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吴三桂称帝 > 第222章 多尔衮的毒计,百姓为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2章 多尔衮的毒计,百姓为质

通州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北伐大军的旌旗已如潮水般涌向北京近郊。三日休整让十万步兵、五万骑兵、三万水师完成了最后的战力整合,北门外的平原上,连绵的营帐如同蛰伏的巨兽,黑甲士兵往来穿梭,甲叶碰撞声清脆刺耳,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凝重。

吴三桂在中军大帐内刚与沈落雁、纳兰沁敲定攻城前的最后部署,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斥候翻身下马,神色凝重地闯入:“将军!北京城头有变!多尔衮将城中百姓驱赶到了城墙内侧,扬言我军若敢攻城,便屠尽全城汉人!”

“什么?”吴三桂猛地拍案而起,眼中瞬间燃起怒火。他快步走出中军帐,翻身上马,率领亲卫疾驰至北门城外的高坡上。极目远眺,巍峨的北京城墙之上,果然密密麻麻挤满了百姓,老弱妇孺被清军士兵用刀枪逼着,蜷缩在城头堞口内侧,哭声、哀求声顺着风飘过来,像一把把钝刀,割在每一位北伐军将士的心上。

城墙之上,多尔衮身披黑甲,手持马鞭,站在城楼最高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城下的北伐大军。他身后的清军士兵刀出鞘、箭上弦,一个个面色狰狞,时不时用刀柄敲打百姓的脊背,逼迫他们朝着城下哭喊,那凄惨的景象,让不少北伐军将士握紧的兵器微微颤抖,脸上露出不忍之色。

“吴三桂!”多尔衮的声音通过扩音的铜喇叭传遍战场,带着一丝阴狠的得意,“本王知道你向来标榜‘善待百姓’,如今你的父老乡亲都在这城头上,你若敢下令攻城,便是亲手葬送他们的性命!要么立即撤军,退回山海关,本王可饶你不死;要么,就让这北京城里的汉人,为你陪葬!”

随着多尔衮的话音落下,城头上的清军士兵纷纷举起刀枪,架在百姓的脖颈上,哭声顿时变得更加凄厉。北伐军阵中,不少将士脸上露出犹豫之色,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他们大多是北方汉人,亲眼目睹清军入关后的烧杀抢掠,对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如今看着同胞被当作人质,攻城的念头瞬间动摇。

“卑鄙小人!”身旁的纳兰沁气得浑身发抖,银牙紧咬,“多尔衮这是黔驴技穷,才出此下三滥的手段!”

吴三桂死死盯着城头,拳头紧握,指节泛白。穿越之初,他在山海关面临绝境,如今兵临北京,眼看着就要推翻清廷,恢复汉家河山,却被多尔衮用百姓性命牵制。他清楚,北伐大军之所以能一路势如破竹,除了精良的装备和严明的军纪,更重要的是民心所向。若是不顾百姓死活强行攻城,纵然拿下北京,也会失去民心,日后的统治必将动荡不安。可若是撤军,之前的所有牺牲都将付诸东流,清廷得以喘息,华夏又将陷入无尽的战乱。

“将军,不能攻城啊!”一名老兵忍不住高声喊道,“城头上都是百姓,我们不能杀自己人!”

“是啊将军,想想办法,救救那些百姓!”越来越多的将士附和起来,军心开始浮动。

吴三桂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转身对亲卫下令:“传我将令,全军后撤三里,暂缓攻城!”

军令下达,北伐大军缓缓后退,城头上的哭声稍稍减弱,但多尔衮脸上的得意却更甚。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算是掐中了吴三桂的软肋。

退回中军大帐,众将纷纷涌入,个个面带愤懑。穆青岚按捺不住怒火,高声道:“将军!多尔衮如此猖獗,我们岂能被他牵制?末将愿率敢死队强行攻城,定能在他屠城之前拿下城头!”

“不可!”沈落雁立即出言阻止,“西门城墙高达三丈,护城河宽达五丈,清军防备严密,强行攻城必然伤亡惨重。更何况,多尔衮既然敢用百姓为质,必然早有准备,一旦我军攻城,他定会立即下令屠城,到时候我们损失的不仅是将士,更是民心!”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多尔衮嚣张?”慕容雪手握长枪,枪尖几乎要戳到地上,“难道我们就这样撤军,让之前的心血白费?”

帐内顿时陷入沉默,众将你看我我看你,都没了主意。吴三桂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目光扫过帐内众人,最终落在沈落雁身上:“落雁,你素有谋略,可有破解之法?”

沈落雁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缓缓开口:“多尔衮此举看似狠毒,实则暴露了他的心虚。清军经过通州一战,兵力损耗过半,如今固守北京,粮草匮乏,士气低落,他之所以用百姓为质,就是怕我军全力攻城,他支撑不住。既然他拿百姓做文章,我们便从百姓身上破局!”

“哦?详细说说!”吴三桂精神一振。

“第一,”沈落雁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多尔衮扬言屠城,实则是色厉内荏。城中百姓大多是汉人,对清廷本就怨恨,若是我们派人潜入城中,张贴告示,告知百姓大军定会保全他们的性命,让他们不要恐慌,同时悬赏捉拿多尔衮及其亲信,许诺高官厚禄,必然能分化清军内部,动摇民心。”

“第二,”她继续说道,“苏姑娘麾下的情报网遍布北方,可联络城中反清义士,让他们暗中串联,等待攻城时机。一旦我们发起进攻,义士们在城中放火制造混乱,保护百姓转移,同时袭击清军粮道和防御设施,里应外合,定能打乱多尔衮的部署。”

“第三,”沈落雁看向吴三桂,“我们表面上暂缓攻城,做出投鼠忌器的样子,麻痹多尔衮,让他放松警惕。暗地里却加紧筹备,等待城中民心松动、内应就绪,再突然发起攻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吴三桂听完,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当即拍板:“好!就按落雁的计策行事!苏凝香!”

“属下在!”苏凝香应声出列,一身劲装,眼神锐利。

“命你立即挑选精锐情报人员,乔装潜入北京城中,务必在三日内完成布告张贴、安抚民心、联络义士的任务!切记,小心行事,不可暴露!”

“属下遵命!”苏凝香躬身领命,转身快步离去,眼中带着十足的自信。她麾下的情报人员个个身怀绝技,潜入城中并非难事,更何况,北京城中的反清义士早已与他们有过联络,只待一声令下。

“穆青岚、慕容雪!”吴三桂又看向两位女将。

“末将在!”两人齐声应道。

“你们二人各率本部人马,加紧训练攻城战术,同时多备云梯、攻城锤等器械,随时做好攻城准备。另外,密切监视北京各城门的清军动向,一旦城中有异动,立即禀报!”

“遵令!”

众将纷纷领命离去,中军大帐内只剩下吴三桂和沈落雁。吴三桂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北京的位置上,语气沉重地说:“落雁,你说,我们真的能在不伤害百姓的前提下,拿下北京吗?”

沈落雁走到他身边,轻声安慰道:“将军放心,民心向背,早已注定。多尔衮用百姓为质,只会让百姓更加怨恨清廷,反而会坚定他们支持我们的决心。苏姑娘办事可靠,城中义士也盼着我们早日入城,不出三日,必有佳音。”

吴三桂点了点头,心中的焦虑稍稍缓解。他看向城头的方向,心中暗下决心:多尔衮,你这毒计,终究救不了你,更救不了濒临覆灭的清廷!今日你用百姓要挟我,他日我定要让你血债血偿!

夜幕降临,北京城外的北伐军营帐灯火通明,将士们虽然暂缓攻城,但训练的呐喊声依旧响彻夜空。而北京城内,苏凝香派出的情报人员已经悄然潜入,他们乔装成小贩、乞丐、流民,在大街小巷张贴告示,向百姓传递北伐大军的消息。

“北伐大军吊民伐罪,必护百姓周全!凡协助大军拿下北京者,赏白银百两,免徭役三年!捉拿多尔衮亲信者,封官加爵!”

一张张告示如同暗夜中的星火,迅速在城中蔓延。百姓们看到告示,原本绝望的心中燃起了希望,哭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无声的期盼。而清军内部,不少士兵看到告示后,脸上露出犹豫之色,尤其是那些汉人降兵,更是人心惶惶,开始暗中盘算自己的退路。

摄政王府内,多尔衮得知北伐军暂缓攻城,心中暗自得意,以为自己的计策起到了效果。他正与亲信商议如何进一步逼迫吴三桂撤军,突然有人来报,说城中出现大量北伐军的告示,百姓人心浮动,甚至有士兵私下议论投降之事。

“废物!一群废物!”多尔衮勃然大怒,猛地将桌上的茶杯摔在地上,“立即下令,全城搜捕,凡是张贴告示者,格杀勿论!另外,加强城防巡逻,严密监视百姓动向,谁敢私通北伐军,满门抄斩!”

军令一下,清军士兵在城中大肆搜捕,一时间人心惶惶。但苏凝香的情报人员早已做好准备,他们分散潜伏,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与百姓的暗中掩护,一次次躲过清军的搜捕,反而趁机联络了更多的反清义士,约定三日后深夜,在城中各处放火,配合北伐大军攻城。

夜色渐深,北京城内暗流涌动,一场围绕着民心与生死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城外的北伐军营中,吴三桂站在帐外,望着北京城中微弱的灯火,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坚定。他知道,三日后,必将是一场决定华夏命运的血战,而这一次,他必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