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延舟那句“很高兴,能再次这样和你面对面说话”,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林知意的心湖里荡开了层层叠叠、久久不散的涟漪。它太过突然,又太过真诚,瞬间剥离了所有商业会谈的外衣,露出了内里柔软而复杂的情感核心。
林知意几乎是有些仓促地移开了与他对视的目光,低头去拿自己的公文包,借此掩饰那一瞬间的失态。指尖触及冰凉的皮面,带来一丝现实的清醒。
“我也是。”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响起,比预想中要平稳一些,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那平静之下暗藏着怎样的暗流。这句回应并非全然客套,在抛开过往恩怨与当下利益的复杂纠葛后,仅仅是作为两个曾经深刻了解过的个体,能够再次心平气和地坐在这里,本身也确实算得上……值得庆幸。
她没有再多说什么,也没有去看陆延舟听到这句回应后的表情。
“我送你。”陆延舟站起身,动作自然,仿佛这只是理所应当的流程。
“不用了,”林知意立刻拒绝,语气果断,“我叫了车,很方便。”
她需要空间,需要独自消化刚才发生的一切。从极具诱惑力的商业合作提案,到他出乎意料的坦诚道歉,再到最后那句直击心灵的感慨……信息量太大,情感浓度太高,她必须立刻从与他共处的这个气场中抽离出来,才能进行冷静的思考。
陆延舟看着她,没有坚持。他了解她的独立,也明白她此刻需要距离。他只是点了点头:“好,路上小心。”
“再见,陆总。”林知意重新拾起了那个疏离的称呼,仿佛要将刚才那一瞬间的感性拉回安全的界限之内。她拎起公文包,转身,步伐从容地向着咖啡厅门口走去,脊背挺得笔直,没有回头。
直到走进直达一楼的电梯,金属门缓缓合上,隔绝了外面那个充满他气息的空间,林知意才仿佛卸下千斤重担般,轻轻靠在了冰凉的轿厢壁上,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了一口气。
电梯平稳下行,失重感轻微传来。她看着跳动的楼层数字,脑子里却反复回放着刚才的画面,尤其是陆延舟最后看她的那个眼神——深邃,复杂,带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近乎脆弱的坦诚。
他真的变了?还是更高级的、以退为进的策略?
她无法确定。
* * *
回到位于市中心的高档服务式公寓,林知意甩掉高跟鞋,赤脚踩在柔软的地毯上。她没有开灯,任由窗外渐浓的暮色将自己包裹。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如同散落在地上的繁星,却无法照亮她此刻纷乱的内心。
她给自己倒了一杯冰水,一口气喝了半杯,冰冷的液体划过喉咙,稍微压制了那股莫名的燥热。
然后,她走到书桌前,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照着她的脸,一片肃然。
她没有立刻去处理邮件或审视那三份邀约,而是新建了一个空白文档。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然后开始快速敲击,将今天与陆延舟会面的关键信息,客观地、不带感情色彩地罗列下来:
1. **合作提议:** 独立事业部,全权负责(研发、团队、资源),总部支持不干涉。
2. **条件评估:** 自主权极高,战略契合度(需进一步核实),资源背书(延舟科技平台)。
3. **对方态度:** 承认过去错误(特指最后一次冲突),表达反思,强调“伙伴”关系。
4. **潜在风险:** a) 过往情感纠葛可能影响判断及引发舆论;b) 其承诺的“不干涉”能否在具体执行中完全兑现(历史教训);c) 个人品牌可能与“延舟科技”深度绑定,独立性受损(外界视角)。
5. **个人感受:** ……
敲到第五点,她的手指停了下来。
个人感受?
她闭上眼,眼前浮现的是陆延舟谈及反思时微蹙的眉头,是他说“很高兴”时眼底那一抹难以伪装的微光。心脏某个角落,似乎被什么东西轻轻触碰了一下,带着酸涩的暖意,又带着警惕的刺痛。
她强迫自己睁开眼,删掉了第五点。
不能依靠感受。感受是变量,是陷阱。她必须依靠逻辑和利益分析。
她调出“延舟科技”近一年的财报、公开的战略发布会视频、以及几个核心项目的技术白皮书,开始深入研究。她需要验证他所说的“战略契合”是否属实,需要评估他提出的那个独立事业部,在“延舟科技”现有的体系内,是否真的具备独立生长的土壤和空间,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原有官僚体系或资源争夺的掣肘。
同时,她也再次将那三家邀约的文件摊开,进行横向对比。
国家实验室:稳定,崇高,资源顶级,但体制内的束缚可能也存在,且更偏向基础研究,与她希望推动技术快速商业化落地的初衷或许有偏差。
星海科技:平台巨大,资源近乎无限,商业前景广阔,但同样,巨头内部的派系林立、流程复杂也是众所周知,她能否在那样的庞然大物中,真正保持她所珍视的决策效率和创新自由度?
洞察资本:自由,充满无限可能,完全由她主导,但风险自担,且资本逐利的本性,在面临压力时是否会改变“不干涉”的承诺,也是未知数。
而陆延舟的提案,似乎奇妙地处在了一个中间位置——既有平台的资源和支持,又承诺了极高的自主权。像是一个建立在巨轮之上的独立王国。
但这承诺的基石是什么?是他陆延舟个人的信誉和掌控力。
这恰恰是林知意最不确定的一点。
* * *
接下来的两天,林知意将自己沉浸在大量的资料分析和业界信息收集中。她动用了自己的人脉,侧面了解“延舟科技”近期的内部变革情况,尤其是陆延舟在推动改革时遇到的阻力和最终的成果。
反馈回来的信息,让她有些惊讶。
多位消息源证实,陆延舟在过去几个月里,确实以强硬手腕推动了一系列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核心就是“去中心化”和“激发创新活力”,甚至不惜与几位固守旧有利益的元老级人物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促成了一部分人的离开或退居二线。他甚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公开提出,公司需要“刮骨疗毒”,拥抱变化,否则将被时代淘汰。
这些信息,与他所说的“反思”和“改变”是吻合的。
他并非空口白话。
这天晚上,她正对着一堆资料蹙眉沉思,手机响了起来。是沈清澜,她为数不多的、可以交心的朋友之一,也是少数清楚她与陆延舟全部过往的人。
“怎么样,林大学者?被各路神仙追捧的感觉如何?”沈清澜的声音带着戏谑的笑意从听筒传来。
林知意揉了揉眉心,靠在沙发上,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别取笑我了,正头疼呢。”
“哦?看来选择太多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啊。跟我说说,进行到哪一步了?国家队,星海,还是那个神秘的资本?”沈清澜饶有兴致地问。
林知意沉默了几秒,然后轻声说:“还有第四个选项。”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瞬,随即沈清澜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带着难以置信:“等等!你别告诉我……是陆延舟?!”
“嗯。”林知意应了一声,将陆延舟的提议简单概括了一下。
沈清澜听完,倒吸一口凉气:“独立事业部?全权负责?他这是……下血本了啊!等等,他这什么意思?是想借你的技术和名气给他的公司镀金,还是……想借机重修旧好?”
“我不知道。”林知意坦白道,声音里带着迷茫,“他承认了过去的错误,说反思了很多。态度很……诚恳。”
“诚恳?”沈清澜嗤笑一声,“林知意同志,你可别忘了当年他是怎么‘诚恳’地认为他的安排就是对你好,结果差点把你憋屈死的!还有那个什么鬼附属协议!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尤其是在商场上混成精的男人!”
好友的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林知意心中那层不确定的薄膜,露出了底下依然存在的疑虑和伤痕。
“我知道。”林知意叹了口气,“所以我没答应,我说需要考虑。”
“必须慎重!”沈清澜语气严肃起来,“知意,你走到今天不容易,是靠自己实打实拼出来的。不能再轻易把自己交到任何人手里,尤其是曾经让你栽过跟头的人。工作是工作,感情是感情,就算他现在表现得再真诚,谁能保证在巨大的利益或者压力面前,他不会再次选择牺牲你的独立性来保全大局?”
沈清澜的话,字字句句都敲在林知意最担心的地方。
“我明白。”林知意深吸一口气,“我会仔细评估所有的风险和收益。”
“嗯,你明白就好。反正,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只是……”沈清澜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心疼,“只是不希望你再受伤了。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感情上。”
挂断电话,公寓里重新陷入一片寂静。
沈清澜的话在她耳边回响。是啊,信任一旦破裂,重建需要太多的证据和时间。陆延舟的道歉和反思是第一步,他提出的优厚条件是第二步,但这远远不够。
她需要看到更多,需要确保机制而不仅仅是依赖个人的承诺。
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 * *
又过了两天,林知意主动给陆延舟发了一条信息,约他第二次见面,地点依旧定在“云顶”咖啡厅。
这一次,她提前到了。
当陆延舟在侍者的引领下走过来时,看到已经安然坐在那里,神情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决然的林知意时,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讶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常态。
“林博士。”他依旧是那副沉稳的模样,在她对面坐下。
“陆总。”林知意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关于您之前的提议,我考虑过了。”
陆延舟身体微微前倾,做出认真倾听的姿态:“请讲。”
林知意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不是合同,而是她这几天草拟的一份详细的《合作框架构想》。她将文件推到他面前。
“我可以考虑加入延舟科技,负责新事业部的筹建。”她开口,声音清晰而冷静,“但是,有几个前提条件。”
陆延舟没有去看那份文件,目光始终落在她脸上,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第一,事业部的独立性必须写入公司章程,并设立独立的决策委员会,我拥有一票否决权。总部任何形式的‘支持’或‘协同’,必须经过委员会审议批准,我拥有最终决定权。”她的条件,比他自己提出的更加严苛,几乎是将“不干涉”原则用制度的形式铁板钉钉地固定下来。
陆延舟眼神微动,但没有打断。
“第二,事业部初期投入资金、资源,需要明确额度并一次性划拨到位,后续资金根据独立核算的业绩由事业部自负盈亏,与总部财务分离。”
“第三,关于技术成果的归属与商业化收益分配,需要明确的、对我方有利的条款。”
她一条条地说下去,每一条都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独立性和利益,将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这些条件,近乎于在“延舟科技”内部建立一个拥有高度自治权的“国中之国”。
她说完了,空气再次安静下来。她看着陆延舟,等待着他的反应。是讨价还价?是觉得她要求过分而拒绝?还是……
陆延舟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不悦或者惊讶的表情。直到她全部说完,他才缓缓伸出手,拿起了那份《合作框架构想》,低头,认真地翻阅起来。
他的手指修长,翻动纸页的动作沉稳而专注。阳光透过玻璃,在他低垂的眼睫上投下一小片阴影。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林知意的心,随着他沉默的阅读,微微提了起来。她设想了各种他可能的反应,甚至准备好了应对他质疑和反驳的说辞。
终于,他翻完了最后一页。
他抬起头,将文件轻轻放回桌面。
然后,他看向了林知意。
没有犹豫,没有质疑,他的嘴角,在她几乎以为自己眼花了的情况下,缓缓地、清晰地勾起了一抹极淡、却无比真实的弧度。
那不是一个商人权衡利弊后的笑容,也不是一个上位者施舍般的认可。
那是一个……仿佛卸下了某种重担,带着由衷的欣赏,甚至是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的目光与她相遇,深邃的眼底仿佛有星光碎开,温暖而明亮。
“好。”他开口,只有一个字,却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
“你的条件,”他看着她,笑容未减,语气平和而坚定,“我全部接受。”
那一瞬间,林知意怔住了。
她预想了所有的博弈和交锋,却唯独没有预想到,他会如此干脆利落地,全盘接受她这些近乎“苛刻”的条件。
没有讨价还价,没有一丝迟疑。
他就这样笑着,看着她,眼神清澈而坦荡,仿佛在说:看,这就是我的诚意。这就是我所说的,平等的伙伴。
窗外,秋日午后的阳光正好,金辉洒满桌面,也落在他们两人身上。
林知意看着对面那个男人,看着他脸上那抹罕见的、真实的笑容,看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与肯定。
她心中那座用理智和警惕筑起的高墙,仿佛在那一刻,被这阳光和笑容,融化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涌上心头,有惊讶,有释然,有一丝不敢置信,还有……一丝微小的、却无法忽视的暖流。
她看着他,过了好几秒,紧绷的唇角,也终于不受控制地、微微向上弯起了一个极浅的弧度。
不是公式化的,不是客套的。
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带着些许感慨和难以置信的……
**相视一笑。**
所有的试探,所有的顾虑,仿佛都在这无声的笑容中,暂时地、轻盈地消散了。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带着沉重过去的前任恋人,也不是斤斤计较的谈判对手。
他们是两个彼此认可其能力和价值的个体,在为一个充满挑战与可能的未来,达成了一份基于尊重和信任的盟约。
棋局,进入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