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工科大明 > 第271章 储君大婚 新风古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弘治二十年的初夏,北京城万人空巷,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喜庆之中。

帝国储君,皇太子朱厚照与工部尚书、太子太保陆仁之妹陆芷的大婚之期,终于在各部紧锣密鼓筹备数月后,正式到来。

这场联姻,不仅是天家与臣子的结合,更被视为象征着传统与革新、皇权与格物力量深度融合的盛典。

婚礼严格遵循《大明集礼》中皇太子纳妃的礼仪规制,步骤繁复而庄重。

早在数月前,便已由钦天监卜选吉日,礼部、翰林院、内府司及宗人府共同操办,所有流程一丝不苟。

首先行“纳采”礼,由皇帝钦点的正、副使(通常为德高望重的勋贵或阁臣)持节,率领庞大的仪仗队,抬着丰厚的聘礼——包括大雁、玄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束帛、俪皮(成对的鹿皮)、以及大量金银器皿、绸缎、马匹等,浩浩荡荡前往陆府行纳采问名之礼。

陆府早已中门大开,香案高设,陆仁率阖府男丁于大门外跪迎天使。

仪仗之盛,礼物之隆,彰显天家气度,亦体现对陆家的格外恩宠。

随后是“纳征”礼,即正式下聘。

聘礼规模更为惊人,除了法定的圭璋、束帛、乘马等,弘治帝与张皇后又特意添加了诸多御赐珍玩、首饰、宫缎,琳琅满目,几乎将陆府前院堆满。

陆家则依制准备嫁妆,虽不敢逾越制度,但陆仁为妹妹准备的嫁妆,除了传统的田产、商铺、金银珠宝、家具器物外,更包含了格物院最新出产的一些精巧物件(如特制的自鸣钟、玻璃镜、精工怀表等),以及那座已然装修完毕、坐落于明时坊湖畔的现代化府邸地契,其价值与意义,远非寻常嫁妆可比。

大婚前三日,陆芷依照礼制,在宫中派来的女官指导下,于陆府内宅进行“婚前教育”,学习宫廷礼仪、规范。

陆仁虽不舍,却也知此为必经过程。他所能做的,便是在这庄严的古礼框架内,为妹妹增添一抹属于这个新时代的、独特的温馨与光彩。

大婚当日,紫禁城乃至整个北京城,皆被装点得焕然一新。自承天门始,穿过端门、午门,宫廷内的御道尽数铺上红毡,太子仪仗沿路拱卫,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庄严中弥漫着盛世庆典的恢宏气息。京营官兵沿途警戒,维持秩序,无数百姓涌上街头,翘首以盼,争睹这数十年难遇的盛况。

吉时定在黄昏,取其“阳往阴来”之意。皇太子朱厚照身着衮冕九章服,庄重华贵,先于奉先殿谒庙,告祭列祖列宗,随后至弘治帝与张皇后前行醮戒礼,聆听父母教诲。

虽则礼仪繁琐,朱厚照今日却显得异常沉稳,眉宇间虽有压抑不住的喜意,但举止行动,皆合乎法度,令观礼的宗室勋贵与重臣们暗自点头。

与此同时,陆府之内,陆芷身着亲王妃等级的大衫、霞帔、翟衣,头戴九龙四凤冠,珠翠环绕,华美绝伦。在命妇的引导和婢女的簇拥下,至正厅,拜别父母。

母亲张氏看着盛装打扮、即将离家的女儿,泪水再次涌出,紧紧握着陆芷的手,千言万语只化作反复的叮咛:“芷儿……入了宫,要谨守规矩,孝顺陛下、皇后,照顾好太子殿下……”

父亲陆义亦是眼眶湿润,不善言辞的他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陆仁与谢琦站在父母身后,看着即将成为太子妃的妹妹,心中亦是感慨万千。陆仁上前一步,轻声却坚定地道:“芷儿,记住,陆家永远是你的后盾。往后无论遇到何事,兄长都在。”

陆芷眼中含泪,却努力维持着端庄的仪态,向父母兄长行三拜三叩大礼,每一个动作都优雅而标准,显示出数月宫廷礼仪训练的成果。

辞亲礼毕,迎亲队伍已至陆府门外。皇太子朱厚照并未亲迎(依制遣使迎亲),但派出了规模空前庞大的卤簿仪仗和迎亲使者队伍。鼓乐喧天,旌旗蔽日。陆芷在内侍的导引下,登上华丽非凡的凤舆(太子妃等级轿舆)。

随着司礼官高唱“起舆”,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启程,在无数百姓的欢呼和注视下,沿着御道,向皇城进发。

迎亲队伍由皇城东门——东安门进入,经东华门入紫禁城,沿宫墙内侧驰道,最终抵达奉天门(今太和门)外广场。陆芷降舆,由命妇引导,步行至奉先殿,与在此等候的皇太子朱厚照一同谒庙,行奠雁礼(象征性仪式),告慰祖宗。

随后,最重要的“合卺礼”在精心布置的东宫(慈庆宫)举行。殿内红烛高照,喜气盈盈。弘治帝与张皇后端坐于上,接受新婚夫妇的朝拜。

朱厚照与陆芷身着礼服,在赞礼官的唱引下,行四拜礼。随后,夫妇二人相对而立,行“合卺”之礼。并非简单的交杯酒,而是将一个匏瓜(葫芦)剖成两半,盛酒其中,新郎新娘各执一半,同时饮酒。匏瓜味苦,酒亦苦涩,象征着夫妇二人从此同甘共苦,合二为一。礼成,将两半匏瓜用红线系在一起,寓意永缔同心。

整个仪式过程庄严肃穆,完全遵循古礼,体现了皇家婚礼的至高规格与神圣性。无论是参与的宗室勋戚、文武百官,还是通过层层转述了解过程的京城百姓,都深深感受到了这场婚礼的隆重与正统。

庄重的古礼之后,便在慈庆宫偏殿设合卺宴,款待至亲宗室及少数核心重臣。

气氛相较于之前的仪式,要轻松和温馨许多。

就在宴会进行到一半,众人觥筹交错,笑语欢声之时,陆仁事先安排好的“惊喜”登场了。

数名身着干净白衣、头戴高帽的西山格物院食堂厨师(经过严格净手和卫生检查),合力推着一辆特制的、带轮子的多层木架,缓缓进入殿中。木架上覆盖着红色的锦缎。当锦缎被掀开时,满殿皆惊,随即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声。

那是一座前所未见的、巨大而精美的“蛋糕”!

此物高达五层,底层直径恐有二尺有余,层层收拢,整体呈乳白色,表面光滑如镜,仿佛用最上等的羊脂白玉雕琢而成。

每一层的边缘,都用某种色彩鲜艳、质地不明的膏状物,裱出了繁复而精美的缠枝莲纹和祥云图案。

最顶上一层,更是用同样材质塑造了一对栩栩如生的龙凤,盘旋环绕,中间是一个小小的、用红色果酱书写的双“喜”字。蛋糕周围,还点缀着一些这个季节罕见的新鲜水果切片和晶莹的糖渍果子。

“此……此乃何物?”连见多识广的弘治帝也忍不住好奇发问。

陆仁含笑出列,躬身解释道:“陛下,皇后娘娘,此物名为‘蛋糕’,是臣根据一些海外杂记中的零星记载,与西山格物院食堂的厨役们反复试验,用鸡蛋、牛乳、精面、饴糖等物,辅以格物院提炼的‘纯碱’、‘酵母’等,经过特定温度烘烤而成。

取其‘步步高升’,‘甜蜜圆满’之寓意,特献于太子、太子妃殿下,聊作新婚贺礼,愿殿下夫妇未来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升。”

这套说辞半真半假,既解释了来源,又将功劳归于“海外杂记”和“反复试验”。

朱厚照早已按捺不住,拉着陆芷的手走上前去,围着这巨大的蛋糕转了一圈,啧啧称奇:“陆师傅,你这脑袋里到底还有多少稀奇玩意儿?这……这能吃吗?看着比御膳房的点心可精致多了!”

“回殿下,自然可以食用,且味道尚可。”陆仁笑道,示意厨师用特制的长刀开始切割分食。

当一小块蛋糕被分到金盘之中,呈给帝后及诸位宗亲重臣时,所有人都带着好奇与谨慎品尝起来。

那松软绵密、香甜可口的口感,混合着蛋奶的浓郁香气,瞬间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

这与他们以往吃过的任何点心都截然不同,既非中式糕点的酥脆或软糯,也非蜜饯的甜腻,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与丰盈。

“妙!妙不可言!”魏国公徐俌首先赞道,“口感独特,香甜而不腻,老夫活了这把年纪,还是头一回吃到如此美味的点心!”

连一向注重礼仪的张皇后,也忍不住微微颔首,对身旁的弘治帝低声道:“陛下,这蛋糕……确实别致,味道极好。陆卿总是能给人惊喜。”

弘治帝品尝后,亦是龙颜大悦,对陆仁道:“陆卿有心了。此物不仅寓意吉祥,味道亦属上乘,为今日大婚,更添一份新奇与喜庆。”

朱厚照更是吃得眉开眼笑,连连称赞,甚至不顾礼仪,又让厨师多切了一块给陆芷,低声道:“芷儿,快尝尝,你哥哥弄出来的好东西!”

陆芷在众人面前保持着端庄,小口品尝着,眼中亦流露出惊喜之色,对着兄长投去感激的一瞥。

这座前所未见的多层蛋糕,成为了合卺宴上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它不仅是一种新式食品,更象征着陆仁所代表的格物力量,正以一种温和而巧妙的方式,融入甚至点缀着最传统的皇家礼仪,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在场的宗室重臣,在惊叹于蛋糕的美味与新奇之余,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陆仁及其背后格物院那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与创造力。

宴会在一片祥和、惊叹与甜蜜的氛围中接近尾声。随后,朱厚照与陆芷还需完成一系列婚后礼仪,如拜见宫中长辈等。

当这对新人终于被送入精心布置的东宫新房时,已是深夜。

红烛摇曳,映照着满室的喜庆红色。按照礼仪,尚有“撒帐”、“坐帐”等习俗,由命妇、宫人进行。

待到众人退去,新房里只剩下朱厚照与陆芷二人。

朱厚照长舒一口气,卸下了端了一整日的储君威仪,恢复了些许跳脱本性,拉着陆芷的手走到窗边,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明时坊方向,兴奋地说:“芷儿,你看那边!陆师傅给我们准备的新家就在那儿!比宫里自在多了!等过两日,我就带你去看看!那里有能自己出水的龙头,有坐着舒服的沙发,还有那个一按就冲水的‘马桶’……”

陆芷听着他兴奋的描述,看着眼前这个即将与自己共度一生的男子,脸上终于露出了属于她这个年纪的、轻松而甜美的笑容。

今日所有的繁文缛节,所有的紧张与不安,似乎都在这一刻,化为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

红烛高烧,映照着这对身份尊贵的新人。

古老礼制的庄重,与格物新风带来的惊喜,在这场世纪婚礼中完美交融,共同谱写了一曲属于弘治盛世、也属于陆仁所推动的这个崭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帝国的未来,在这新婚之夜,似乎也变得更加清晰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