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44章 朝堂交锋与自由贸易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章 朝堂交锋与自由贸易区

(起)

西夏使者的突然到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刚刚因报纸风波而略显平静的汴京朝堂,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垂拱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肃杀。连一向喜欢在朝会上神游天外、内心吐槽的赵祯,此刻也正襟危坐,面色沉静,唯有微微叩击御座扶手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使者名为野利昌,是西夏皇族野利氏的重要成员,身材魁梧,面容粗犷,身着党项族传统服饰,眼神倨傲,带着一股草原民族的彪悍之气。他立于殿中,只是微微躬身,并未行全礼,声音洪亮,带着明显的兴师问罪之意:

“大宋皇帝陛下!外臣奉我西夏国主之命前来,质问三事!”野利昌开门见山,毫不客气,“其一,近日边境榷场,为何我西夏商人采购之茶砖、丝绸,价格飞涨,且时常有价无市?是否你大宋有意刁难,违背盟约?”

“其二,为何有不明身份之大宋商队,深入我西夏境内,以奇巧之物、低廉价格,大肆收购牛羊、皮货,致使我民间物议沸腾,几大部落首领皆言你宋人用心险恶,欲乱我经济根基!”

“其三!”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愤怒,从怀中掏出一块色彩斑斓的织物,猛地抖开,“此物乃你宋商贩卖于我西夏贵女的所谓‘苏杭最新锦缎’,声称水火不侵,色泽永驻!结果一场小雨,便褪色如染坊污水,将我贵女衣裙尽毁!此等行径,与欺诈何异?莫非你大宋已沦落到靠此等劣货,来维持国库了吗?!”

(承)

野利昌的指控,一条比一条尖锐,尤其是第三条,直接将大宋的商贸信誉踩在了脚下。殿内群臣顿时哗然。

保守派的官员们,尤其是之前就对柳七娘和商业扩张不满的御史们,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和“引火烧身”的表情。有人窃窃私语:“早就说过,与民争利,放任商贾横行,必生事端!”“如今惹得西夏前来问罪,看陛下如何收场!”

改革派的官员则面露忧色,他们隐约知道边境的经济活动有官家的默许甚至推动,但没想到会引发如此直接的外交冲突。

赵祯心中明镜似的。第一条,茶叶丝绸涨价和短缺,是他授意柳七娘暗中操控边境大宗商品流通,进行的经济试探。第二条,收购牛羊皮货,是柳七娘商队执行“原材料反倾销”策略,削弱西夏的战略物资储备。至于第三条……那劣质锦缎,他确实不知情,很可能是某些见利忘义的好商,打着柳七娘麾下商队的旗号干的“好事”,或者是柳七娘故意抛出的“毒丸”策略,用以扰乱西夏上层社会对宋货的信任?

无论原因如何,此刻野利昌站在这里,就是实实在在的危机。一个处理不好,不仅前期经济战的成果可能付诸东流,甚至可能引发边境军事冲突。

赵祯没有立刻回答,他目光扫过群臣,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最后定格在站在文官队列中,神色自若的柳七娘身上。柳七娘感受到他的目光,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眼神平静,示意他一切尽在掌握。

赵祯心中稍定,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刻意的疑惑:“野利使者,你所言之事,朕已知悉。不过,使者所言,似乎有些……误解。”

(转)

“误解?”野利昌冷笑一声,“事实俱在,何来误解?”

赵祯不慌不忙,开始发挥他“诡辩”的特长:“使者所言第一条,茶丝价格上涨。我大宋物产丰饶,然天时不定,今年江南茶区产量确有减少,物以稀为贵,此乃市场常情,并非我朝有意刁难。况且,据朕所知,你西夏境内的青盐、骏马,价格近年不也涨了不少吗?莫非也是贵国主有意为之?”

他巧妙地将问题抛了回去,用“市场常情”掩盖了人为操控。

不等野利昌反驳,赵祯继续道:“至于第二条,商队入你境内收购货物。我大宋商贾,遵循的乃是‘公平买卖,自愿交易’的原则。你西夏牧民自愿将牛羊皮货卖与我宋商,换取他们所需之物,此乃两厢情愿之事,何来‘乱你根基’之说?莫非贵国连子民与谁交易都要强行干涉?这似乎……并非仁政之道啊。”

他偷换概念,将经济渗透说成了自由市场行为,还暗戳戳地指责西夏统治不仁。

野利昌被这番强词夺理气得脸色发红,刚要开口,赵祯却话锋一转,指向了最关键也最搞笑的第三条。

“至于这锦缎褪色之事……”赵祯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无奈”与“同情”,“野利使者,朕不得不提醒你,你恐怕是上了奸商的当了。”

他招了招手,陈忠和立刻会意,命小黄门取来几匹真正的苏杭顶级锦缎,在殿中展开,光华流转,质地精良。

“此乃我大宋官营织造局所出之上品锦缎,方可代表我大宋工艺水准。”赵祯指着那劣质锦缎,痛心疾首地说,“使者手中此物,色泽浮艳,质地粗疏,一看便是民间小作坊仿制的劣等货色,专为欺骗那些……呃,见识不足、又贪图便宜之人。我大宋对此等奸商亦是深恶痛绝,一直在严厉打击。没想到,竟流窜到贵国,坑蒙拐骗,实在可恨!此事,朕定会严查,给贵国受害贵女一个交代!”

赵祯一番话,把自己和朝廷撇得干干净净,把责任全推给了“民间奸商”和西夏买家“贪图便宜”、“见识不足”。殿中一些憋着笑的大臣,肩膀已经开始微微抖动。这陛下,甩得一手好锅!

野利昌被噎得说不出话,脸憋成了猪肝色。他明知赵祯在诡辩,却一时找不到有力的证据和言辞来反驳。

(合)

眼看气氛被自己搅浑,主动权渐渐回到手中,赵祯决定抛出他蓄谋已久的“大招”。他站起身,走到御阶前,做出一副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姿态:

“野利使者,宋夏之间,虽有盟约,但此类商贸摩擦,终究难免,伤及两国和气,实非朕所愿。朕有一策,或可一劳永逸,解决此类问题,更能使两国百姓共享太平之利。”

他顿了顿,看着野利昌和满朝文武疑惑的目光,掷地有声地抛出了一个在这个时代石破天惊的概念:

“朕提议,在边境设立‘宋夏自由贸易区’!”

“何谓‘自由贸易区’?”赵祯开始画大饼,“即在此特定区域内,取消大部分货物关税及其他贸易限制,允许两国商贾自由往来、公平交易。我方提供茶叶、丝绸、瓷器、书籍,贵方提供青盐、骏马、牛羊、毛皮……所有交易,明码标价,官署监督,杜绝欺诈!如此,既可繁荣边境,充盈两国国库,又可减少摩擦,增进理解,岂不美哉?”

这番超越时代的话语,如同天书般砸在朝堂之上。大部分官员,包括欧阳修、司马光在内,都听得云里雾里,但又隐隐觉得,似乎……有点道理?

野利昌更是完全懵了。“自由……贸易区?”他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汇,本能地觉得这可能是宋人的又一个阴谋,但赵祯描绘的“共享太平之利”的前景,又让他无法立刻严词拒绝。他此来的目的是施压和问责,没想到对方不但轻松化解,还反手抛出一个他完全不懂,但听起来很厉害的建议。

“……此事,关系重大,外臣……需禀明国主,由国主定夺。”野利昌的气势彻底被压了下去,只能采用拖字诀。

赵祯满意地点点头:“理应如此。使者可将在下之意,详细转达贵国主。朕,静候佳音。”

这场突如其来的外交风波,看似被赵祯用一连串的“市场常情”、“自由买卖”、“打击奸商”和“自由贸易区”的组合拳,暂时压制了下去。

(悬念)

退朝之后,赵祯刚回到后宫,还没来得及换下繁重的朝服,陈忠和便又匆匆来报,脸色比之前更加凝重:

“陛下,皇城司密报。野利昌回到驿馆后,并未立刻书写奏报,而是……秘密会见了我朝一位官员。”

赵祯眼神一凛:“谁?”

陈忠和压低声音,吐出一个名字。

赵祯闻言,瞳孔骤然收缩,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是他?!他怎么会和西夏使者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