾记得这孩子好像比承亁大一岁,好像还真难封赏。年纪小太不适合封官,赏点钱财也不合适。葛明的一个老花镜换了一箱金子,一个千里眼也换了一箱金子,臣妾把他送的香水、香皂售卖了,换了好大一笔钱。这孩子,怕是也不缺钱。”

李世民听后点点头,笑着说道:“这小子是个好孩子,跟商贾离的远远的,做出来的好东西都用来孝敬长辈、赠送亲朋了。好啊好啊,好孩子。”

李世民哪里想得到,香水的产量太低,所以不卖只送,类似饥饿营销。就连千里眼也是打算售卖的,奈何被李世民截胡了。老花镜也是打算通过魏高明打开市场,葛明心中可是有小九九的。

“皇后,这还不是他在救灾里最大的功劳。其实从过年后都没下雪,就大概料到了今年的旱情。那时候漕运不通,都是靠着葛明做的爬犁顺着运河运粮食的,要是冰化了再运粮,那肯定来不及。”

长孙皇后也非常吃惊,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原以为是把东西卖了换钱买粮而已。

看着长孙皇后吃惊的样子,李世民接着说到:“朕本打算赏赐他父亲和母亲,只是他父亲当年做了对不起朕的事,至今还没解决。”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惊呆了,葛明父亲居然还做出过这么大逆不道的事。

“只是他父亲身份特殊,朕还不知道如何处理。哎,难啊。”

这就涉及到政事了,长孙皇后只好陪着发愁,不发一言。李承乾听在耳中,原来父皇跟葛明父亲早就相识,八卦之心冉冉升起。

李世民看其他人都沉默不语了,感觉是自己破坏了难得的家庭气氛。

笑着说到:“好了,总归是好事,让朕不知道如何封赏,又不知道如何处罚。”

“再说今天好不容易心情舒畅,就不想这些事情了,咱们一家好好吃顿晚膳。给几个孩子多准备点肉食,看看朕的小公主,好像都饿瘦了,下巴都有些尖了。”

说完李世民又抱起李丽质,捏了捏李丽质的小脸。

魏攀听后赶紧出了寝宫,亲自去御膳房吩咐饭食去了。葛明家的事魏攀是知道的,不过并没有为葛家担心。魏攀是知道李世民性子的,要是想处理葛明的父亲早就处理了。

赶紧吩咐御膳房多弄点好吃的,说不定咱以后也有肉吃了,这旱灾开始之后还没吃过肉呢。葛明这小子这次又立了大功,指不定又有封赏,到时候不管哪个太监去传旨,都要多带些葛家药丸回来。不少宫里关系近的都跟咱家讨要药丸,多少也禁不住这么个吃法。

。。。

三天之后,房玄龄、尉迟恭、程处默等人已经到了长安城外。暂时没有得到进城的旨意,只好在城外暂时扎营。

大帐内,房玄龄、尉迟恭、程处默几人正在说话。

“房相,陛下没旨意让咱进城,你是读书人花花肠子多,跟老黑说说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房玄龄瞥了尉迟恭一眼,这个黑鬼讲话毫无水平,居然也能坐上大将军的位置。什么叫做读书人花花肠子多?难道说不是读书人就没花花肠子?

房玄龄没好气的说到:“尉迟大将军,揣摩圣意是要掉脑袋的,老夫一个读书人深谙律法,怎么会知法犯法?”

尉迟恭被堵得直挠头,出来好些日子了,成婚没多久的小姨子,应该叫夫人,不知道多想念自己呢,到了长安城外扎营不进城,这还是头一遭。

程处默在旁边看着尉迟恭被堵,脸上居然露出了笑意来。尉迟恭一看又是火大,上前就给在程处默脑袋上抽了一巴掌。

“卧槽,你小子居然敢嘲笑老黑?你也不想想你是谁的手下。”尉迟恭黑着脸对房玄龄问道:“房相,嘲笑上官是什么罪责?”

程处默一听瞬间熄火,程咬金也是大将军,是左领军大将军,但是程处默是在尉迟恭的右武侯做校尉的,这是不同的两卫,这里可没有他爹罩着他。

在贞观年间的武将地位极高,也都是跟着李世民当年出生入死的,一起上过战场的交情,所以都走的很近。

也不知道是不是权力交换,你儿子去我那里,我儿子去他那里,这样也好避嫌。你照顾我儿子,我照顾他儿子,他照顾你儿子,形成了一个闭环,非常完美。

房玄龄听后笑着说到:“程处默或许是因为很快就回家了,即将见到父母所以面露微笑,未必是嘲笑尉迟大将军。再说现在咱们又没谈公事,何来嘲笑上官的说法?”

尉迟恭听后脸更黑了,对着程处默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程处默疼的哇哇叫,也只好忍着。

“既然不是谈公事,俺老黑教育教育晚辈也没什么吧?”

房玄龄摇摇头,这个老黑性子直爽到有些缺心眼。

“尉迟将军继续,老夫也顺便看个热闹。”

尉迟程处默又被揍了一顿,要是葛明在这里必定会大声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