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韩府庭院中的菊花开得正盛。清晖院内,墨兰刚将今日的庶务处理妥当,便见露种轻步进来,低声禀报了盛家传来的两桩消息:一是如兰与国子监祭酒家嫡次子的婚事已正式定下,择吉日纳采;二是威北侯府张桂芬与澄园明兰双双诊出喜脉,成为汴京权贵圈一时热议的话题。
墨兰执起手边的青瓷茶盏,氤氲热气模糊了她沉静的眉眼。她并未立刻言语,体内青莲本源带来的心神稳定,让她能从容消化这些信息,并迅速洞察其下的暗流。
如兰的婚事,她早已料到。那祭酒公子性情疏阔,不慕权势,与如兰天真烂漫的性子倒是相得益彰。这门亲事虽不显赫,却安稳自在,于如今的如兰,乃至经过整顿后的盛家而言,都是极好的选择。她甚至能想象到,如兰未来不必如自己这般在清流门第中步步为营,也不必如明兰那般在侯府深院里劳心费神,或许能过得比她们都更舒心快活。思及此,她唇角微扬,露出一丝真心实意的浅笑。
而明兰与张桂芬同时有孕……墨兰眸光微凝。威北侯府妻妾争锋的暗流她早有耳闻,如今嫡妻有孕,那位仗着姐姐救驾之恩、得了“同品诰命”的小邹氏,岂会安分?明兰此胎若在侯府风波中有所牵扯……念头一转,她又缓缓释然。明兰素来机敏,如今更有顾廷烨护着,自有其生存之道,无需她过多忧心。
书海潜修,本源润心
将这些外界的纷扰暂且搁下,墨兰的心神便转向了真正令她沉醉之地——韩府的藏书阁。
得了婆母韩太夫人允准,她如今已是此间的常客。这日午后,她再次踏入这片静谧的天地。高大的书架承载着无数典籍,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与淡淡樟木气息,阳光透过高窗,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轻车熟路地穿行其间。今日,她先取了一卷《礼记》,于窗边梨木案前坐下,细读其中关于宗法、祭祀的篇章。韩家清流门第,最重礼法规矩,透彻理解这些,有助于她更好地持身立世。青莲本源带来的思维清晰与极佳专注力,让她能迅速捕捉文字背后的深意,许多微言大义,往往能心领神会,甚至结合韩府现状,生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读罢《礼记》,她又寻来一本《神农本草经》。指尖抚过泛黄的书页,她的阅读带着一种探索自身奥秘的意味。青莲本源持续优化着她的身体,让她精力充沛,气色莹润,几乎从不生病。她试图从这些古老的医理中,寻找能量滋养身体的原理依据,理解那无形无质却真实存在的“气血”、“经络”。偶尔,当她依照《青木养身功》法门运转体内那温和能量时,能隐约感受到类似医书描述的气血流淌之感,只是更为精微玄妙。这种知行互证的过程,让她对自身的掌控愈发深入。
除了经史医书,她也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农桑乃至前人笔记杂谈。这些被视作“杂学”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她的眼界与心胸。她会在读到《水经注》中某处险滩时,联想到漕运之艰;会在翻阅地方志时,思索一地民风与物产的关系。智慧如同涓流,汇入心田,被青莲本源悄然浸润、融合,沉淀为她内在底蕴的基石。
读到精妙处,她会取出随身携带的炭笔与空白册子,简单记录下心得或疑问。写满数页,心念微动,册子便无声无息地没入唯有她能感知的青莲本源空间之中。这方私密天地,存放着她的私密手稿、重要信物,安全无虞。
时间在书页翻动间悄然流逝。直到暮色染窗,墨兰才从浩瀚书海中拾首。她轻轻活动了下脖颈,体内温和能量自然流转,些许久坐的僵硬与精神上的疲惫便迅速消散,双眸反而因汲取了丰沛的精神食粮而更显清亮有神。
兰台观澜,稳守本心
将书籍仔细归位,墨兰缓步走出藏书阁。秋日晚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她心头的充实与暖意。外界关于盛家、关于侯府、关于各方势力的消息依旧会不断传来,但她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海神针”。
回到清晖院,韩络也已归来。夫妻二人一同用晚膳时,韩络提及近日朝中关于漕运改革的些许风声,虽只是泛泛而谈,墨兰却能凭借近日所读的地理杂记与对时局的敏锐,提出一两句颇有见地的看法,令韩络颇为惊喜,夫妻间的交流也愈发深入投契。
夜深人静,墨兰屏退左右,于内室静坐,再次运转起《青木养身功》。与白日阅读时的精神活跃不同,此刻是内在能量的沉潜与循环。丹田处,那源于青莲本体的温和能量被徐徐引动,滋养四肢百骸,优化体质,澄澈心神。她能感觉到,经过白日高强度的精神活动后,再进行这番修炼,效果更佳,日间所学的诸多知识,也在这极致的宁静中慢慢沉淀、融会贯通。
她知道,青莲本源并非万能神器,它更像是最忠实的伙伴与最严苛的老师。它为她提供了攀登高峰所需的宝贵资本——健康的身躯、清明的神智、坚韧的心性以及这方可存放意念的私密空间,却又设下严格限制,迫使她必须依靠自身的智慧、学识和努力去应对世间一切。
书海蕴华,本源深耕。
外界的风云变幻,诸如盛家权力更迭、妹妹姻缘落定、侯府妻妾孕事,于她而言,皆是远观的风景,亦是映照自身道路的明镜。她在这清贵韩府的深处,在这藏书阁的方尺之间,以一种近乎隐逸的方式,默默积累着向内求索的坚实力量。这份沉静中孕育的底蕴,终将支撑她,无论未来遭遇何种风浪,都能从容立足,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