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 > 第125章 患者的质疑与林墨的坚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患者的质疑与林墨的坚持

铜人巷的晨雾还没散尽,百草堂的木门刚推开,老周就裹着厚外套走了进来,脸色比上次复诊时沉了些,右手依旧下意识地按着腰肋处,脚步也比之前慢了半拍。

“林大夫,你这艾条……真能治根?”他刚坐下,就盯着诊疗台上的麦粒艾炷皱起眉,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犹豫,“昨天我疼得比前几天还厉害,夜里又没睡着,我家老婆子说,这就是火烤,哪能治神经痛?”

林墨正在整理祖父的医案,闻言抬头,目光落在老周按腰的手上——上次施灸后,老周手腕上的止痛膏药已经没了,这是好转的迹象,只是神经痛的疗程本就有反复,患者出现疑虑再正常不过。他放下医案,走过去轻轻掀开老周的衣服,之前那串暗红色的色素沉着已经淡了一圈,核心痛点的压痛也比上次轻了些。

“老周,你看这里。”林墨用指尖轻点灸点,“上次你这色素沉着是紫黑色,现在变成淡红,按压时你没像之前那样疼得抽气,这就是好转的信号。”他拿起一根三年陈艾条,点燃后凑到老周面前,“你闻闻,这是三年陈艾,火力温和,不是你想的‘火烤’,更像用温水慢慢浇开冻住的水管——你这神经痛就是经络被火毒瘀住了,得用艾火的热力慢慢通。”

老周还是没松眉头,从口袋里掏出个药盒,里面装着剩下的几片止痛药,指节因为用力捏着药盒都泛了白:“我之前吃这个加巴喷丁,刚开始还能顶四五个小时,后来越吃越不管用,一片顶多顶两小时,副作用还大,头晕得直犯恶心。还有医院推荐的烤电理疗,烤了十次,皮肤都烤得发红脱皮,疼得反而更凶,医生说我体质不适合,让我继续加止痛药剂量。”他说着声音里带了点颤,眼角泛起红丝,“我这疼了半年,能试的都试遍了,你这艾条看着跟烤电差不多,万一也不管用,我这腰就真没指望了。”

苏清瑶正好端着消毒好的麦粒艾炷过来,听到这话,把手里的诊疗记录递过去:“周叔,这是你前三次的治疗记录,VAS疼痛评分从8分降到5分,夜间睡眠时间从2小时提到5小时,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数据,不是我们瞎编的。”她指着其中一页,“你看,上次灸完你说能自己做饭,这要是没效果,你哪有力气?”

陈小雨也凑过来,手机里放着之前拍的短视频,画面里是个和老周症状相似的患者,正笑着展示自己能弯腰系鞋带:“周叔,这是上个月来的张叔,比你疼得还厉害,灸了五次就能出门遛弯了,他昨天还来复查,说一点都不疼了。”

老周盯着手机屏幕,眼神动了动,却还是嘴硬:“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他好不等于我好。”

赵铁山端着艾草茶走进来,把杯子往老周面前一放:“老周,我懂你心思——疼了半年,谁都怕白折腾。但你想想,西医说你这病只能靠止痛药顶,可你吃了那么多,不还是疼?林墨这梅花灸,是按他祖父的老法子来的,我年轻时候也见过这法子治神经痛,管用。”

林墨没再急着解释,而是拿起0.2克的麦粒艾炷,用酒精灯点燃:“老周,咱们今天先灸一次,你要是觉得还是没用,我给你退治疗费。但你得答应我,施灸的时候别紧张,感受一下热力是不是往骨头里透,不是表面烧得慌。”

话音刚落,百草堂的门被推开,马明哲带着个穿病号服的男人走进来,手里攥着病历本:“林墨,我带个患者来……”话没说完,他就瞥见了满脸疑虑的老周,还有诊疗台上的艾炷,眉头又皱起来,“老周,你这带状疱疹后遗症还没好?我早说过中医艾灸治标不治本,你怎么还在这耽误时间?”

跟着来的患者也是一脸痛苦,腰上缠着绷带,正是和老周一样的带状疱疹后遗症。他凑到老周身边低声问:“大哥,这艾灸真有用吗?马主任说只能靠止痛药维持。”老周被问得更犹豫了,刚松下去的眉头又拧成了疙瘩。

马明哲走到诊疗台前,拿起一根麦粒艾炷掂量了下:“就这么点艾绒,烧十分钟能顶什么用?神经痛是病毒损伤神经导致的,艾灸连病毒都杀不了,纯属安慰剂效应。”他这话声音不小,陈小雨直播间的粉丝瞬间炸了:“这不是上次质疑的马主任吗?又来挑事了!”“林哥怼他!让他看看疗效!”

林墨抬眼看向马明哲,语气平静却坚定:“马主任,疗效不是靠说的。要不咱们打个赌,今天我给老周施灸,你看着效果——要是他疼痛没缓解,我当众承认梅花灸没用;要是有效,你得认可中医的价值。”

马明哲愣了下,没想到林墨敢当众叫板,当即点头:“行!我倒要看看你这‘花心花瓣’的噱头能不能成真。”他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掏出手机准备记录,那架势像是要挑出半点毛病。

老周看着林墨笃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桌上的诊疗记录,最终叹了口气:“行,我信你这一次,要是还疼,我就真没办法了。”

林墨扶老周躺到诊疗床上,先用碘伏仔细消毒五个梅花灸点,尤其是核心阿是穴,反复擦了三遍。他指尖捏着麦粒艾炷的力度恰到好处,既没捏碎艾绒,又能精准控制位置——这是他练了上千次的手法,祖父留下的医案里写着“捏艾如握蝶,落穴如钉针”,此刻他终于悟透了其中深意。“有点热就说,我随时拿下来。”

橘红色的火苗在艾炷顶端跳动,映得林墨眼神专注,淡青色的艾烟顺着气流往上飘,刚好绕开老周的口鼻。老周屏住呼吸,刚开始只觉得皮肤有点烫,下意识想躲,却被林墨按住手腕:“再忍两秒,热力要透进去了——你感受下,是不是有股热流往腰眼里钻?”

话音刚落,老周忽然“咦”了一声,眼睛猛地睁开:“真有!不是表面烫,是里面暖!”他腰肋处那股针扎似的疼,像是被这股暖流层层包裹,原本尖锐的痛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弱,只剩下轻微的酸胀。“马主任,你看!我不疼了!”老周激动地想坐起来,被林墨按住:“别乱动,艾炷还没燃透。”

马明哲凑过去,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他清楚老周这病的顽固程度,之前在医院用了三种止痛药都没这效果。他伸手想碰老周的灸点,被林墨拦住:“艾炷燃到三分之二就得取,不然会留疤。”说话间,他用镊子精准夹住残灰,动作快得没让半点火星掉在皮肤上,只留下一个均匀的淡红圆点。

陈小雨的直播间已经刷成了瀑布:“马主任脸都绿了!哈哈哈!”“林哥手法绝了!艾灰都没掉!”“求问这麦粒艾炷怎么搓?我也想给我妈试试!”陈小雨趁机互动:“家人们别急,等林哥灸完,我让他专门讲搓艾炷的技巧,点赞过万就安排!”

“怎么样?不是灼烧吧?”林墨点燃第二个艾炷放在“花瓣”点上,“这就是陈艾的好处,火力柔但穿透力强,能打通瘀堵的经络,把火毒慢慢散出去。你之前吃止痛药,是把疼暂时压下去,艾火是从根上通,所以会有反复,就像拔草要除根,得等根烂了才不发芽。”

马明哲旁边的患者看得眼睛发亮,拉着马明哲的胳膊:“主任,我也想试试!他这效果比止痛药快多了!”马明哲没说话,却悄悄把手机里的记录模式调成了录像,镜头对准了林墨的施灸动作——从捏艾炷的力度,到点燃的角度,再到取艾灰的时机,每一个细节都拍得清清楚楚。

林墨接连灸完四个“花瓣”点,老周已经能自己转动腰身了。他坐起来后,特意对着马明哲扭了扭腰:“马主任,你看!我刚才还疼得直不起身,现在能弯腰了!”他又用力按了按腰肋处,“真不扎了,就是酸胀,林大夫说这是气血通了!”

老周没说话,只是眉头渐渐舒展开,之前紧绷的肩膀也放松了。苏清瑶在一旁记录:“患者主诉:核心灸点施灸后,烧灼痛缓解,出现沿肋间的温热传导感,VAS评分从5分降至3分。”

陈小雨的手机屏幕上,粉丝还在追问:“周叔是不是还在质疑?林哥加油!”“让周叔感受下梅花灸的厉害!”

林墨接连灸完五个点,老周自己坐起来,试着转动了一下腰身,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刚才还隐隐作痛的地方,现在不疼了!腰也能弯一点了!”他又按了按之前最痛的位置,“就是有点酸胀,不扎了!”

“酸胀是好事,说明气血开始通了。”林墨递过一杯温水,“就像久不动的胳膊,突然活动会酸,这是经络在恢复。你今天回去继续用外洗方,明天再来,咱们巩固两次,就能彻底好。”

老周接过水杯,眼眶有点红,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林大夫,刚才是我不对,不该怀疑你。我这疼了半年,都快绝望了,没想到真能好。”他掏出钱包要付治疗费,被林墨按住:“先不急,等你彻底好了再说。”

“不行不行,该给的得给!”老周硬是把钱塞过来,“你这手艺是真能救命,我回去也给你宣传宣传,让那些跟我一样疼的人也来试试!”

送走老周,陈小雨兴奋地跳起来:“林哥,太牛了!周叔刚才那态度转变,比电视剧还精彩!直播间里好多人问怎么预约,都说要治神经痛!”

苏清瑶笑着说:“刚才老周质疑的时候,我还担心你会慌,没想到你那么稳,先共情再实操,比光讲道理管用多了。”

赵铁山喝着艾草茶,点点头:“这就是你祖父说的‘治疾先治心’——患者心里没底,你再厉害的技法也没用。你今天能稳住性子,不是光靠技术,是真把患者的难处放在心上了,这才是医者该有的样子。”

林墨拿起祖父的医案,翻到“蛇串疮”那一页,上面的“火郁发之”四个字仿佛更清晰了。他忽然明白,所谓坚持,不是固执己见,是在患者怀疑时,用专业和耐心让他们看到希望。就像祖父医案里写的:“医道非术,是仁心裹着技法,方能解患者之困。”

这时,门口又传来脚步声,是个拄着拐杖的中年男人,看到诊疗台上的艾条,犹豫着问:“请问……这里能治带状疱疹后遗症吗?我疼了快一年了,听老周说你们能治……”

林墨抬起头,笑着点头:“能治,来,我先给你看看。”阳光透过窗户,落在艾条上,淡青色的艾烟袅袅升起,带着希望的味道。他知道,只要守住这份专业和坚持,就会有更多像老周这样的患者,从绝望中走出来——这就是他作为中医传承者,最该坚守的初心,也是属于他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