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北平,春意渐浓,但这座六朝古都的空气里,依旧弥漫着战火初定后的特殊气息——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也有万象更新的躁动。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部,已然从战时前指迁入了原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所在地。青砖灰瓦的建筑门口,持枪肃立的哨兵身姿挺拔,帽檐上的红星与飘扬的红旗,宣告着这座城市的新生。
纵队司令宋兴华独自站在办公室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深邃的目光扫过图上蜿蜒起伏的长城防线。从古北口到山海关,一个个被红色标记牢牢掌控的关隘,构成了一条坚实的战略屏障。他的眉头微微舒展,但眼神中并无丝毫懈怠。
“司令,”参谋长熊德诚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熊德诚脸上带着笑意,“刚收到各部队捷报。密云、新开岭、黑峪关已由独20旅、独21旅和炮1旅攻克;独22旅、独23旅携同盟军第2旅、炮2旅拿下了三河、平谷至罗文峪一线;东线独24旅、独25旅、独26旅及同盟军第3、4、7旅,也已顺利占领玉田、丰润直至临榆、山海关。长城防线,已初步连缀成型!”
“好!”宋兴华颔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渐复生气的古城,“鬼子在那些县城的守备情况如何?”
“不堪一击!”熊德诚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华北方面军主力被司令您以‘天罚’铲除后,各县城守军多则三十日军,少则十余人,余下全是伪军。咱们的大旗一到,伪军几乎是望风而降,偶有几个冥顽不灵的鬼子想胁迫抵抗,都被伪军当场解决了。十天,仅仅十天,长城以南、平津线以北,已尽在我手!”
宋兴华点了点头,这结果在他预料之中。连续的大胜,尤其是北平的迅速光复,已让“宋兴华”和二纵、同盟军的名头,成为了压垮伪军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军方面有何动向?”
“很紧张,”熊德诚正色道,“根据情报,日军中国派遣军和大本营对我部极为忌惮。我军建立长城防线后,他们立即在丰宁、滦平、承德、平泉、凌南一线抢修野战工事,同时严令被困在鲁西南的第32师团向津浦线的第21师团靠拢。不过……”他顿了顿,脸上露出钦佩之色,“120师抓住了机会,利用我们支援的125门重炮,在滕县和徐州之间设下连环伏击,已将疲于奔命的第32师团全歼。115师更是趁势解放济南,一路向北,兵锋直抵天津外围了!”
从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短短一个月,华北局势天翻地覆。除少数国军、晋绥军控制的区域以及孤悬的青岛外,华北大地已基本沐浴在八路军的红旗之下。
也正在此时,总部的电令到了——暂停一切军事行动,全力消化战果,稳固政权。
“没仗打了……”宋兴华轻轻叩击着窗棂,语气中听不出是遗憾还是放松。他转过身,目光锐利,“传令:调整长城防线部署!独20旅、独21旅、独22旅、独25旅、独26旅、独29旅,以及同盟军第2、3、4、5、10旅,共计11个旅,六万五千余人,沿长城各口铺开,严防死守!纵队直属部队、特务一团、二团驻守北平;独23旅与冈田旅驻守天津。至于独24旅、同盟军第6装甲旅、第11装甲旅,”他眼中寒光一闪,“给我撒出去,彻底扫荡河北、山东境内所有土匪、帮派、会门等非法组织,肃清后方!”
“是!”
命令刚下达,警卫营长刘大奎便快步进来,压抑着兴奋报告:“司令,罗帅到了!”
罗帅?总部通知,罗帅将赴北平筹建河北抗日民主政府事宜,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宋兴华心跳加速,即便是身为拥有系统的穿越者,面对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光芒、在“大决战”中展现出卓越才能的开国元勋,他依然难以抑制地升起一股敬仰之情。他迅速整理了一下本就整洁的军装,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快请!”
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位戴着眼镜、面容清癯、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迈入司令部。他身着普通的八路军灰色军装,洗得有些发白,但步履沉稳,目光睿智,一举一动都透着令人心折的气度。
“罗帅!”宋兴华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因内心的激动而略显紧绷。
罗帅笑着还礼,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力度温暖而坚实:“宋兴华同志,久闻大名了!你们二纵这一仗打得好啊,光复北平,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延安方面看到捷报,都是高兴得不得了,连声说好!”
他仔细端详着宋兴华,眼中满是欣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有为。不过,我可听说你打仗总是喜欢靠前指挥,这习惯可要改改。你现在是指挥几十万大军的司令,肩上的担子重千斤,不能再像当团长、旅长时那样冲杀了。”
这番带着责备,实则充满关爱的话语,让宋兴华心头一暖。他连忙请罗荣桓到里间坐下,亲自沏上刚缴获来的龙井茶。
“罗政委,您来得正好。总部命令我们暂停进攻,巩固根据地,筹建平津卫戍部队,正需要您来把关指导。”
罗帅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叶,没有直接谈工作,而是温和地问道:“兴华同志,你先说说,对眼下整个华北,乃至全国的战局,你怎么看?”
宋兴华走到墙上的巨幅地图前,拿起指示棒,沉稳地分析道:“日军在承德、平泉一线集结重兵,看似咄咄逼人,实则是被动防御,色厉内荏。他们失去了华北平原的物资和兵源补充,补给线漫长,战略上已陷入被动。反观我们——”他的指示棒从北平坚定地划向关外,“下一步的关键,是稳固长城防线,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后方。因此,组建一支可靠的卫戍部队,拱卫平津,支撑前线,刻不容缓。”
他放下指示棒,看向帅,具体阐述自己的构想:“我计划以原晋察冀军区的第6团、第7团为骨干,整合我们在华北吸收的大量县大队、区小队、新兵以及经过教育改造的俘虏兵,先期整编出8个警备旅、16个警备团,参照我们在太原建立的警备旅、团标准。同时,组建一个加强的炮兵旅,下辖8个营,装备48门75mmm1A1榴弹炮、36门105mmm2A1榴弹炮和12门150mmm1榴弹炮;再组建一个装甲旅,下辖2个索玛S35坦克营和2个摩托化步兵营。总兵力约八万余人,其中四万多人将用于接替部分长城防务,让我们的主力野战部队能够腾出手来,进行休整和下一步的出关作战准备。”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坚定:“这笔兵力与编制,我已经草拟了方案,正准备向总部申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