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和葛三爷都在,要是这三个孩子都在家里,葛三爷中午都是在县衙对付吃点,懒得来回折腾。自从三个孩子都去了石艾县,葛三爷每天中午都会来陪着刘氏用饭。
桌子上摆了不少吃食,奈何基本没怎么动,刘氏是一点胃口都没有。亲儿子不用说,两个侄子也是自己带大的,从来没这么长时间不在家过,真是要多想有多想。
葛粮、葛仓刚进了内宅院子,葛三爷突然站了起来,笑着说到:“夫人,孩子们怕是回来了。”
“夫君,就不要安慰妾身了,这么多天连点消息都不传回来,也不知道这三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话音刚落,房门就被推开了。
“三叔、三婶,侄儿回来了。”
刘氏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眼睛好好看看,一看果然是葛粮和葛仓,只是没看到葛明。
“明儿呢?明儿呢?粮儿、仓儿,明儿呢?怎么没一起回来?该不会。。。呜呜呜呜。。。。。。”
葛粮一听满头黑线,老四说的对,这世上总是有人把事情想得最坏,生活都少了乐趣。
“三婶,老四没事,跟孙道长在庄子是呢,打算玩一段时间再回来。”
刘氏抹抹眼泪,问道:“真的?”
葛粮拍着胸脯,说到:“比真的还真。”
葛三爷赶紧让两个侄子坐好,连忙问道:“还没吃过饭吧?赶紧吃点,一边吃一点说,这一路到底如何?”
其实两人在庄子上吃过,不过只是随便吃了一点,哪里比得上家里的饭食。于是又拿起筷子,风卷残云一般。
刘氏看的心疼。
“粮儿,仓儿,慢点吃。这一路怕是非常辛苦,看把两个孩子饿的。”
“三婶,不是饿的是馋的,您是不知道军队上的吃食,那烧饼硬邦邦好像石头,关键时候还能做武器。”
葛三爷也不停说:“慢点吃,慢点吃,别噎住了。”
等到两人肚子都挺了起来,这才开始把这一路的事情做了介绍。不过这两个人护送牛群走的,比葛明到大营、进城晚了很多,所以有些不知道,有些是听别人说的。
两个人一个说一个补充,滔滔不绝说了好长时间,葛三爷和刘氏听得目瞪口呆。好在天花疫病被控制了,而且有了这个方法,以后满大唐的人都不会再得天花。
这是自家明儿跟孙神仙一起发现的,这是多大的善事?
不过最让葛粮和葛仓兴奋的,是是房玄龄非要收葛明做弟子。
“三叔、三婶,您二老是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房相指着老四,说大家都看看,葛明这么小年纪都冲在最前,这就是大唐的希望,以后大唐肯定是盛世。”当然葛明那时候睡着了是不能说的,有损老四的形象。
“您二老想不到吧?就在当场,房相让孙道长做见证,收了老四做弟子。孙道长说,这个主他替三叔三婶做了。现在老四可是宰相的弟子,三叔三婶,这可是大好事啊。”
葛三爷老公母俩一听,那真是喜笑颜开,没想到明儿还有这种好机遇。不过这也没什么,我家明儿多聪慧,多有本事,被宰相收了做弟子,也是理所应当的。
葛仓在旁边补充道:“小侄跟大哥到大营比较晚,原来在大营里面房相就有了收弟子的想法,还把随身的宝刀送给了明哥儿。”
“对对对,房相想要教导老四,老四好像还不太情愿,没接这个话茬。后来房相当众要收老四做弟子,老四这才拜了师,说不定是怕房相丢了面子。要说还是我弟弟,真不是一般人。要是别人的话,指不定在大营就把头磕破了。”
葛粮自然不知道葛明的想法,葛明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上一世受够了被牵着鼻子走,这一世只想轻松一些,自己给自己做主而已。
“三叔三婶,明哥儿怎么这么聪慧呢?好像什么都知道,咱家以后就要靠明哥儿了。”葛仓见缝插针,对葛明再表扬一番。
虽然是两个侄子怕马匹,但是这是不同的,这是自家人,葛三爷和刘氏笑的都不知道怎么笑了。葛粮、葛仓见状心中也十分开心。
“对了三叔,我跟老二护送牛群,当时是尉迟大将军亲自带着车队来接的,尉迟大将军一直惦记三叔,说是公务繁忙,离不了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三叔。”
葛粮的话说完,葛三爷笑着说到:“两座山到不了一起,两个人,总有相见的机会。”
等一家人用完了饭,葛三爷打发葛粮回家看看媳妇,毕竟家里有个大肚子。
让葛仓在家好好歇歇,过两天再去县衙,然后自己骑着马慢慢往县衙走去。
刘氏想念葛明,本打算去庄子上看看,或者把葛明叫回来,一想到跟孙神医在一起,那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让福伯套车,把丁香和小丫送过去,好照顾葛明的生活起居。眼看着要夏收了,说不定明儿要过了夏收才回来,没人照顾可是不行。
葛明是幸福的,要是后世的父母大概就打个电话问问,关心关心也就是了。还是古代好啊,送两个丫鬟过去照顾,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坏透了。
福伯套上车,不但带着两个小丫鬟,还带了不少葛明用得上的东西,尤其是京城已经来了几封信了,都需要带给葛明。
福伯一声“驾”,马刚迈开步子,就听到有人大喊:“福伯,等等小道。”原来是若云追了出来,身上背着一个小包袱。
福伯一拍脑袋,光想着把丁香和小丫送过去照顾小郎君了,差点把照顾孙神仙的小道童给忘记了。
福伯赶紧停住牛车,让若云跳上了牛车。
若云别看没跟着孙思邈去救灾,这些日子在家也非常辛苦。葛明、葛粮和葛仓全都去了石艾县,傻表哥少了玩伴,若云就算倒霉了。陪着傻表哥瞎玩,秦军下手也没个轻重,动不动身上就有伤。
葛明对于秦军就是用吃的、玩的哄,如云也没吃的玩的可哄,只好跟傻子讲道理,结果可想而知了。知道孙思邈回来了,就在庄子上这还不赶紧追上?再跟秦军玩下去,怕是命都玩没了。
这一路上三个娃子叽叽喳喳,尤其是丁香和小丫。葛明这段时间不在,这两个女娃都已经很久没出过府门了。
初夏的景色美啊,土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已经开始有些泛黄的大片麦田。
等进了葛家庄子地界,那景色就更美了。田间地头的白花虽然还没开,但是已经长满了骨朵,用不了多长时间到处都是花,那才美呢。
福伯赶着车到了葛家老宅门口,还没等停好牛车三个娃子就迫不急的跳了下来。
福伯着急的喊着:“小心、小心”。
福伯停车,三个娃子已经奔向了院子。进了院子就看到东边正房的枣树下,放着两把椅子,葛明跟孙思邈正靠在椅背上闲聊。
丁香和小丫看到葛明现在又黑又瘦,把番茄往地上一丢,眼圈红着跑到葛明身边,一声声“小郎君”,差点让葛明迷失了。嗯嗯,原来本小郎君这么招人喜欢,不过可不能虐待了番茄。
“本小郎君没事,不过前些日子有些辛苦而已,睡得差、吃的差,所以打算在庄子上调理调理,免得回去了母亲看了着急。”
小丫从包袱里拿出金丝糖,给葛明塞到了嘴里,然后转身把番茄抱了过来给葛明。番茄太胖了,葛明有些担心这只猫活不长,是不是要给它减减肥。
丁香站在身后给葛明揉揉肩膀,哎,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啊,再这么下去本小郎君非要迷失了自己。毕竟享福会上瘾,指挥人做事也会上瘾。
若云看到孙思邈也跑了过来,跪在椅子前面抱着孙思邈大哭。
“师祖,您总算回来了,呜呜呜呜。。。。。。。”若云哭得好惨,一半是想念,一半是最近被欺负惨了,也没个人给撑腰。
孙思邈在若云脑袋上摸了摸,笑着说到:“你可不是小娃子了,怎么还流眼泪了?师祖没事,就是前些日子有点累而已。”
若云这才破涕为笑,从怀里掏出米花糖给孙思邈塞到嘴里。
葛明、孙思邈对望一眼,不由得笑了起来,被人尊重不如被人想念。
这时候福伯已经停好了牛车,喊了几个庄子里闲逛的庄户,把东西抬进了院子。
福伯一看葛明这又黑又瘦的样子,眼圈也红了。虽是主仆,其实跟亲人有何区别。
“小郎君,小郎君,怎么瘦成这样?夫人看到不知道多心疼,老仆看着心里也难受。”
葛明赶紧把金丝糖咽进去,笑着对福伯说到:“福伯,瘦点好。孙先生说很多病都是胖引起的,瘦点不是更精神吗?等过些日子养白了,咱再回去,再说马上夏收了,本小郎君不在庄子上坐镇可是不行。”
“小郎君,一会看到张禄老仆必定要骂他,他是怎么做的?怎么把小郎君照顾成这样?”
“福伯,一会你要看禄伯就舍不得骂了,他现在更瘦、更黑。不过孙先生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人上了年纪瘦点才能长寿。”
孙思邈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难道老道老糊涂了?这话老道何时说过?不过确实有一定道理。
福伯摸摸自己的肥肚子,在考虑葛明话的真实性,同时也考虑是不是要吃些苦减减肥。
对于长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于生活苦难的人来说,长寿意味着多受苦。对于有权有势的人来说,长寿意味着享受。
对于福伯来说,想看到葛明成年,看葛明能把葛家带到什么程度。
要是葛明还是当初那个小傻子,那自己活得久一些还是死得早一些,没任何差别。现在可不一样,日子有了奔头,将来小郎君说不定能够达到原来家主的高度。当然,福伯原来的家主就是刘文静。
果然人不禁念叨,禄伯笑呵呵的进了院子。
“福兄弟,老哥在院子外面就听到你个老小子表忠心。”
福伯一看原来是禄伯,果然如同葛明所说,现在也又黑又瘦,摇摇头说到:“看来这一趟非常累人,没想到禄老哥原本壮汉,现在居然瘦了这么多。”
禄伯说到:“主要是吃的太差了,家里的吃食顺口,别说是去救灾,哪怕外地游玩也吃不上比家里可口的饭食。”
这时候葛明插嘴道:“禄伯,为何军粮一定要做的这么难吃呢?难道是为了节约粮食?”
“小郎君,再怎么节约也不敢克扣了军队的粮食。从来都这么难吃,主要是为了行军时方便吃,而且比较好保存。”
葛明笑着说到:“方便吃,又好保存,完全能够做得更好吃一些,这又不冲突。弄个馕之类的食物不是更好吗?”葛明心里想着,上面放点肉、弄点酱汁,那不就是披萨?
禄伯听后挠挠头,表示不知道馕是个什么吃食?葛明也摇头,后世关中有胡麻饼,虽然跟馕有些不同,但也属于烤熟的面食,水分含量非常低,好吃而且容易保存。
葛明从电视上看到过,农忙的时候就带上一块胡麻饼,饿了就开个西瓜,用烧饼舀着西瓜吃,据说非常美味。
想起披萨,葛明居然有些馋了。于是找人发面,做成厚厚的发面大饼。人家做馕都有个馕坑,据说非专业人士不要尝试,因为可能掉进去烧死。很多人进去贴馕,这短暂的时间都受不了。
不过总有变通的方法,用草木灰埋起来也能烤熟。最好是草灰,温度够又不太高,不然饼子都被烤焦了。
烤好的饼子硬邦邦,但是里面多空比较松软,坛子肉取出来几块,切成薄片搭配着吃,众人吃的居然有滋有味。
“小郎君,这个饼子老仆看着可以放很长时间。”
“烤熟的面食里面没什么水分,估计夏天也能放个半个月。还有这坛子肉,这是冬天杀第一批猪的时候做的,这都小半年了。”
“哎,这个做军粮还真适合。早知道就不烙饼了,当初去的时候还不算热,烙饼也不过三天就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