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 > 第133章 模型推广:小的突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模型推广:小的突破

A 市的初秋清晨,出租屋的窗台上,那枚麦秆书签被阳光镀上浅金。苏晚星蹲在书桌前,正把周末从农场收集的调研笔记按 “传承意愿”“学习难点” 分类,笔记本边缘还沾着田埂的泥土 —— 是昨天帮李婶捡麦秆时蹭上的。陆知衍坐在她身边,指尖在平板上滑动,屏幕里是绿源农场的卫星地图,他用红圈标出需要重点检查的传感器位置:“仓库门口的脚印,老陈说已经让村里的巡逻队多盯了,今天我们去农场,顺便把西边地块的传感器再加固下。”

苏晚星抬头时,正好看到他指尖划过 “小王地块” 的标记 —— 上周培训时,小王是最积极的年轻农民,不仅主动记笔记,还帮着扶李大爷看平板。“小王他们今天会来学操作吗?” 她把笔记放进李婶编的麦秆筐里,筐沿的麦穗纹被她摸得发亮,“我想跟他聊聊,年轻人对麦秆编织的接受度,说不定能为‘科技 + 非遗’的想法找些灵感。”

“肯定来,” 陆知衍合上平板,伸手帮她理了理额前碎发,“昨天晚上小王还发消息问‘能不能提前来练手’,说想早点帮家里的麦田调参数。” 他顿了顿,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改装后的平板 —— 屏幕上的 “浇水提示” 图标被换成了张叔手绘的水滴图案,字体也放大了两倍,“这是给李大爷他们准备的简化版,今天试试效果。”

两人骑着电动车往农场赶时,风里已经带了麦田的清香。刚到蓝色围栏外,就看到老陈举着铁锹站在仓库门口,身后跟着两个穿迷彩服的村民:“陆顾问!晚星丫头!俺们按你说的,加了巡逻班次,仓库门也换了新锁,昨晚没再看到陌生人。” 他指了指旁边的木板房,“俺还把之前的旧桌子搬过来了,以后就让巡逻的人在这儿值班,守着传感器的备用零件。”

陆知衍走过去检查新锁,指尖划过锁芯的纹路:“辛苦您了,要是发现可疑的人,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 苏晚星则跟着张叔往培训场地走,远远就听到小王的声音 —— 他正拿着平板,跟另外两个年轻人比划:“你们看,这个水滴亮了就是要浇水,上次陆顾问演示的时候,我记了视频,等下给你们看。”

培训场地设在老陈家的晒谷场,几张木桌拼在一起,上面摆着三台改装后的平板,旁边还放着苏晚星打印的 “模型操作故事卡”—— 每张卡片正面是操作步骤,背面印着简短的乡村故事,比如 “李婶的麦秆筐与传感器”“张叔的麦田与模型预警”。“俺们老人记性差,光看字记不住,” 张叔蹲在旁边翻卡片,笑着说,“你这故事卡好,俺们看故事的时候,就把操作步骤也记住了。”

陆知衍调试平板时,苏晚星拿着故事卡走到李大爷身边。老人正眯着眼睛看平板上的字,手指在屏幕上戳了半天,也没找到 “排水建议” 的按钮。“李大爷,俺给您念个故事呗?” 苏晚星坐在他旁边,翻开印着 “张叔排水” 的卡片,“上次张叔家的麦田积水,模型提前半天就提示了,他按卡片上的步骤点‘排水建议’,跟着提示挖了排水沟,麦子一点没涝着……”

故事讲到一半,李大爷突然指着平板:“丫头,是不是点这个像‘小水沟’的图标?” 苏晚星笑着点头,帮他点开按钮 —— 方言语音立刻响起:“当前土壤湿度 35%,建议挖 30 厘米深排水沟,长度覆盖麦田东侧。” 老人耳朵动了动,又反复点了两次,眼里渐渐有了光:“这玩意儿还会说俺们的话?比俺家孙子教的清楚!”

周围的农民听到动静,都围了过来。小王趁机举起自己的平板:“俺家的麦田用了模型,这礼拜的麦苗比隔壁没用地块高了两指!” 他点开相册,里面满是麦田的对比照片,“俺每天按模型提示浇水,省了不少力气,还能腾出时间帮俺娘编麦秆筐。”

陆知衍见状,立刻提议带大家去小王的麦田实地查看。田埂上的小麦刚过脚踝,绿油油的叶片透着韧劲,小王蹲下身,拨开麦丛给大家看:“你们看这根系,比去年壮实多了,陆顾问说这是因为浇水时机准,没浪费养分。” 李大爷伸手摸了摸麦叶,又看了看小王手里的平板,突然说:“陆顾问,俺也想试试,你能教俺不?”

这句话像颗石子,在农民堆里激起了涟漪。之前犹豫的几个老人也纷纷开口:“俺家的玉米地也想装传感器”“能不能也给俺整个会说方言的平板”。陆知衍赶紧拿出提前准备的登记本,苏晚星在旁边帮忙记录 —— 谁家庄稼、地块面积、需要的传感器数量,晒谷场的氛围从最初的拘谨,渐渐变得热闹起来。

中午在老陈家吃饭时,李婶端来刚蒸好的玉米,还拎着两个新编的麦秆筐:“晚星丫头,你说的传感器保护套,俺试着编了两个,你看大小合不合适?” 筐子比普通传感器宽两指,内壁垫了软麦秆,正好能把设备稳稳护住,“俺还在筐沿编了‘麦’字,这样大家就知道是装传感器的了。”

苏晚星拿起筐子,翻来覆去地看,眼里满是惊喜:“太合适了!李婶,要是批量编,村里的妇女们愿意参与吗?” 李婶放下手里的碗,掰着手指头算:“俺们村至少有十个媳妇会编,要是能卖钱,大家肯定愿意!” 陆知衍立刻接话:“保护套的钱从模型推广经费里出,按个数算,保证大家不吃亏。”

饭后,陆知衍带着小王去安装新的传感器,苏晚星则跟着李婶去村里的妇女家走访。路过村头的老槐树时,李婶指着树下的石凳:“以前俺们都在这儿编麦秆,后来年轻人都去镇上打工,就没人聚了。要是能靠编保护套挣钱,说不定大家又能聚在这儿了。” 苏晚星拿出笔记本,认真记下妇女们的编织时间、擅长款式,心里渐渐有了 “非遗增收” 的清晰思路。

傍晚返程前,陆知衍把新的操作手册发给大家 —— 封面印着李婶编的麦秆筐图案,里面的步骤图都是小王帮忙拍的实景照,还附了 “常见问题故事解答”。李大爷拿着手册,翻到 “忘记密码怎么办” 那页,笑着说:“这下俺再也不怕按错了,连俺家小孙女都能看懂。”

就在两人准备骑车离开时,陆知衍的手机突然震动,是顾言泽发来的紧急消息:“查到老赵昨天去了邻村东风农场,跟那边的农户说‘能拿到更便宜的模型设备’,还留了联系方式,好像想从邻村入手,再绕回绿源农场要数据。”

苏晚星凑过来看完消息,心里一紧:“邻村的农户会不会信他?要是他们拿到简化版模型,再被老赵拿去改参数……” 陆知衍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微凉的温度:“别慌,我们明天去东风农场看看,跟那边的农户说说模型的实际效果,不能让老赵钻了空子。”

他刚说完,口袋里的手机又震了一下 —— 是那条熟悉的匿名号码,只有一句话:“东风农场的刘农户收了老赵的好处,手里有你之前给的基础操作指南,小心他转手卖掉。” 消息没有多余的解释,却精准地指出了人名和细节,让两人的脸色都沉了下来。

苏晚星攥着麦秆筐的提手,指尖捏得发白:“这个匿名的人到底是谁?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事?” 陆知衍把手机揣进兜里,眼神变得锐利:“不管是谁,至少现在他在帮我们。明天我们先去东风农场找刘农户,看看能不能挽回,再跟那边的负责人打个招呼,别让老赵的计划成了。”

电动车驶离农场时,夕阳正落在西边的麦田上,把麦穗染成金红色。苏晚星回头看,老陈还站在围栏外挥手,手里举着那本新的操作手册,像在守护着什么。她突然想起培训时李大爷说的话:“俺们农民不怕学新东西,就怕没人真心帮俺们。” 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守住这份信任,不能让王总监和老赵破坏了。

回到出租屋,陆知衍把东风农场的地图调出来,在刘农户的地块上画了个红圈:“明天我们先去他家麦田看看,要是他还没装别的设备,或许能说服他用我们的模型。” 苏晚星则坐在旁边,把李婶编的麦秆保护套放在书桌上,跟那枚麦秆书签摆在一起:“要是能把麦秆保护套推广到邻村,既能帮农户增收,也能让他们更信任我们的模型,说不定能抵消老赵的影响。”

临睡前,陆知衍把模型的核心参数又做了一次加密,还在后台设置了 “跨村数据访问预警”—— 只要有东风农场的设备试图连接绿源农场的数据库,就会立刻触发警报。苏晚星靠在他肩上,翻着白天记录的妇女编织信息,轻声说:“不管明天遇到什么,我们一起面对,就像今天这样。”

陆知衍点头,低头在她额头印下一个轻吻。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落在书桌上的麦秆保护套上,筐沿的 “麦” 字在灯光下格外清晰。可他心里清楚,东风农场的刘农户只是开始,老赵和王总监不会轻易放弃,这场围绕模型的较量,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第二天一早,两人带着新的操作手册和麦秆保护套样品,往东风农场赶。车驶过乡间小路时,苏晚星突然指着远处的麦田:“你看,那边的麦子好像长得不太好,会不会是刘农户家的?” 陆知衍放慢车速,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片麦田的叶片有些发黄,明显是管理不当的样子。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担忧 —— 要是刘农户真的被老赵说动,用了有问题的设备,不仅会影响他家的收成,还可能连累其他农户对模型失去信任。而此刻的东风农场村口,一个穿灰色外套的男人正站在刘农户家的院门口,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设备箱,正是老赵。

这场看似顺利的推广突破,终究还是被邻村的暗流蒙上了阴影。陆知衍和苏晚星握着手里的麦秆保护套,心里清楚,接下来的东风农场之行,不仅要挽回被收买的农户,还要阻止老赵的进一步渗透 —— 而这,或许只是他们应对危机的又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