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1134章 格物的教育体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靖王党羽的雷霆一击被叶明以事实与胆识硬生生顶了回去,皇帝当庭严惩刘文正,无疑给所有暗中觊觎、心怀不满者敲响了警钟。

朝堂之上,针对叶明和格物院的明枪暂时收敛,但叶明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对手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的发难,必将更加致命。

真正的堡垒,绝非仅靠一时的口舌之利或圣心眷顾所能筑就。

叶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格物院乃至整个“实学”体系的未来,必须建立在更加坚实、更难以撼动的根基之上。

这根基,便是人才,是制度,是深入人心、惠及四方的实际成果。

他的应对策略,并非急于推出更多惊世骇俗的新发明,而是转向更深沉、更系统的布局。

首先,他全力推动“格物院教育体系”的规范化与扩张。在皇帝的支持下,他正式奏请设立“格物大学堂”,下分“算学科”、“格物科”、“匠造科”、“海事科”四大学院,明确学制、课程与考核标准。

成绩优异者,不仅可授予“格物学士”名衔,更能通过“特科”直接进入工部、军器局、海事院乃至地方官府担任技术官员。

这相当于在传统的科举取士体系之外,正式建立起了一条平行的、以实学为核心的晋升通道,其意义非同小可。

此举再次引来了守旧文官的激烈反对,但叶明此次准备得更加充分。他不仅拿出了格物院学员在北境、在治水、在海运中的实际功绩作为例证,更联合了太子一系以及部分务实派官员,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

最终,皇帝力排众议,准予设立。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无数寒门子弟、匠户后人乃至部分思想开明的士绅子弟,都将目光投向了这座即将成立的“格物大学堂”。

其次,叶明开始着手将格物院的技术成果,系统性地向地方推广,尤其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

他授意“格物商社”与各地官府合作,建立“农技指导站”,推广改良农具、优选粮种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设立“百工传习所”,传授改良的纺织、印染、陶瓷、造纸等技艺,并引入格物院制定的基础质量标准;

甚至在条件成熟的州县,尝试引入小型水利设施,如改良水车、风力提水机等,以提升地方抗灾和生产能力。

这些举措看似琐碎,不如火器、海运那般耀眼,却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它们让“格物”二字,从高高在上的朝堂和神秘的工坊,真正走进了田间地头、市井街巷,让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技术革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格物院的声望,不再仅仅依赖于叶明个人的光环和少数尖端产品,开始真正在民间扎下根来。

与此同时,叶明对格物院内部的管理也愈发严格和精细。他进一步完善了研发、生产、质检、财务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引入了更严格的保密和审计措施。

对于核心人才,如墨恒、赵青川等人,他不仅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发挥空间,更在生活待遇、社会地位上予以保障,使其能心无旁骛地投身研究。

他还定期亲自为优秀学员授课,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家国情怀和面对压力时的坚韧品性。

这一系列举措推行下来,格物院本身仿佛完成了一次内在的蜕变。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研发机构,更逐渐成长为一个集教育、科研、生产、推广于一体的庞大体系,一个拥有自身造血能力和深厚社会根基的独特存在。

这一日,叶明在格物大学堂(暂借格物院部分房舍授课)的临时讲堂内,为第一批经过严格选拔、即将正式入学的三百名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台下坐着的有衣衫朴素的寒门之子,有眼神灵动的匠户后人,也有几位衣着体面、目光中带着好奇与审视的官宦子弟。

“你们今日坐在这里,并非只为寻求一条晋身之阶。”叶明的声音在宽敞的讲堂内回荡。

“格物之学,其终极目的,在于‘探索未知,造福苍生’!小可改良一器,便利一家;大可铸剑卫国,安邦定民!你们手中所握的算筹、所绘的图纸、所探求的物理,将来都可能化为抵御外侮的坚盾,化为滋润田亩的甘霖,化为照亮暗夜的火炬!”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语气铿锵:“前路注定不会平坦,会有质疑,会有阻挠,甚至会有危险。但我希望你们记住,你们选择的,是一条实干之路,一条强国之路!你们的背后,是格物院,是千千万万渴望改变的黎民百姓,更是这个亟待焕发新生的古老帝国!”

一番话,说得台下学子心潮澎湃,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就在叶明致力于夯实根基的同时,他并未放松对外的警惕。冷锋统领的皇城司暗卫,加强了对靖王及其党羽、以及北狄细作的监控。

而从北境叶秋和西陲暗线传回的消息显示,靖王在朝堂受挫后,似乎加紧了与北方某些部落的私下联系,并且在其封地内,也出现了招募奇人异士、秘密兴建大型工坊的迹象。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叶明看着手中密报,眼神锐利。他知道,靖王绝不会坐视格物院体系日益壮大,下一次的交锋,或许将不再局限于朝堂的唇枪舌剑。

但他心中并无畏惧。如今的格物院,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它拥有了自己培养的人才梯队,建立了初步的制度体系,更在民间积累了一定的声望。这遍布天下的星星之火,已然汇聚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无论对手来自何方,无论他们将使出何种手段,叶明都已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