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大宋 > 第37章 心事向谁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秋过完之后,书院里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学子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书院里,师长们继续教授功课。只是书院里还有些噪杂声音不断传出来,因为馆舍和教谕殿已经开始了整修。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子正在做最好的冲刺,因为有不少学子将要去京师参加取解试。

教谕殿这边是白天晚上都在动工,而明伦堂则是只有晚上动工,因为怕在白天耽误了学子们的功课。至于藏书楼后面的青竹馆,因为是破土新建,所以也是昼夜都在施工。

老学究们本来还经常去青竹馆的建设地方经常瞅瞅看看,可是最近却像是一帮小孩儿一般整日趴在窗户上往外看。

韩清让人把教谕殿和明伦堂窗子上的糊纸撕掉,用铁钉将玻璃镶在了窗子上,老主院和几位老学究稀奇的不得了,趴在窗户上一个劲的四处『乱』瞅。

“神奇!居然如此的神奇!通过这透亮的窗子看咱们书院,景『色』真是『迷』人啊。”彭越公赞道。

“咱书院本来就是景『色』『迷』人!”孟元公笑着趴在窗户往外看着说道:“只不过从未有过像这般,站在殿里能看到外面景『色』的,稀罕!真稀罕!”

“这竹娘大名林青竹,到底是怎生了得一人物,能资助我书院本就是令人敬佩,可是还弄来了这『药』玉平板,增添了我书院的景致!”

“无论如何,此事多亏了韩清那学子,他四处张罗才给我们找来了这仙子般的竹娘!”

此时的韩清正在明伦堂里苦读经义,即将要参加取解试了,好需要多多的复习才是。

东京城影剧院里,戚氏到了竹娘的屋子里闲聊,说到了自己在应天府的铺子,也谈到了影剧院最近的是是非非。

“竹娘,自你从应天府回来,好像比以往要开心许多的样子。”戚氏试探的问道:“中棠掏出这么大笔钱资助书院,可是让你带回来什么信儿没?”

“想听什么信儿?”竹娘微微笑了笑问道。

“我听影剧院里的人说,你和中棠一起进了书院见了主院啊?”戚氏好奇地问道。

竹娘听到这话就抿着嘴笑道:“不但见了主院和掌教等人,还见了好多的学子。那主院要宴请我在书院的馔堂吃饭,我拒绝了。”

戚氏听到这里就又是好奇又是羡慕,让竹娘仔细给自己讲讲书院里的情况。

“那你们谈话,中棠就站在你身边像个外人?”戚氏听完竹娘的话,有些禁不住笑道:“他能成锯嘴的葫芦,也是难为他了。”

“你在应天府住在哪里?”戚氏最为好奇的就是这个。

“就住在他的住处。”竹娘粉面微蒸,想了想还是道出了实情。

“那你们....”戚氏用扇子遮住嘴,笑嘻嘻的说道:“岂不是...”

“莫要瞎胡猜,我们各自住一间房。”竹娘辩解道。

“各自住一间房?那我知道了,中棠岂能耐得住寂寞?”戚氏笑道:“他呀,定是偷偷...”

“莫要胡讲!”竹娘虽然脸『色』越来越红,但是仍旧分辨道:“我和他各自安生,互不侵犯。”

“可是竹娘你脸『色』越来越红了,呵呵,我是你的好姐妹,说与我听也没什么啊?”

“戚氏,我实话实说,真的与他清清白白。”话虽然这样说,但是竹娘想到和韩清相处的那一慕幕,仍旧是极为的羞愤。

“他能有那么老实吗?”戚氏看到竹娘脸『色』虽然变得很红,但是不似说假话,就有些好奇的自言自语道:“难道是转了『性』子了?不可能啊。”

“你可是对她了解的清清楚楚。”竹娘白了她一眼说道:“他什么样子你好像最为清楚不过了。”

“哪有!”戚氏急忙辩解道:“我就是这么一说。”

竹娘抿着嘴看着戚氏笑,也不答话。

她回到东京城之后,给徐佳云等人讲了自己在应天府的情况,结果没几天的功夫就传开了,顾若兮和季芳华都是好奇的跑来问书院的事情,能和主院一同谈话让她们觉得稀奇又羡慕。

老彭得到竹娘的信儿之后欣喜若狂,立刻让云海尽快和儿媳『妇』快些生出娃来,并修书一封发往西京洛阳,让彭云江亦是照做。

秋去冬来,年终大考之后就又是放假,与蔡齐等人吃吃喝喝之后就是宅男一枚,晚上除了灯下读书也实在没啥干得。

应天府的兰花铺子慢慢地有了些人气,原因还是那背包给带起的客源。

戚氏托快马驿站的兄弟们送来几车这种布制的背包之后,仍旧是无人问津,愁的黎巧儿吃不下饭,某日韩清经过铺子,被黎巧儿叫进去诉了一番苦。

韩清就让蔡齐等人一人背着一个这样的双肩包,在书院里招摇过市。他自己也确实喜欢这样的背包,再也不用提着个篮子像是在书院捡鸡蛋的样子了。

他们几个这么一带动,学子们纷纷走上前来要试用一下,背了一下感觉挺方便,再一解开布扣,看到里面各种夹层也是赞叹不已。

于是纷纷询问在哪里能购得这种背包,韩清指着包上绣着的兰花告诉了学子,于是这种背包慢慢成了书院的一种时尚。

韩清倒也是赞叹这戚氏的灵巧心思,她能够凭着记忆把包里的夹层全都模仿了出来,而且又凭着对学子们的日常需要,自行的把背包侧面开了一个巴掌宽的竖条形口袋,里面缝上了油纸,摆明了是放雨伞用的。

包的外层还有横的竖的各种宽窄不一的小口袋,也有用油纸缝在上面,可以放『毛』笔砚台等物。这种背包深受学子们的喜爱,于是一个个都去了兰花铺子争相购买,虽然二百文的一个背包有些昂贵,但是胜在方便。于是这种背包很快就在兰花铺子里脱销了。

黎巧儿高兴得走路都在哼哼曲子,这种背包的成本用料再加手工,一个也就六七十文钱,可是能卖到两百文,让她开心的不得了。

虽然背包脱销了,但是仍旧有不少学子前去询问,慢慢的也就带动了人气。她急忙写信给东京,让戚氏加紧时间订做,戚氏回信说正在扩招老妈子婆子什么的赶制中。

简单地实验堂搭建了起来,韩清继续领着学子们在这里进行勘测丈量的实验。因为这种教学能够让学子们更加深刻的掌握算学知识,老学究们在经过谈论之后,就打算在青竹馆后面继续扩建一个场地。

韩清则是又筹划了几个实验室,他想给学子们弄一些物理化学的讲解,但是这一做法让越凉公指着鼻子痛骂半天,他也就有些意兴阑珊。

但是武学的教授官张朝俊却是总愿意和韩清探讨一些话题,虽然在书院里有武学,但是仅仅教授兵法,韩清例举了一些通过物理实现的方式让张朝俊极为的感兴趣。

他找木工弄了很多个木质的滑轮,然后将滑轮钉在了树干上,在张朝俊的瞠目结舌的注视下,用滑轮组轻轻地提起了一车的砖瓦。

“张教授,这就是物理的神奇。”韩清让他过来看着自己仅仅是用手指勾着绳扣而已,更是让张朝俊目瞪口呆。

“若是制出这等搬运器械,可以轻而易举的搬走一座山啊。”张朝俊惊讶的说道。

“就看张教授怎么个设想了,反正书院里不让我弄这一套玩意。越凉公若是知道我和你在这后山弄这和功课无关的东西,少不得又罚我抄写作业了。”韩清拍了拍手,把绳扣套在张朝俊的手指上说道:“张教授自己想想,看看能在你武学一道有何帮助。”说完欣然而去。

临到开春前的几天,全书院的师生一起讲书院前前后后打扫了干净,就连泮池里的假山,都要提着水桶去把石头清洗了,因为官家要来应天府书院。(注1)

主院得到应天府送来的传报之后激动地说话都有些不利落了,召集众位师长一同探讨一下怎么个迎接官家。经过一上午的讨论,诸位师长们决定给官家讲述一下书院学子的状况,然后着重说一下目前书院的建设,看看能否得到官家的财政支持。

到了开春后的第三天,书院里师生全体都走出了馆舍,恭迎天子降临。

眼看着官家的辇驾在书院门口停了下来,诸位师长们齐刷刷的跪了下来,韩清本来是想躲在学子们中间的,可是因为学识突出而且又是助教,硬生生的被越凉公给骂到了门口,不得已他只好与众人一起跪下了。

宋人平时都没有跪礼,即使犯了命案听差也是站着,要贵就是天、地、君、亲、恩。现在国君来了,必须要跪的。

等官家走下龙辇就招呼诸位师长起身了,老主院笑呵呵的迎上前去和官家打着招呼。韩清则是在人群中瞅瞅有没有认识的人,除了应天府尹面熟一些,其他人似乎都没怎么见过。后来在队伍里看来看去还真发现一个,就是那无忧洞里的白一秀。

1这倒不是硬生生的让宋真宗去书院见主人公。查到史料记载,大中祥符七年(1014)春,真宗前往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谒圣祖殿,途经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升应天府为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