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系列之楚云飞 > 第268章 展示肌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戴维斯上尉抵达后的第二天拂晓,一场精心策划、代号“砺刃”的综合性展示行动,在绝密状态下拉开序幕。楚云飞并未安排盛大的阅兵或刻意的表演,而是采取了一种更贴近实战、更显真功夫的方式。

天色未明,戴维斯上尉在楚云飞和方立功的陪同下,隐蔽在一处可以俯瞰山谷密林的高地观察所。山谷中,晨雾尚未散尽。“旋风”突击队的一支精干小组,正在进行一场模拟敌后渗透与侦察演练。只见队员们身披伪装,利用地形地貌,如同鬼魅般无声无息地移动,攀岩涉水如履平地。他们演示了如何规避假设的敌军巡逻队、如何设置简易陷阱、如何利用手势和鸟鸣进行联络、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对“敌军”临时指挥所的抵近侦察并标定目标。动作干净利落,配合默契,展现出极高的单兵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戴维斯举着望远镜,看得目不转睛,不时低声通过翻译询问细节,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惊讶和赞赏。他低声对楚云飞说:“将军,您的这支部队,其战术素养和野外生存能力,完全达到了世界一流特种部队的水准。在如此缺乏后勤支援的敌后,能保持这样的训练水平,令人惊叹。”

上午,一行人转移到一处更加偏僻的靶场和战术训练场。一个加强连的官兵在此进行实弹射击和班排战术协同演练。步枪、轻机枪、迫击炮交替开火,枪炮声震耳欲聋,但节奏分明,有条不紊。靶标不是固定的木板,而是模拟的敌军碉堡、移动车辆和集群目标。官兵们战术动作娴熟,冲击、掩护、迂回、爆破,一气呵成。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部队装备的武器虽然新旧不一,但保养得极好,射击精度很高。楚云飞“不经意”地提到,部分步枪子弹和迫击炮弹是部队兵工厂自己复装的,戴维斯更是啧啧称奇。随后,赵铁柱亲自指挥了一场小规模的攻坚演练,展示了部队在缺乏重火力情况下,利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和土工作业攻克坚固据点的能力。那种一往无前、敢于刺刀见红的气势,让戴维斯深刻感受到了这支部队顽强的战斗意志。

午后,在高度戒备下,戴维斯被带到了“星火”兵工厂一个极其隐蔽的外部测试场。这里没有大规模展示,只有几件“精心挑选”的装备。周厂长亲自向戴维斯展示了经过改进、精度和威力均有提升的复装子弹和迫击炮弹样品,并简要介绍了利用本地材料土法提炼发射药和炸药的过程。最让戴维斯震惊的是,楚云飞示意下,技术人员抬出了一具粗犷却透着杀气的长管状武器——那具尚在试验阶段的“破甲箭”火箭筒原型。虽然没有实弹射击(过于危险且需保密),但周厂长结合草图,简要讲解了其设计原理和预期的反装甲能力。戴维斯抚摸着冰冷的发射管,难以置信地看着楚云飞:“楚将军,您是说……你们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正在尝试研制单兵反坦克武器?”楚云飞淡然一笑:“没办法,鬼子有坦克,我们不能总用弟兄们的血肉之躯去挡。一点土办法,让上尉见笑了。”戴维斯沉默良久,肃然起敬。他明白,这背后代表的是强大的自力更生能力和创新精神。

傍晚,楚云飞安排戴维斯“偶然”路过一个正在组织夏收的村庄。战士们帮助老乡收割麦子,汗流浃背;老乡们则把煮好的绿豆汤、鸡蛋送到地头。孩子们围着休息的士兵听故事,欢声笑语不断。戴维斯看到,士兵对百姓态度友善,纪律严明,而百姓对军队则是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楚云飞适时地介绍道:“我们在这里,吃的每一粒粮食,穿的每一件衣服,都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他们是我们的根。鬼子之所以奈何不了我们,就是因为我们将根扎在了这片土地和人民之中。”戴维斯深深点头,他明白,这种牢不可破的军民关系,才是这支敌后武装最强大的战斗力来源。

展示的最后,是在指挥部简陋的会议室里,一场没有地图和沙盘的“炉边夜话”。楚云飞与戴维斯对坐,就着马灯的光芒,就国际形势、华北战局、日军动向、战后亚洲格局等宏观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楚云飞的分析高屋建瓴,逻辑清晰,对日军战略弱点的把握、对盟军反攻节奏的预判、甚至对战后大国博弈可能带来的挑战,都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远远超出了一名普通战术指挥官的范畴。戴维斯彻底被折服了,他意识到,眼前这位中国将军,不仅是一位骁勇的战将,更是一位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深远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三天的访问转瞬即逝。临行前,戴维斯上尉紧握楚云飞的手,语气无比诚恳:“楚将军,这次访问彻底颠覆了我对中国敌后战场的认知。您和您的358团,是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不仅战斗力强悍,更有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民众基础。您对战略的理解,令我受益匪浅。请放心,我将以最客观、最详尽的方式,向我的上级和华盛顿报告我所见到的一切。我相信,像您这样的朋友和盟友,值得美利坚合众国给予最高程度的重视和支持。”

楚云飞郑重回礼:“上尉过誉了。我们只是尽了一个中国军人应尽的本分。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共同的抗法西斯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期待未来能有更深入的合作。”

戴维斯上尉的身影消失在群山之中,他带走的不只是几件纪念品和照片,更是一份关于中国山西敌后存在着一支强大、高效且极具战略价值的抗日力量的震撼性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