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 > 第236章 布包传暖,邻里共添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6章 布包传暖,邻里共添薪

清晨的阳光刚把段家老宅的木窗染成浅金色,院门外就传来了老周的大嗓门:“老爷子!老太太!竹篓和布包样品做好了,我给您送过来了!”

筱棠正坐在厨房门口择空间里刚摘的小青菜,闻言连忙擦了擦手起身。陆衍也从屋里走出来,手里还拿着昨天念棠送来的调研报告。两人迎出去时,老周正弯腰从自行车后座卸东西——两个竹筐叠在一起,上面放着十几个粗棉布包,每个布包外面都套着个浅棕色的竹篓,竹篓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布包上绣的兰草纹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快搬进来,别晒着了。”筱棠伸手帮着拎竹筐,指尖触到竹篓时只觉温润,“老林手艺就是好,这竹篓编得又结实又好看。”

老周跟着进院,把布包和竹篓摆在石桌上,拿起一个布包递给筱棠:“您瞧瞧这布包,是大儿媳带着村里几个妇女缝的,双线缝的接口,我试过了,使劲拽都拽不开。布是家里织的粗棉布,透气得很,装草药正合适。”

陆衍拿起一个竹篓,轻轻敲了敲,声音清脆:“竹篓也不错,大小正好能装下布包,运输的时候还能叠着放,不占地方。”他转头看向老周,“基地那边试过装草药了吗?重量怎么样?”

“试过了!”老周笑着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我昨天装了五斤甘草进去,布包没变形,竹篓也没压坏。下午我给南方的经销商寄了两个样品,让他们看看合不合适。”

筱棠拿起布包,伸手摸了摸里面的衬布——是用空间里种的棉花纺的线织的,比普通棉布更柔软。她忽然想起村里还有不少妇女在家没事做,便跟老周说:“你跟老林说,竹篓咱们长期订,再多找些村里会编竹筐的人,按个算钱。布包也让大儿媳多找些妇女帮忙缝,工钱按缝好的数量算,让大家都能多挣点零花钱。”

老周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村里好多妇女都跟我念叨,说想找点活干,就是没门路。您这么一说,大家肯定乐意!”

正说着,院门外又传来了脚步声,是大儿媳带着村里的王婶和李嫂来了,三人手里都拿着布包和针线筐。“妈,我们来送缝好的布包了。”大儿媳笑着走进来,把手里的布包放在石桌上,“王婶和李嫂听说缝布包能挣钱,也想来帮忙。”

王婶有些腼腆地笑了笑:“老段婶子,我们也没啥大本事,就会缝个布包,要是您不嫌弃,我们就跟着干。”

“嫌弃啥!求之不得呢!”筱棠拉着王婶的手,指着石桌上的布包,“你们缝的布包又好又结实,我还怕不够呢。以后你们就按这个样子缝,缝好一个给五毛钱,多劳多得,怎么样?”

“五毛钱一个?那太好了!”李嫂激动地说,“我一天能缝十几个,这样一个月就能多挣不少钱,够给孩子买书本了。”

筱棠让大儿媳把布和线分给两人,又给她们倒了杯用空间灵泉水泡的野茶:“你们先坐着喝会儿茶,歇一歇再缝。布要是不够了,就跟我说,家里还有不少。”

王婶和李嫂连声道谢,拿着布和线坐在石桌旁缝了起来。大儿媳也跟着坐下,三人手里的针线翻飞,时不时聊几句家常,院子里顿时满是针线穿梭的细微声响和说笑声。

陆衍看着这热闹的场景,转头跟筱棠说:“你这主意好,既解决了布包的问题,又帮了村里的人,一举两得。”

筱棠笑着点头,目光落在王婶手里的布包上:“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一把。咱们家能有今天,也多亏了村里人的帮衬,现在日子好了,也该回馈大家。”

两人正说着,小宝和小孙女蹦蹦跳跳地跑来了,身后跟着念棠。“太爷爷!太奶奶!”小宝手里拿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几朵野菊花,“我跟小姑姑去山上摘的花,给您插在屋里!”

筱棠接过竹篮,拿起一朵野菊花闻了闻,清香扑鼻:“真好看,谢谢小宝。快过来,太奶奶教你认草药。”她拉着小宝走到墙角的药筐旁,里面放着昨天晒好的金银花和桔梗,“你看这个,是金银花,能清热降火;这个是桔梗,能止咳化痰。以后你要是感冒了,太奶奶就用这些草药给你熬水喝。”

小宝认真地听着,伸出小手指着金银花:“太奶奶,这个金银花是不是空间里种的?我上次在空间里见过!”

“是啊,”筱棠笑着点头,“咱们家的草药都是用空间里的灵泉水浇的,药效特别好。以后你长大了,也要学会种草药,守护好空间,好不好?”

“好!”小宝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认真。

念棠走过来,手里拿着个文件夹:“爸,妈,省农科院的专家回复了,说想下周一来基地考察,跟咱们详谈合作育种的事。我已经跟念衍说了,让他那天回来一起对接。”

陆衍接过文件夹,翻开看了看:“好,到时候咱们一起去基地。你跟专家沟通的时候,记得把咱们的种植要求说清楚,不能用农药,必须用咱们的‘特殊灌溉水’。”

“我知道了,”念棠点头,“我已经把这些要求写在对接方案里了,专家那边也同意了。”

中午时分,王婶和李嫂缝好了二十多个布包,跟筱棠告辞时,手里拿着刚结算的工钱,脸上满是笑意。大儿媳留下来帮忙做饭,筱棠从空间里拿了些排骨和土豆,炖了一锅土豆炖排骨,又炒了盘空间里的小青菜,蒸了几个用空间小麦磨的面粉做的馒头。

吃饭时,念棠说起学校的事:“我们学校打算组织学生去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草药种植,也体验一下农活。到时候可能要麻烦爸妈帮忙安排一下,给孩子们讲讲草药知识。”

“没问题!”筱棠笑着说,“让孩子们来,咱们给他们准备些草药标本,再让他们尝尝用空间草药熬的水,让他们知道咱们的草药有多好。”

下午,老周打来电话,说南方的经销商回复了,对新包装特别满意,还说要增加订单,让基地多准备些货。念衍也打来电话,说要从集团抽调些人手,扩大生产线,确保能按时交货。

筱棠和陆衍听了,都十分欣慰。陆衍提议:“咱们下午进空间看看吧,里面的西洋参应该快成熟了,正好可以用来做新的草药产品。”

两人进了空间,里面依旧暖意融融。东侧的西洋参田一片翠绿,西洋参的根茎已经长得粗壮,带着淡淡的药香。筱棠弯腰拨开土壤,露出一根西洋参,颜色是深褐色,形状饱满:“再过半个月就能收获了,到时候可以用来做西洋参含片,或者跟其他草药搭配,做些滋补的产品。”

陆衍点点头,拿出手机拍了几张西洋参的照片:“我发给念衍看看,让他提前规划一下新产品的研发。咱们的草药品质这么好,肯定能受欢迎。”

从空间出来时,夕阳已经西斜,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院子里,大儿媳已经把下午缝好的布包和竹篓整理好,整齐地摆放在墙角。小宝和小孙女在院子里追着蝴蝶玩,笑声清脆。

筱棠坐在藤椅上,看着眼前的一切:陆衍在石桌上整理草药标本,念棠在旁边帮忙记录,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大儿媳在厨房收拾碗筷。阳光暖暖的,风里带着草药的清香和饭菜的香味,一切都那么美好。

她想起1962年那个寒冷的雪夜,自己从末世醒来时的绝望;想起第一次激活空间时的惊喜;想起这么多年来,和陆衍一起守护家人、守护空间,一步步把日子过好。那些苦日子仿佛还在眼前,却又那么遥远,如今的幸福,是她当年想都不敢想的。

“在想什么呢?”陆衍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累了就回屋歇会儿。”

筱棠接过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没什么,就是觉得现在的日子真好。有你,有孩子们,有这么多邻里帮忙,还有空间陪着咱们,这辈子值了。”

陆衍握住她的手,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是啊,值了。以后咱们还要一起看着曾孙辈长大,看着咱们的草药生意越做越大,看着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夕阳渐渐落下,院子里的灯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筱棠靠在陆衍的肩上,看着天上的星星一点点亮起来,心里无比踏实——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初心不变,往后的日子,一定会像这深秋的夜晚一样,温暖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