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系列之楚云飞 > 第269章 历史的关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深秋,晋南的风已带上了凛冽的寒意,鹰嘴岩周遭的山林褪尽铅华,露出嶙峋的筋骨,天地间一派肃杀。358团指挥部所在的岩洞内,楚云飞独自一人,静立于那幅占满整面石壁的巨幅军事地图前,洞内只闻火苗轻微的噼啪声和他自己几不可闻的呼吸。地图之上,红蓝箭头交错纵横,敌我态势犬牙差互,已然是一盘残局,却又似有惊涛于无声处酝酿。

墙上日历,赫然标示着“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这个年份,像一道沉重的界碑,矗立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楚云飞的目光,久久凝视着地图,却又仿佛穿透了图纸,投向了更为浩瀚的历史苍穹。他手中把玩着一枚温热的弹壳,指尖感受着金属的冰凉与历史的余温。

“四年了……”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在寂静的洞中消散。从太原陷落、率残部退守风陵渡,到如今在这晋南群山之中扎根、壮大,其间多少血战、多少筹谋、多少牺牲,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掠过。李家坡的惨烈,小王庄的悲壮,与李云龙亦敌亦友的默契周旋,应对重庆明枪暗箭的步步惊心,直至不久前美军观察员戴维斯上尉那意味深长的访问……这一切,都仿佛是为即将到来的巨变所做的铺垫。

他的指尖缓缓划过地图上几处关键节点:风陵渡、太原、北平、天津、同蒲线、平汉线……这些地名,不再仅仅是地理坐标,而是权力与命运的象征。日军虽显颓势,但在华北仍盘踞着大量城镇和交通干线,困兽犹斗。重庆方面,心思早已不在眼前的鬼子,而在于战后如何“收复”这些地盘,如何防范乃至消灭心腹之患。延安的旗帜,则在广袤的乡村和山区悄然伸展,力量与日俱增。而他自己,楚云飞,和他一手打造的358团,如同楔入这复杂棋局中的一颗孤子,既要面对明处的日寇,又要警惕背后的冷箭,还要在夹缝中寻求生机与发展。

戴维斯上尉的访问,像打开了一扇窥探外部世界的窗户。从有限的交流和信息中,楚云飞敏锐地察觉到,盟军的世界战略重心在欧洲,对远东,虽有期待,但投入和关注终究有限。战后中国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自身力量的消长和各派政治势力的博弈。美国的态度暧昧不清,苏联的动向莫测高深……这一切外部变量,都将在日本倒下的那一刻,轰然注入本就混乱的国内局势中。

“快了……就快了……”楚云飞喃喃自语。决定中国命运的时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逼近。这已不再是简单的军事胜负问题,而是一场关乎国家道路、民族前途的终极抉择。未来的中国,是走向统一、民主、富强,还是陷入更深的分裂、独裁与贫弱?是建立一个真正为人民谋福祉的政权,还是重蹈官僚腐败、民不聊生的覆辙?

他想起与李云龙月下对饮时,那句粗豪却直指核心的话:“谁对老百姓好,咱就跟谁干!” 这话朴素,却道出了民心向背的真谛。楚云飞自问,他楚云飞,以及他所效忠的党国,真的能做到“对老百姓好”吗?抗战以来,所见所闻,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倾轧、脱离民众,令他屡屡心生寒意。而共产党在敌后的坚韧、与民众的融合,虽道不同,却不得不承认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的关口……”楚云飞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仅仅作为一名战术指挥官存在。他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为这支跟随他浴血奋战的队伍,为这片他誓死守卫的土地,寻找一条正确的出路。358团未来的方向,不仅关系到数千将士的生死荣辱,更可能在这历史转折的关头,成为影响天平倾斜的一枚砝码。

他转身走到案前,铺开纸张,提起毛笔,沉吟片刻,挥毫写下四个苍劲大字:“绸缪未来”。

这一刻,楚云飞清晰地意识到,他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关口之前。关口之后,是迷雾重重的未来,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未知领域。他必须擦亮眼睛,握紧手中的力量,审时度势,在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中,为358团,或许,也是为自己心中的那个中国,寻找到一个可以靠岸的港湾。

洞外,北风呼啸,卷起千堆枯叶,仿佛为一场即将到来的时代变奏,奏响了苍凉而雄浑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