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大宋 > 第38章 圣人慈,应天升格做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章 圣人慈,应天升格做扑

过年之前戚氏来了应天府,给他讲了听来的东京城变故,他倒是想打听刘承珪病故以后,由谁来接任这皇城司的统领,戚氏打听半天不得而知。

官家牵着主院的手笑眯眯的边走边谈,应天府尹跟在官家身后。等快走进书院的时候却听到官家身后跟着的刘娥惊呼道:“韩清?真的是你吗?”

眼看着众人的眼光都望向了自己,韩清只好站了出来冲着刘娥拱手道:“拜见刘皇后!”

“真的是你这个皮猴子?”刘娥惊奇的叫道。

官家正在和戚主院往里走,听到刘娥的叫声就停住了脚步往回看,结果正好看到韩清站出来拜见刘娥的一幕。

“韩清你也在这应天府书院读书啊?”官家说道:“倒是听大方说过,我居然忘了。想不到在这里能碰见你。”

“微臣韩清拜见官家!”他左思右想还是不跪了,就弯着腰拱手见礼。

“怎么样?在这书院的功课如何啊?”官家问道,然后他对着主院说道:“问他不如问戚主院,这个猴儿的功课做得如何啊?”

一群老学究正在好奇韩清怎么能和官家认识,又听见官家这么问,才知道原来二人很熟了,于是更加好奇得看着韩清与官家。

“禀官家,韩清在书院功课极为优秀,并且做了我书院算学的助教。”主院回答道。

“什么?这是真的吗?”官家大为惊异的看着韩清说道:“这猴儿能教书育人?戚主院可莫要被这猴儿蒙骗,他能当着我那皇弟胡说八道,更能作首词让没有血亲的人认了爹爹。这书院乃是为大宋培育栋梁之才的地方,可不能胡来?”

“啊?”戚主院听不太懂官家所说,但是知道官家质疑韩清能否任教的事,于是就说道:“禀官家,这韩清在算学一道的学识无人能及,在他的教授下,书院里的学子算学皆是功课极为优异。”

“这猴子真有这本事?”官家难以置信的看着韩清,又望向了众位师长。

“禀官家,我乃书院算学的掌教,姓闾丘,单名一个叔字。我在这书院任教已久,若说这算学一道的才学,韩清却是可称为大宋的翘楚。”

“哟!看不出来啊?小猴子能教学生了?”刘娥走到韩清跟前打量着他道:“还有什么本事?告诉本位。(注1)”

“就是写写算算而已,微臣力所能及的帮助书院,也算是尽了一份薄力。”韩清拱手答道。

“这么说韩清你真的能教书育人啊?倒是小觑了你。”官家面带笑容的说道。

“官家还是去里面再说吧。”主院看到众人都是站在门口说话,便招呼着让官家随他进入书院。

一帮人呼啦啦的就穿过了大成殿后明伦堂,继续往里面走。

“韩清,过来陪本位说说话。”刘娥走了几步看到韩清还傻站着门口,就让他跟着过来。

官家和主院一帮人进入了教谕殿,特地还走过去看了看重新修缮的地方,不由得点了点头说道:“补救的确实迅速。”

“官家又重新拨给的一万钱,书院打算继续扩建藏书楼和学堂。”主院说道:“此次幸亏那韩清及时找到了东京城影剧院的一老板,对我书院进行了无偿的资助。”

“此事我倒是知晓,这影剧院如此做派却是令人称赞。”官家知道这里的门道,也不说破,只是微微一笑赞道。

官家自从走入到教谕殿之后就觉得哪里有些不对,仔细看了看才发现窗户上都是有些绿莹莹的琉璃,于是就走到跟前看稀奇。

“那影剧院的老板乃是一奇女子,不知从何处弄得这『药』玉平板,镶嵌在窗子上之后,可以隔冷隔热,最妙的是透过这要与平板能够看清楚外面的景物,着实令人惊叹不已。”主院看到官家看着窗户,就解释道。

“这猴子的奇思妙想总是让人目不暇接。”官家看了窗子之后也是赞叹不已。

“猴子?”主院奇怪官家怎么这么说,但是想到刚才在门口的那一幕,就知道官家把这机巧之物安在了韩清头上,就解释道:“此物并非是那韩清学子所献,皆是由影剧院老板那奇女子所为,这女子大名林青竹。”

“嗯!”官家笑了笑也不揭破,然后又问道:“这韩清在这里功课习的如何?”

“若是说这韩清...”主院沉『吟』了一下。

“奉礼郎有话但讲!”官家面『色』平静的说道。

“微臣也曾找人打听过这韩清的来历,对他经历也是略有耳闻。”主院看着窗外三三两两的学子们说道:“微臣只是感叹,感谢上苍赐给我大宋如此聪慧之人,此乃真是天赐之祥。”

戚主院虽然整日里与师生为伍,但是人情世故还是懂的,更何况这个年纪的人能有什么看不出来的?他知道官家喜好祥瑞,于是就顺着官家的喜好拍了个马屁。

“再者,微臣也感谢官家。”主院做了个揖说道。

“听闻这韩清乃是被官家所劝,才来到这应天府书院。”主院慢吞吞地说道:“若不是官家,恐怕我这书院也得不到这韩清了。”

“这倒是属实。”官家听到这话笑道:“这韩清确实是在河北之地发现,朕发现他确有过人之处,就召到京城,让他好好读书,消一消山中的戾气。”

“所以,微臣要感谢官家将这灵慧的少年送与我书院,而不是送到其他等地。倘若送到其他书院的话,我这里岂不是又少一少材?”

“哈哈哈哈,戚主院这是话里有话啊。书院的一场大火定是损失巨大,朕听闻这消息也是坐卧不安,补救的确实是有些晚了。今天还请奉礼郎有何想法或者抱怨尽管提出来,朕若是能办到,绝不推辞。”官家笑道。

“抱怨不敢,只是略微有个小小请求。”戚主院说道。

“讲来!”

“官家,庐山白鹿洞书院于太平兴国二年,得御赐国子监印本《九经》,嵩阳书院在太宗至道二年不但能得御赐国子监印本《九经》,还能得赐额‘太室书院’;岳麓书院在咸平四年也御赐国子监印本《九经》,所以微臣....”

“哈哈哈,奉礼郎这是想把应天府书院要壮大,朕心里明白。”官家想了想就说道:“世人都爱关扑,不如朕与你这应天府书院也扑一局如何?”

“官家如何做扑?”越凉公在旁边听到这话,有些好奇地问道。

“倘若韩清高中的话,朕定是要给书院御书御额。如何啊?”

“这...好!”戚主院犹豫了一下笑道:“既是如此,我书院这就与官家做这扑了!”

“不过刚才听奉礼郎所言,朕想了想觉得确实对应天府书院有所亏待,所以将应天府升格为南京,这书院升为府学(注2),奉礼郎可否满意?”官家笑『吟』『吟』的看着主院说道。

“谢官家!”众位老学究听到这话,激动地一同向官家拜谢。应天府尹更是激动地急忙下跪。

书院里众位学子在武士们的注视下,都在探头探脑的往凌素亭方向看。

“你们快看啊,那韩助教居然和刘皇后在说话。”

“这韩助教到底是什么来路啊?怎么皇后能和他单独谈话啊?”

“刘涵,你不是和韩助教关系很好嘛?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我过去问问呗。”刘涵笑嘻嘻道。

这边学子们都在叽叽喳喳好奇的聊着,那边韩清却是有些郁闷了。

起初刘娥和韩清正在聊影剧院的事儿,并大大的夸耀了韩清做事极为聪明,但说着说着就说到其他事儿了。

“韩清,本位不管你用什么法子能在这书院当上了师长,只是想问问你那钱庄的事情筹划的如何了?”刘娥说道。

“禀刘皇后,微臣在西京和应天府皆开设了钱庄,但是现在仅仅是初见成效。”

“怎么个初见?”

“现在各地商人需要异地存取,所以在钱庄上都是投入小额钱财,过不了半个月就会取出,所以目前钱庄的买卖还未有铺张开来。”

“你有何打算啊?”

“先把这钱庄周转之法好生利用,然后再开始鼓励民户在这里存钱,存放钱财者皆有奖励。”韩清答道。

“本位不管你如何的『操』作,只是想入份子到你这钱庄。”刘娥说道。

“刘皇后打算入多少?”韩清笑问道。

“你那影剧院每次大戏开演都是从我宫中借去不少家具,这些家具所耗银钱就作为入份子钱吧。”

“啊?”韩清一听就急了,“刘皇后啊,这有点说不通啊,那可是算作拿着我的钱入了钱庄的份子,然后这份子又算作刘皇后的,这可没道理讲的。”

“怎么没道理可讲?我那家具难道没有损耗吗?”刘娥瞪着眼儿看着他说道:“你这小猴子怎么如此不通情理呢?”

“刘皇后啊,话不是这么讲的,你也知道我那大戏中其实有些时候用不到宫中家具的...”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刘娥打断说道:“你曾经说过的,没有用也能用得上。本位可是为了你那大戏专门找人重新打造了家具。”

“家具我自己也可以打造啊,就说是宫中取来得。”韩清刚一说完,就觉着耳朵一疼。

1 嫔妃平时自称也可称“本位”但不是“本宫”因为在宋代嫔妃居处不能称宫只称阁、阁分或位。例:

奏曲罢婉容(高宗大刘妃)进茶讫遂奏太后云:“本位近教得二女童名琼华、绿华并能琴阮、下棋、写字、画竹、背诵古文欲得就纳与官家则剧”遂令各呈伎艺并自进自制阮谱三十曲

——《武林旧事》

2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

但是查找应天府书院资料却有着不同记载,也有资料表明应天府书院是在景佑二年(1035年)十一月升为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