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玉佩求生之路 > 第275章 从求生到治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家庄指挥中心的烛火彻夜未熄,映照着墙上那张新绘制的《北地保民同盟全图》。这张羊皮纸地图是周文带领三名工匠,耗时半月绘制而成,上面用墨线清晰勾勒出同盟的边界,西至黑风岭,东至鹰嘴崖,南抵芦苇荡,北接宋家庄腹地,方圆八十里的土地上,标注着八个庄子的位置、十六条巡逻路线、八座烽火台、三个接力点,甚至连每一处可埋伏的山谷、可屯粮的洼地都一一标注,密密麻麻却井然有序。

宋阳站在地图前,指尖缓缓划过那些熟悉的地名。从黑风岭的烽火台,到狼牙关的伏击点,再到宋家庄的指挥中心,每一处都承载着同盟从无到有、从松散到凝聚的历程。他清晰地记得,最初只是宋家庄十几户人的求生之地,为了抵御土匪、熬过干旱,他们挖隧道、找水源、清内患;而如今,这里已经成长为一个初具雏形的军政实体!有统一的指挥体系(以他为绝对核心,王二柱掌军、周文掌文、周老栓掌后勤),有初步完善的制度(《同盟防御章程》规范军事、物资、土地、纠纷),有有效的防御网络(常备营、预备营、锋矢营三级战力,烽火台+骑兵传令梯级预警),还有可靠的情报系统(“猎犬”小队侦查+盟友标记远程感知)。

同盟不再是“各扫门前雪”的松散联合,而是真正拧成了一股绳。庄民们不再分“宋家庄人”“周家庄人”,而是以“同盟人”自居;预备营的壮丁们训练时喊着统一的号子,巡逻队的队员们配合时有着无需言说的默契;公库的物资按章分配,没人质疑不公;遇到战事,各庄的支援无需催促,总能按时抵达。这种凝聚力,是宋阳穿越以来从未想过的,它不是靠空间的超自然力量强行绑定,而是靠公平的制度、共同的利益、一次次并肩作战的信任,慢慢建立起来的。

指尖划过地图边缘,那里用红笔圈出了一个模糊的区域——府城以西,是探子传回的清军完颜烈部驻地。宋阳的眼神沉了下来,烛火映照下,他的侧脸线条愈发坚毅。边境乱兵的肃清,只是同盟遇到的一次小考验,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探子回报,完颜烈部已扩编至两千人,配备五百挺火铳、十门火炮,最近正在频繁调动,显然是在做战前准备。这支清军主力,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远非之前的土匪、溃兵可比,他们的目标,必然是肃清北地所有“不臣势力”,而日益壮大的“北地保民同盟”,早已成为他们眼中最刺眼的存在。

安定是暂时的,危机从未远离。就像一柄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清军的马蹄声,正在一步步逼近。宋阳握紧了腰间的玉佩,感受着空间传来的稳定暖意,空间的进化印证了同盟的道路是正确的,秩序与凝聚能带来强大的力量,但这力量,是否足以对抗清军的铁蹄?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阵寒风从窗外吹进,烛火摇曳,将宋阳的影子拉得很长。他转过身,看向桌案上堆积的文书:有李铁锤送来的火器打造进度表(目前已打造连发火铳两百挺、震天雷三百枚,仍在加班加点),有李氏送来的医兵培训名单(已培训医兵二十名,分配至各庄),有周老栓送来的公库收支账册(杂粮储备八百石、盐五十担,足够同盟军支撑三个月),还有周文送来的壮丁扩充计划(常备营已扩编至五百人,预备营达八百人,仍有各庄自愿报名的壮丁在等待集训)。

这些文书,记录着同盟的成长,也沉甸甸地压在宋阳的心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早已不再是守护宋家庄那一隅之地,不再是让十几户人活下去那么简单。如今的他,是“北地保民同盟”的盟主,是数千口人赖以信任的领袖,他要对联盟里每一个庄民的生命负责,要为他们的未来谋划。之前的重心是“如何生存”,熬过干旱、抵御土匪、解决粮食危机;而现在,他必须将重心转向“如何发展壮大”,只有让同盟的战力更强、粮食更多、制度更完善,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清军风暴中站稳脚跟,才能让这数千人真正活下去,活得更好。

他想起那些在田地里耕作的庄民,他们脸上带着安稳的笑容,那是对同盟的信任;想起集训时壮丁们坚毅的眼神,那是对未来的期盼;想起核心盟友们每次议事时的全力支持,那是对他的托付。这些画面,像一股暖流,涌入宋阳的心底,驱散了对清军的焦虑,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

“从求生到治世,这是必经之路。”宋阳喃喃自语。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要进一步扩充军备,让同盟军拥有对抗火炮的实力;要扩大耕种面积,让粮食储备足够支撑长期战争;要完善制度,让同盟的运作更加高效;要凝聚更多力量,甚至可能吸纳周边更多小势力,壮大同盟的版图。这不再是单纯的“保境安民”,而是要在这乱世之中,建立一片能让民众安居乐业的“净土”,建立一套能让秩序持续运转的“治世”体系。

烛火渐渐明亮,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宋阳拿起笔,在地图上写下四个大字:“厉兵秣马”。他知道,留给同盟的时间不多了,但他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因为他身后,是一个日益强大、团结一心的同盟;他手中,有空间的助力、制度的保障、万民的信任。

卷末的风,带着黎明的凉意,也带着希望的气息。宋阳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渐渐苏醒的同盟田野,心里清楚,“求生”的阶段已经过去,“治世”的征程刚刚开启。清军的风暴终将到来,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带领着“北地保民同盟”,以战止战,以治安邦,在这乱世之中,为数千人的生命和未来,闯出一条生路,铺就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