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以医破局 > 第287章 她不被想起的早晨,阳光才敢晒透心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7章 她不被想起的早晨,阳光才敢晒透心口

竹筛边缘的晨露顺着指缝渗进哑女掌心,那阵从记忆深处苏醒的热意愈发清晰,像有人隔着百年光阴,轻轻叩了叩她的胸骨。

她垂眸,见阳光正透过粗布衣襟,在胸前投下一方亮斑——亮斑中心,那道淡褐色的烙印正随着心跳微微发烫。

十年前的冬夜突然涌进鼻尖,雪粒子打在药庐竹帘上沙沙响,殷璃挡在她身前时溅落的毒血,至今还凝在记忆里泛着黑紫。

自那以后,她总把外袍系得严严实实,连夏日也不肯让阳光碰着这处。

可此刻,她的手指却不受控地抚上盘扣,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解到第三颗时突然顿住——竹筛上的紫花被风掀得簌簌响,像极了当年殷璃翻医典时的书页声。

怕什么?她听见自己沙哑的声音,你说过要做草叶上的风,那便该让风吹透。

外袍地滑下肩头。

阳光裹着秋晨的清冽直晒心口,那道伴随了她百年的烙印竟真如落雪般融化,从边缘开始泛白,渐渐淡成一道若有若无的线。

哑女伸手去摸,指尖触到的不再是凸起的硬痂,而是与其他皮肤一般温软的触感。

风掀起她额前碎发,她望着竹筛里被晒得愈发紫亮的药草,忽然笑出了声——那笑声像春溪破冰,带着自己都惊到的清越。

原来你不是来疗我,她对着风低语,指腹轻轻按在心口,是等我敢,自己晒太阳。

麦浪在院外翻涌,像是无数双手在无声鼓掌。

北境渠边的槐叶正落,青年的医卷被风翻到第三十七页时,弟子小禾的惊呼声撞碎了晨读的静。

先生!您心口——

青年垂眼,见锁骨下方有豆大的光斑在皮肤下流转,像颗被揉碎的星子。

他伸手去按,那光却顺着指缝钻得更深,倒把他的掌心也染得发亮。

小禾蹲下来与他平视,眉峰拧成个小疙瘩:莫不是...那位上仙留的护心符?

去年李婶家娃被蛇咬,心口也闪过这样的光!

青年指尖在医卷上轻轻一叩,纸页发出脆响:不是符。他翻到某一页,指腹抚过反灸图三个蝇头小楷,墨迹因岁月浸了些茶渍,这是她禁传的术法——以自身气血引天地温养,本不该依赖外物。

小禾凑过来看,见图上画着个盘坐的人,心口有金线直连太阳,金线末端写着字。

青年突然合上书卷,在小禾还没反应过来时,将书举到了阳光下。

光斑在他心口跳了两跳,像个舍不得走的孩子,最终地散成一片暖雾,顺着他的血管漫到指尖。

当夜,青年在竹榻上翻了个身,月光从窗纸破洞漏进来,正落在他心口——那里再没有光斑,只余一片与常人无异的温软。

他闭眼前最后一秒,恍惚看见殷璃立在光里,唇瓣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他笑了,把医卷往胸口拢了拢:你禁的不是术,是让我们别再等你来暖。

乱葬岗的新酒坛是后半夜裂开的。

焚典后人阿松被烫醒时,心口像揣了块炭,隔着单衣都能灼得皮肤发红。

他父亲举着煤油灯凑近,皱纹里全是担忧:可是当年火场留的旧伤?

我去拿你娘晒的艾草——

不疼。阿松按住父亲的手,汗津津的掌心贴住老人手背,就是...太热了。他掀开被子坐起来,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月光和星光争先恐后涌进来,可那股热意反而更盛,从心口漫到四肢百骸,像喝了整坛烧刀子,连眼眶都发烫。

阿爷说她走的时候,把暖都收进星子里了。父亲絮絮叨叨,可我看...

不是收。阿松望着窗外的老槐树,新抽的绿芽在月光下泛着银边,是把暖,还给了我们自己。

次日清晨,阿松在酒坛底发现粒松子。

深褐色的壳上沾着酒渍,却比他掌心还暖。

他记得极北的表兄来信说过,他家娃前两日也在灶膛里拾了粒这样的松子。

阿松蹲在院角,用指甲在土里抠了个小坑:你听,连暖,都学会自己生根了。

松子落进土的刹那,极北的晨雾正漫过青石板路。

老巫医眯着眼睛站在院外,见那扎着羊角辫的小儿正盘坐在石墩上练息。

他袖中探脉的手悬在半空——这娃的心脉跳得比往日更稳,像春溪淌过鹅卵石,清凌凌的,不带半分依赖他力的滞涩。

今日怎么不躲我?老巫医故意咳嗽一声。

小儿睁开眼,眉梢沾着晨露:阿公说,要自己学会看太阳。

老巫医的手指终于按上小儿腕间,触到的温度让他瞳孔微缩——那是...和他年轻时,在殷璃药庐外晒过的,一模一样的,属于人间的暖。

极北的晨雾还未散尽时,老巫医的银针已抵住小儿心口。

他枯瘦的指节压着针尾,目光如鹰隼般钉在小儿因练息而微鼓的胸口——那里没有半分灵光流转,连十年前那场雪夜殷璃为这娃渡气时,在他心口烙下的淡金色印记都不见了。

老巫医喉结动了动,想起昨日替西头张婶把脉时,她腕间那股原本需要他每日以药汤温养的寒症,竟自己化了。或许...他咬了咬后槽牙,针尖微微用力,该试试这法子。

银针没入皮肤的瞬间,小儿眉心皱成小包子。

老巫医手一抖,正要抽针,却见那细如蚊叮的血珠刚冒头,便地被皮肤吸了回去。

小儿睫毛颤了颤,睁开眼时眼底还蒙着层未散的晨雾:阿公扎人好疼。

老巫医的手悬在半空,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他望着小儿心口——刚才被扎破的地方连红痕都没剩,只余下一片与寻常孩童无异的温软。你...你已无需她护心?他声音发颤,十年前那个雪夜突然涌进脑海:殷璃裹着染血的斗篷撞开他的草庐,将高烧昏迷的小儿塞进他怀里,说这娃心脉缺半分火候,我渡他三载生气。

小儿歪头,指了指院角那棵被雪压弯过腰的老松树:树说,冷了就自己发热。他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按在老巫医手背,前日我蹲在树底下,听见树根在土里唱歌——它们说,阿姐的暖不是绳子,是教我们自己长骨头。

老巫医的手指突然剧烈颤抖。

他踉跄着蹲下身,掌心贴上冻得发硬的泥土。

地脉的流转从指缝钻进来,清冽,鲜活,不带半分往年那种被输送的滞重。

他想起昨日替张婶把脉时,那股自己冒出来的暖意;想起东头瘸腿的李叔,今早扛着柴禾从他门前过,脚步比往年开春还轻快。原来...他望着小儿亮晶晶的眼睛,喉间发哽,原来她把最后那口暖,熬成了我们自己的血。

当极北的老巫医跪在晨雾里时,南境溪畔的老药师正蹲在青石板上,看扎羊角辫的孩童教妹妹晒药。

阳光不偏心,晒谁都一样。孩童踮着脚把竹匾往石墩中央挪了挪,晒得发红的耳尖上沾着草屑,阿爹说阿姐以前晒药,总让最蔫的那株离太阳最近,可现在不用了——

那阿姐呢?妹妹捧着半把野菊,花瓣上的晨露滴在青石板上,阿姐去了哪里?

孩童仰头望溪。

水面突然静了,静得连游鱼摆尾的涟漪都凝住,像块被谁轻轻按了暂停的玉。

老药师的呼吸陡然一滞——他看见水面浮起道虚影,素色裙裾沾着药渍,眉眼却比记忆里更淡,淡得像要融进水纹里。

非因呼唤,而是因无人求医之刻。老药师听见自己沙哑的呢喃,十年前他跪在殷璃药庐前求她再留一日时,她也是这样,眉眼淡得像要化进云里,天地自发呈现其形。

虚影的唇动了动,老药师听见心尖响起一道清泠的声音,像春风掀过医典:你们敢晒伤,才是我真正的治愈。

水面突然起了风,虚影碎成千万片银鳞,随波纹荡开。

孩童拽了拽老药师的衣袖:阿公看,野菊晒得更黄了。老药师低头,见竹匾里的野菊正舒展着花瓣,每一片都沾着细碎的金光——那不是日头的光,是花瓣自己在发亮。

秋深的风裹着药香漫过药阵旧址时,老药师正跪在荒地上,指尖悬在无名草的叶片上方。

莫测脉。哑女的手轻轻覆上他手背。

她的掌心还留着晒药时沾的菊香,此非阵,是地在呼吸。

老药师抬头,见那片昨日还光秃秃的荒地,此刻已被无名草织成绿毯。

草叶每摆三下,他便听见远处传来一声——是南境张村的枯井涌了泉;再摆三下,北境李户的窗子里传来欢呼——高热的娃退烧了;又摆三下,乱葬岗方向飘来新绿的气息——那棵烧了半世纪的老槐树,抽了新枝。

唤璃玉...老药师突然捂住心口。

他自幼佩戴的玉牌,半年前就碎成了粉融进新土,此刻却有缕青丝从草根里钻出来,绕着他的指节打了个转,它在...离开?

哑女望着那缕青丝,心口的烙印早已淡成一道白痕。

她想起今早翻晒的医典里,夹着张泛黄的纸页,墨迹未干:真正的医者,是让病者忘了自己曾病过。

你不是走了。老药师望着那缕青丝随风飘起,声音轻得像落在草叶上的晨露,是终于敢,不靠任何痕迹活着。

风卷着青丝掠过山岗,掠过麦浪,掠过南境最老的那排屋檐。

一片干叶正静静躺在瓦当边。

它太老了,老得边缘都卷成了褐色,却还固执地守着屋檐下那个漏雨的破洞——那是十年前哑女为救被雨水泡坏药草的孩童,用刀挑开的。

青丝轻轻缠上干叶。

干叶颤了颤,随着檐下的风,随着哑女在屋内翻书的呼吸,随着整个南境晨起的炊烟,微微起伏。

而此刻的哑女正坐在屋内,翻到医典最后一页。

她没注意到,檐角的破洞正漏进一缕晨光,直晒在她心口那道淡白的痕迹上——那痕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成与寻常皮肤无异的温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