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吴三桂称帝 > 第221章 兵临城下,帝都对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1章 兵临城下,帝都对峙

通州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凛冽的北风卷着残冬的寒意,掠过华北平原,直扑百里之外的帝都北京。三万骑兵踏着晨霜开路,马蹄声沉稳如雷,碾碎了旷野的寂静,其后是十万步兵组成的钢铁洪流,旌旗蔽日,甲胄如潮,最后方则是三万水师战船,沿着永定河逆流而上,帆影连天,气势磅礴。

这是北伐大军最精锐的力量,历经济南、天津、通州数战淬炼,早已是一支能征善战、所向披靡的雄师。吴三桂身披玄色龙纹重铠,腰悬七星宝剑,立马于中军大旗之下,目光穿透薄雾,落在前方那座巍峨的都城之上。

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如同镶嵌在帝都皇冠上的宝石,却掩不住那份被围困的惶惶不安。城墙高耸入云,绵延数十里,箭楼林立,垛口密布,此刻已被清军严阵以待,恍如一头蛰伏的巨兽,做着最后的挣扎。

“陛下,前锋部队已抵达北京北门,穆将军、慕容将军派人传回消息,清军已紧闭城门,城头布满守军,防御极为严密。”亲卫统领吴应麒策马上前,沉声禀报。

吴三桂缓缓颔首,勒住缰绳,胯下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似乎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战氛围。他抬手抚过胸前的铠甲,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闪过穿越之初的画面——山海关上,内有李自成大顺军虎视眈眈,外有多尔衮清军步步紧逼,那时的吴三桂,不过是个腹背受敌、进退两难的明朝总兵,随时可能落得个身败名裂、尸骨无存的下场。

谁能想到,短短数年,他竟能率领大军,兵临这座象征天下权柄的帝都之下,即将亲手终结一个王朝的统治,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

“传我命令,大军在北门城外十里处扎营,不得擅自靠近城墙,以免遭清军弓弩袭击。”吴三桂沉声下令,声音透过寒风,清晰地传遍中军,“穆青岚、慕容雪率骑兵在北门外围警戒,防止清军出城突袭;凌霜率水师继续沿永定河推进,封锁北京水路,断绝清军从水路突围的可能;其余各部,就地休整,清点军械粮草,做好攻城准备。”

“遵命!”众将领齐声应道,军令如流水般传达下去,庞大的军队有条不紊地展开行动,营帐一座座拔地而起,很快便在旷野上形成了连绵不绝的营垒,与城中的清军遥遥对峙。

吴三桂翻身下马,在沈落雁、纳兰沁的陪同下,登上一处高坡,再次遥望北京城墙。沈落雁一身素色戎装,长发束起,露出清丽而坚毅的脸庞,她手中握着一卷地图,正是纳兰沁根据记忆绘制的北京防御详图。

“多尔衮果然是孤注一掷了。”沈落雁轻声开口,目光落在城墙之上,“你看,城外的民房已被尽数拆毁,显然是为了扫清射界,防止我军利用民房掩护攻城;城头之上,滚石、火油、弩箭堆积如山,守军密布,连城角的暗堡都已启用,这是要与我们打一场玉石俱焚的守城战。”

吴三桂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多尔衮是清军之中最具谋略与魄力的将领,此人不死,北方永无宁日。如今他困守北京,已是穷途末路,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拼死抵抗,这场攻城战,绝不会轻松。

“纳兰姑娘,你久居北京,熟悉城中防御布局,说说你的看法。”吴三桂转向身边的纳兰沁,语气中带着几分征询。

纳兰沁上前一步,指着地图,语气笃定地分析道:“陛下,沈军师所言极是。北京城墙高大坚固,共有内、外两重城郭,防御体系极为完善。其中,北门是清军主力所在,由镶黄旗统领谭泰驻守,兵力约三万,城防最为严密,且北门正对开阔平原,不利于我军隐蔽推进,强行攻城,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

她顿了顿,指尖移向地图西侧:“相比之下,西门的防守相对薄弱。西门外靠近护城河,清军虽也有重兵驻守,但水师可以沿永定河抵达西门外侧,以炮火支援攻城;且西门内侧多为居民区,街道狭窄,清军主力难以展开,一旦我军突破城门,便可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向城中推进。”

沈落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纳兰姑娘所言甚是。北门虽为清军主力,但也正是其防御重心,我们若将主攻方向放在西门,出其不意,必能收到奇效。不过,多尔衮老奸巨猾,我们也需防备他识破计谋,在西门设下埋伏。”

“军师顾虑周全。”吴三桂沉声说道,“不过,如今我们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无论多尔衮有何计谋,我们都有应对之力。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攻城策略,打破僵局,攻克北京,彻底覆灭清军。”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策马疾驰而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陛下,城中清军有异动!多尔衮下令将城中百姓驱赶到城头内侧,扬言若我军攻城,便屠尽城中汉人,以此要挟我军!”

“什么?!”吴三桂脸色骤变,猛地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滔天怒火,“多尔衮!竟敢如此卑劣!拿百姓性命做挡箭牌,简直丧心病狂!”

沈落雁也是脸色一沉,秀眉紧蹙:“这是多尔衮的毒计。他知晓我军善待百姓,不忍伤及无辜,便想用这种方式动摇我军军心,拖延攻城时间。城头上百姓众多,若我们强行攻城,必然会伤及无辜,届时不仅会背负骂名,将士们的士气也会受到影响。”

纳兰沁咬牙切齿:“多尔衮此举,真是丢尽了清军的脸面!城中百姓多为汉人,他竟如此狠心,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吴三桂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怒火。他知道,多尔衮这一步棋,确实击中了他的软肋。他起兵的初衷,便是为了“保关安民、复汉家天下”,若为了攻克北京,而让城中百姓惨遭屠戮,那他与多尔衮、李自成之流,又有何异?

“走,随我去北门城外看看。”吴三桂翻身上马,语气冰冷,“我倒要看看,多尔衮究竟有何能耐,竟敢如此嚣张!”

沈落雁、纳兰沁连忙跟上,一行人策马直奔北门。远远望去,北门城头之上,果然挤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男女老少,皆是一脸惶恐,哭声、哀求声顺着风飘过来,刺痛着每个人的耳膜。清军士兵手持刀枪,将百姓们驱赶到城头内侧,眼神凶狠,如临大敌。

北伐军将士们见状,纷纷面露不忍之色,低声议论起来,攻城的意愿明显受到了影响。

吴三桂勒住战马,望着城头上绝望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了山海关下,那些为了保卫家园而牺牲的百姓;想起了沿途收复城池时,百姓们夹道欢迎的场景;想起了自己许下的“还汉家河山清明,让百姓安居乐业”的誓言。

“将士们!”吴三桂突然开口,声音洪亮,透过寒风,传遍整个军营,“多尔衮狼子野心,残暴不仁,竟拿百姓性命做挡箭牌,此等卑劣行径,天人共愤!但你们记住,我们北伐,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不是为了杀戮!”

他抬手,指向城头:“城头上的百姓,都是我们的同胞,是我们誓死要保护的对象!今日,我吴三桂在此立誓,必将攻克北京,诛杀多尔衮,保全城中百姓,还汉家河山一个太平!”

“诛杀多尔衮!保全百姓!还我太平!”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原本低落的士气瞬间高涨起来,眼中重新燃起了熊熊斗志。

城头上的多尔衮,通过望远镜看到了这一幕,脸色愈发阴沉。他没想到,吴三桂竟能如此轻易地稳定军心,这让他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

“王爷,北伐军士气高涨,我们该怎么办?”身边的谭泰低声问道。

多尔衮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怎么办?死守!我倒要看看,吴三桂是选择攻城,背负屠城的骂名,还是选择退兵,错失攻克北京的良机!传令下去,加强城头防御,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若有百姓敢闹事,格杀勿论!”

“遵命!”谭泰应声退下。

多尔衮望着城外连绵的北伐军营垒,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丝无力感。他知道,北京之战,将是他与吴三桂的终极对决,败则身死国灭,胜则或许能挽回清军的颓势。

城外,吴三桂放下望远镜,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沈军师,纳兰姑娘,”他转身说道,“多尔衮想用百姓牵制我们,我们偏不如他所愿。传令下去,大军原地休整,同时派人与城中百姓联络,告知他们,大军定会保全他们的性命,让他们不要惊慌,等待我们攻城救援。另外,加紧制定攻城策略,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北京,诛杀多尔衮!”

“遵命!”沈落雁、纳兰沁齐声应道。

寒风依旧凛冽,吹动着北伐军的大旗,也吹动着城头上百姓们惶恐的发丝。北京城外,两军对峙,气氛凝重到了极点,一场决定华夏命运的终极决战,已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吴三桂站在高坡之上,望着那座巍峨的帝都,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攻克北京,终结乱世,开创属于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