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太后穿成傻丫头后 > 第246章 善后与安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色的阳光铺洒在刚刚易主的百亩良田上,也照亮了白石村一个崭新的清晨。李家庄园的沉寂与这边如火如荼的生机形成了刺目的对比。

沈清徽并未沉浸在拥有土地的喜悦中太久,她深知,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如何安置好这片土地上的佃户,如何将这份“产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才是接下来真正的考验。

村尾小院,如今已俨然成了白石村另一个无形的权力中心。一大早,院门外就聚集了不少人,多是原先租种李家田地、如今翘首以盼新东家安排的佃户。他们脸上带着期盼、忐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低声交谈着,目光不时瞟向那扇安静的院门。

院内,沈清徽正与王婆子、周瑾进行着晨间的小议。

“人都来了?”沈清徽端着一碗清粥,小口吃着,语气平静。

“来了来了,都在外头候着呢!”王婆子精神抖擞,她如今越发觉得自己这“情报头子”兼“人事主管”的差事干得风生水起,“按您的吩咐,我都初步摸过底了,大多是本分的老实庄稼人,也有几户家里劳力足、肯下苦力的。”

周瑾在一旁补充道:“东家,按照您之前提的‘阶梯租率’和‘奖惩细则’,我已经初步核算过了,这是拟定的新租契样本,您过目。”他递上一张写满工整小楷的纸张。

沈清徽接过,仔细浏览。上面清晰地列明了不同等级田地的租金,普遍比李家时期低了两成到三成,约定了按收成比例浮动的奖励机制,丰年不多收,若亩产超过一定标准,反而有额外粮食或银钱奖励,也写明了佃户需承担的维护沟渠、配合统一轮作等义务。条款清晰,权责对等,远比李家那种一口价、遇灾不减的霸道契约要公平得多。

“可以。”沈清徽点点头,“再加一条,若遇大灾荒年,经核实后,可视情况减免部分乃至全部租金,助其渡过难关。”

王婆子一听,眼睛一亮,拍腿道:“哎呦!大家,您这可真是菩萨心肠!这一条加上去,那些佃户还不得对您死心塌地啊!”

沈清徽淡淡看她一眼:“非是菩萨心肠,而是长远之计。民安,则业兴。若遇灾年便逼得他们家破人亡,谁来为我们耕种土地?稳定的产出,比竭泽而渔的盘剥更重要。”

王婆子似懂非懂,但觉得东家说得必然有道理,连连称是。

“走吧,去跟他们见见面。”沈清徽放下碗筷,用帕子擦了擦嘴角,起身向外走去。

院门“吱呀”一声打开,门外等候的佃户们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道走出的清瘦身影上。她穿着依旧朴素,面容清秀,神色平和,但那双沉静的眼眸扫过众人时,却自然而然地带来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王婆子往前一站,清了清嗓子,高声道:“乡亲们都静一静!沈大家有几句话要跟大伙儿说!”

人群立刻鸦雀无声,连孩子都被大人捂住了嘴,紧张地看着。

沈清徽目光平和地扫过一张张饱经风霜、带着生活艰辛的脸庞,缓缓开口,声音清越,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乡亲,想必大家都已知道,村东这片田,如今由我接手。”

她语气平淡,没有盛气凌人,也没有刻意安抚,仿佛在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

“过去如何,已如云烟。今日请大家来,是想说说往后的事。”

她示意了一下周瑾手中的契约样本,“具体的租子、规矩,都写在这新的租契上。简单说,租子,会比李家在时,降两到三成。”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和低低的惊呼!降租?还是两到三成?!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许多人脸上瞬间涌上狂喜和难以置信。

沈清徽抬手,微微下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契约里还写明,若是年景好,收成超过了定数,超出部分,东家只抽少量,大部分归你们自己。若是遇上灾年,收成大减,也可根据情况,商量减免租金,绝不会逼得大家卖儿卖女,走投无路。”

这话更是如同巨石入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减免租金?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哪个东家不是盯着佃户口袋里的那点粮食,恨不得刮地三尺?

“沈……沈大家,您……您说的可是真的?”一个头发花白、脸上皱纹如同沟壑的老佃农,颤抖着声音,不敢相信地问道。他是赵老栓,租种李家田地二十多年,受尽了盘剥。

沈清徽看向他,目光肯定:“白纸黑字,一式两份,签字画押,官府备案,岂能有假?”

她顿了顿,语气转而严肃:“但是,规矩,也要说在前面。租子低了,条件宽了,不代表可以懈怠。田地需得精心伺候,沟渠要配合修缮,新的耕作方法,也要听从安排。若是有人偷奸耍滑,荒废了田地,或者违反了契约条款,那么,也别怪我按规矩办事,收回田地。”

恩威并施,方是御下之道。

众佃户闻言,非但没有不满,反而更加安心。有规矩才好,有规矩说明东家是认真的,不是一时兴起或者有什么阴谋。

“沈大家放心!咱们庄稼人,别的不敢说,伺候田地那是本分!”

“对对对!只要东家仁义,咱们肯定把地当自家命根子一样伺候!”

“您说的新法子,是周小相公弄的那些水车啥的吗?我们肯定学!”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回应,一张张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干劲。降低的租子意味着家里能多存下粮食,孩子或许能多吃几顿饱饭,甚至……有机会去识几个字;灾年减免的承诺,更是给了他们抵御风险的空前底气。这份实实在在的恩惠和长远的保障,比任何空泛的口号都更能收服人心。

“好。”沈清徽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具体每家租种哪块地,租子几何,稍后王婆婆会和周瑾与各位细谈,签订契约。往后,大家安心耕种,只要守规矩,勤出力,我沈清徽在此承诺,断不会让大家吃亏。”

她没有再多言,对着众人微微颔首,便在陈砺的护卫下,转身回了小院。

留下王婆子和周瑾,开始忙碌地与激动不已的佃户们逐一核对信息,讲解契约细节,安排签契事宜。场面热火朝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白石村。

“听说了吗?沈大家把租子降了三成!”

“何止!还说灾年能减租呢!”

“老天爷,这是真的活菩萨啊!”

“李家以前吸咱们的血,沈大家这是给咱们活路啊!”

民心,在这种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对比中,以一种无可逆转的趋势,彻底倒向了沈清徽。

接下来的几天,签契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几乎所有的原佃户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新东家签约,甚至还有几户原本租种其他地主劣田的农户,也千方百计托人打听,能否转租到沈清徽名下。

与此同时,沈清徽也并未忘记李家倒台后留下的一些隐患。

她让王婆子特意去了一趟李府附近,并非炫耀,而是通过还在附近徘徊的、与王婆子相熟的小贩之口,“无意”间透露了沈清徽对原李府仆役的安排:凡是愿意踏实做事的,可以介绍去工坊做临时工,或者推荐给县城正在扩张的“清徽工坊”做杂役,总能寻条活路。

这一手,不仅安抚了那些因李家倒台而失业、可能心生怨怼的下人,更在无形中彰显了胜利者的气度与掌控力,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也纳入了自己的秩序之内。

夕阳西下,沈清徽站在小院的篱笆墙边,看着远处田埂上,签了新契约的佃户们正干劲十足地清理沟渠,整理田垄,炊烟袅袅升起,融入了瑰丽的晚霞之中。

王婆子忙完一天,喜滋滋地回来汇报:“大家,契书都签好了!您没看见,那些人感恩戴德的样子,老婆子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就没见过哪个东家这么得民心的!”

沈清徽望着那片笼罩在暮色中、却仿佛焕发着新生的土地,轻轻“嗯”了一声。

善后与安抚,不仅仅是分发利益,更是建立规则,收拢人心,将武力与计谋夺取的成果,用制度与仁政固化下来。李家用威权与盘剥建立的统治,如同沙土之塔,而她,正在为其注入水泥钢筋,构筑真正牢固的根基。

民心归附,如百川归海。这片土地,连同生活在其上的人,从身到心,都已彻底归属于新的主人。一个属于沈清徽的时代,在白石村,稳稳地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