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45章 忠奸难辨与技术壁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章 忠奸难辨与技术壁垒

(起)

陈忠和吐出的那个名字,如同一声闷雷在赵祯耳边炸响。他脸上的难以置信迅速转化为一种混杂着震惊、困惑与极度警惕的神色。

“司马光?怎么会是他?!”赵祯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因为惊疑而略微拔高。在他的认知里,司马光此人,固然古板固执,是改革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之一,但其人品刚正不阿,忠君爱国之心毋庸置疑,几乎是士大夫节操的典范。他怎么可能去私会敌国使者?这完全不符合其行为逻辑!

“消息可确凿?”赵祯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声问道。他必须排除任何误报的可能。

陈忠和躬身,语气无比肯定:“回陛下,确凿无疑。皇城司的探子亲眼所见,野利昌回到驿馆后不到一个时辰,司马大人便从侧门而入,密谈了近半个时辰。期间屏退了左右,具体所言不得而知,但司马大人离去时,面色极为不豫,甚至……带有怒容。”

“带有怒容?”赵祯捕捉到这个关键细节,心中的疑虑稍减,但困惑更甚。司马光去见野利昌,谈得不欢而散?这到底唱的哪一出?

是去申斥西夏的无理取闹,彰显大宋臣子的风骨?还是去表达对朝廷(或者说对他这个“胡闹”皇帝)政策的不满,甚至……暗中传递某种信息?赵祯的现代人思维立刻脑补了无数种宫斗、谍战剧的桥段。在这个陌生的时空,他不敢完全信任任何人,即便是司马光这样的“道德标杆”。

“继续盯紧驿馆和司马光府邸,一有异动,立刻来报。但切记,不可打草惊蛇。”赵祯吩咐道,眉头紧锁。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原本以为只是单纯的外交和经济对抗,现在却似乎掺入了更复杂的内部因素。

(承)

接下来的两天,朝堂上下似乎因为西夏使者等待国内回复而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暗流涌动从未停歇。

《汴京日报》的第二期如期发行。头版刊登了欧阳修那篇经过润色、更通俗易懂的《论新政十疏》精简版,虽然不如第一期那般引发全城哄抢,但也吸引了不少读书人和关心时政的士人讨论,算是稳住了报纸的格调。而关于狄青兄妹情深故事的后续报道,以及一篇揭露市面劣质锦缎骗局、教导百姓如何辨别真伪的科普文章,则继续保持着在普通市民中的热度。欧阳修似乎在努力寻找着“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平衡点。

然而,司马光在朝会上却异常沉默。他没有再就报纸或自由贸易区的事情发表激烈反对意见,只是冷眼旁观,仿佛在积蓄力量,又仿佛心事重重。这种反常的沉默,让赵祯更加在意。

另一边,赵祯与柳七娘(苏曼卿)通过“泡芙暗号”再次秘密接上头。赵祯将司马光密会野利昌的事情告知了苏曼卿。

苏曼卿听后,沉吟片刻,分析道:“司马光此人,爱惜羽毛胜过性命。通敌卖国之事,他绝不屑于做。我推测,他更大的可能是去表达他对你那些‘离经叛道’政策的不满,试图向西夏使者说明大宋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甚至有可能是去警告西夏不要得寸进尺,只是方式……可能比较迂腐和直接,所以才会不欢而散。”

她顿了顿,提醒道:“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的对手,不仅仅来自外部。内部的阻力,尤其是像司马光这样拥有巨大道德声望和影响力的保守派,一旦认定你的做法会危害国家,其反扑的力量可能会超乎想象。他或许不会通敌,但他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你。”

赵祯深以为然,点了点头。内部的堡垒往往最难从外部攻破。

(转)

就在赵祯苦苦思索如何应对内部潜在的巨大阻力时,野利昌那边,终于等来了西夏国主的回复。

第二次朝会,野利昌的态度明显有了变化,少了几分兴师问罪的嚣张,多了几分谈判的狡黠。

“大宋皇帝陛下,”野利昌再次立于殿中,朗声道,“我国主对陛下所提‘自由贸易区’之议,颇感兴趣。然,有几项前提,需贵国先行应允。”

来了!赵祯精神一振,知道正戏开场。“使者请讲。”

“其一,”野利昌伸出第一根手指,“既是自由贸易,贵国不得再以任何理由,限制茶、丝等物输往我西夏,价格需与我西夏商人公平议定,不得恶意操控。”

“其二,贵国需开放河套地区部分盐池,允许我西夏商人参与开采、销售青盐,以示公平。”

这两个条件,虽然在赵祯预料之中,但也足以显示西夏的贪婪。尤其是第二条,几乎是要动摇大宋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但野利昌接下来的话,才是真正的图穷匕见。

“其三,”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赵祯,带着一种试探和野心,“我西夏国主久闻大宋技艺精妙,尤其对陛下近日推广之‘新式农具’、‘高效织机’,以及能于夜间大放光明之‘猛火油灯’极为好奇。为确保贸易公平,加深两国邦交,请陛下派遣精通此等技艺之工匠百人,携图纸工具,入我西夏指导传授。同时,请准许我西夏派遣学子百人,入贵国将作监、国子监学习观摩!”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这哪里是什么贸易条件,这分明是赤裸裸的技术掠夺!是要将大宋目前可能保持技术优势的领域,连根拔起,拱手送人!

“荒谬!”

“绝无可能!”

“此乃我大宋立国之本,岂可轻授外邦!”

不等赵祯开口,殿内群情激愤,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在这一刻达成了空前的一致。就连一直沉默的司马光,也猛地抬起头,脸上满是震惊和怒色,看向野利昌的目光充满了厉色。他或许反对皇帝的新政,但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他的立场无比坚定。

赵祯心中冷笑,果然,西夏人也不傻,看到了技术才是根本竞争力。他之前搞的那些小发明、小改进,看来已经引起了周边势力的觊觎。

(合)

面对群臣的反对和野利昌咄咄逼人的目光,赵祯并没有立刻发作。他知道,直接拒绝很容易,但这可能意味着“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彻底破产,甚至可能激化矛盾。

他缓缓站起身,双手虚按,示意群臣安静。他的脸上露出一种高深莫测的笑容,看着野利昌,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野利使者,贵国主所求之前两项,关乎具体商贸细则,尚可商议。但这第三项……”他故意拖长了语调,摇了摇头,“请恕朕,无法答应。”

野利昌脸色一沉:“为何?陛下不是倡导开放、自由贸易吗?莫非只是口惠而实不至?”

赵祯笑道:“非也。使者可知,技艺之道,犹如人之血脉筋骨,乃一国生存发展之命脉所在。轻易授人,无异于自断臂膀。此非贸易之范畴,乃国之根本。若贵国主愿将驯养战马、锻造镔铁之核心技术,尽数传授于我大宋,朕或许可以考虑,派遣一两位工匠,进行有限度的‘友好交流’。”

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直接将问题抛了回去。想要我的核心技术?拿你们的核心技术来换!

野利昌顿时语塞。西夏赖以立国的就是骑兵和精良的锻造技术,怎么可能交换?

朝堂上不少大臣闻言,心中暗赞陛下应对得体,既守住了底线,又没把话说死。

看着野利昌阴晴不定的脸色,赵祯知道,关于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注定将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拉锯战。技术壁垒,将成为他必须牢牢守住的第一道防线。

(悬念)

就在朝会即将结束,赵祯以为暂时击退了西夏的技术掠夺企图时,一直沉默的司马光,却突然出列,手持笏板,朗声道:

“陛下,臣有本奏!”

赵祯心头一跳,看向司马光。这位保守派领袖,在沉默了数日之后,终于要再次发声了吗?他会站在哪一边?

只见司马光面色肃穆,声音洪亮:“陛下今日坚守技艺之根本,老成谋国,臣深以为然!然,臣仍要弹劾一人!若非此人蛊惑圣心,行那与民争利、挑衅邻邦之举,我大宋何至于陷入今日之外交困局,险些令国之重器旁落!”

他的目光,如利剑般射向文官队列中的某处。

“臣,弹劾皇家商业顾问,柳七娘!请陛下明察,将此祸国之源,逐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