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进京,气氛完全不同。太后亲自在宫门外迎接,态度十分谦和。
\"先前皇上年轻气盛,听信谗言,委屈王爷了。\"太后说着,竟要行礼赔罪。
傅韶景连忙拦住:\"太后言重了。\"
新帝登基大典后,傅韶景被任命为摄政王,辅佐幼帝。温瑶也被封为一品诰命,时常受邀入宫。
表面上看,镇北王府权势更盛从前。但温瑶始终觉得不安。
这日,她受邀参加太后举办的茶会。席间,太后状似无意地问:\"听说世子已经开蒙了?不知师从何人?\"
温瑶谨慎应答:\"暂由王府的西席教导。\"
\"那怎么行?\"太后笑道,\"世子的老师,该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才是。不如让世子入宫,与皇上一起读书?\"
又来了。温瑶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能得太后厚爱,是犬子的福分。只是北境苦寒,妾身担心皇上不适应。\"
\"无妨。\"太后摆手,\"皇宫这么大,还怕没有世子住的地方?\"
温瑶知道推辞不得,只好谢恩。
回到王府,她立即与傅韶景商议。
\"太后这是故技重施。\"傅韶景皱眉,\"想用承烨来牵制我们。\"
\"但我们不能抗旨。\"温瑶叹息,\"好在这次是让承烨与皇上一起读书,明面上是恩宠。\"
\"暗地里是人质。\"傅韶景补充。
夫妻二人相对无言。权力巅峰的滋味,原来如此苦涩。
三日后,承烨被接进宫中。六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临行前对父母说:\"爹、娘放心,烨儿会照顾好自己。\"
温瑶强忍泪水,为儿子整理衣襟:\"在宫中要谨言慎行,好生读书习武。\"
\"孩儿明白。\"承烨郑重地点头,\"终有一日,孩儿要像爹一样,守护北境,守护天下百姓。\"
傅韶景拍拍儿子的肩:\"好孩子。\"
送走承烨,傅韶景和温瑶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都觉得心中缺了一块。
\"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温瑶轻声问,\"若我们只是寻常百姓...\"
傅韶景握住她的手:\"既在其位,必承其重。为了北境的百姓,我们别无选择。\"
这时,明玥跑过来抱住他们的腿:\"爹、娘,哥哥什么时候回来?\"
温瑶抱起女儿:\"很快,等明玥再长大一点,哥哥就回来了。\"
她望着皇宫的方向,心中默默发誓:无论如何,她都要守护这个家,守护北境的安宁。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不会退缩。
夜幕降临,王府点起灯火。傅韶景和温瑶并肩站在廊下,看着满天繁星。
\"还记得我们成婚那晚吗?\"傅韶景忽然问,\"你说要与我并肩作战,守护这片土地。\"
温瑶微笑:\"当然记得。\"
\"这一路走来,辛苦你了。\"
\"能与王爷并肩,是妾身的荣幸。\"
二人相视一笑,双手紧握。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承烨入宫读书后,镇北王府显得格外冷清。明玥时常抱着哥哥留下的小木剑,坐在门槛上望着宫门方向。温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只能柔声安抚:\"等哥哥休沐日就回来了。\"
傅韶景身为摄政王,每日天不亮就要入宫议事,常常深夜才归。这日他回府时,眉宇间带着罕见的疲惫。温瑶为他更衣时,发现他朝服袖口有一处不明显的墨渍。
\"今日在文华殿,小皇上把墨汁打翻在我身上。\"傅韶景揉了揉眉心,\"这孩子...似乎特别怕我。\"
温瑶动作微顿:\"可是有人在他面前说了什么?\"
\"太后每日亲自教导皇上功课。\"傅韶景意味深长地说,\"今日议到北境军费时,皇上突然问为何要养这么多兵。\"
温瑶心中一沉。这话问得蹊跷,不像个八岁孩子能想到的。
次日,温瑶递牌子求见太后,以请教宫中礼仪为名入了慈宁宫。太后正在教小皇帝写字,见她来了,含笑让座。
\"皇上近日功课大有长进。\"温瑶看着小皇帝工整的字迹,由衷赞叹。
太后抚着皇帝的肩,语气慈爱:\"皇上天资聪颖,就是性子软了些。哀家常对他说,要像镇北王那般英武才好。\"
小皇帝偷偷瞥了傅韶景一眼,迅速低下头。温瑶注意到这孩子手指在微微发抖。
从慈宁宫出来,温瑶特意绕道去了上书房。承烨正在太傅指导下读书,见到母亲,眼睛顿时亮了,却仍规矩地先行礼问安。
\"世子近日可好?\"温瑶问太傅。
太傅捻须微笑:\"世子聪慧过人,就是性子有些急躁。前日还与齐王世子起了争执。\"
承烨小声辩解:\"是他先说父王坏话...\"
温瑶心中警铃大作。回到王府,她立即让心腹去查齐王世子的背景。果然,齐王是太后的亲侄子,齐王世子进宫陪读,也是太后的安排。
当晚,温瑶将这些发现告诉傅韶景。他沉思良久,道:\"太后这是在布一盘大棋。让齐王世子与承烨结怨,让皇上对我心生畏惧...\"
\"她想要完全掌控朝政。\"温瑶接话,\"我们挡了她的路。\"
夫妻二人相对无言。窗外,秋风萧瑟,卷起满地落叶。
几日后,边关传来军报:戎狄残部勾结西域诸国,再次犯边。傅韶景立即请旨出征。
朝堂上,太后却道:\"摄政王身系朝政,不宜轻动。不如派齐王领兵?\"
傅韶景坚决反对:\"齐王不谙军事,恐误大事。\"
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小皇帝怯生生地开口:\"朕...朕觉得齐王叔可以试试...\"
傅韶景震惊地看着龙椅上的孩子。这一刻,他明白太后已经彻底掌控了小皇帝。
退朝后,傅韶景独自在文华殿坐了许久。直到温瑶寻来,他才哑声开口:\"皇上今日看我的眼神,充满恐惧。\"
温瑶轻轻按住他的肩:\"我们必须想办法破局。\"
三日后,傅韶景称病不朝。太后派太医来诊视,回报说摄政王忧劳成疾,需要静养。
与此同时,温瑶开始频繁出入各王府邸,与命妇们往来交际。她以赏花、品茶为名,暗中联络对太后不满的宗室。
这日,永宁郡主来看望温瑶。十四岁的少女出落得亭亭玉立,眉宇间有几分端王的英气。
\"王妃,\"永宁屏退左右,低声道,\"我近日在宫中听到一些消息...太后似乎在查温家旧事。\"
温瑶心中一凛:\"什么旧事?\"
\"好像是关于...前朝玉玺的下落。\"
温瑶手中的茶盏轻轻一晃。前朝玉玺确实在温家手中,这是温夫人临终前告诉她的秘密,连傅韶景都不知道。太后如何得知?
送走永宁,温瑶立即去了温家老宅。在密室中,她找到了那个紫檀木盒。打开盒盖,一方白玉玺静静躺在明黄锦缎上,玺文\"受命于天\"四字苍劲有力。
她正要合上盒盖,忽然发现盒底有一行小字:\"温氏护玺,以待明主。\"
就在这时,密室门突然开启。太后带着侍卫站在门外,笑容冰冷:\"果然在这里。\"
温瑶镇定自若地合上盒盖:\"太后这是何意?\"
\"前朝玉玺乃国之重器,理当交由朝廷保管。\"太后示意侍卫上前取玺。
温瑶护住木盒:\"这是温家祖传之物,太后强取,怕是不妥。\"
\"祖传?\"太后冷笑,\"前朝覆灭时玉玺失踪,原来是被温家私藏。你们温家这是心怀故国啊!\"
这话极其恶毒。若坐实了,就是谋逆大罪。
就在这时,傅韶景带着亲卫赶到:\"太后擅闯臣子府邸,又是何道理?\"
太后脸色微变:\"摄政王不是病着吗?\"
\"臣若再病下去,只怕连家宅都要不保了。\"傅韶景语气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