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风暴如同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泰铢的崩溃迅速蔓延至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
东南亚各国货币相继跳水,股市崩盘,经济一片哀鸿。
报纸财经版面上的红色下跌箭头触目惊心,电视里经济学家们面色凝重地讨论着“传染效应”和“失去的十年”。
香港街头,虽然回归的喜庆标语尚未完全撤下,但空气中已然多了一丝紧张。
中环的白领们行色匆匆,谈论的不再是房价和假期,而是汇率和裁员。不过,与周边经济体的惨淡相比,香港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在中央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强有力支持下,金管局应对有序,联系汇率制度经受住了惊涛骇浪的冲击,国际炒家在香港碰得头破血流,暂时偃旗息鼓。
陈默的价值在这场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他不仅预警精准,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提出的多项具体建议(如规范卖空、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等)也被证明行之有效。
工作组完成任务,准备凯旋回京。
离港前,陈默特意去了一趟旺角那家茶餐厅,同样的干炒牛河,吃在嘴里却品出了不同的滋味——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有对经济规律冷酷无情的敬畏。
在机场,郑国涛处长用力握着陈默的手,嗓门依旧洪亮:“小陈,回去我就打报告!这次你立了头功!咱们计委,脸上有光!”
旁边的吴教授这次是真心实意地附和:“后生可畏,国之大幸啊!”
陈默谦虚地笑着,心里却在想:回去后,估计各种总结会、报告会、乃至……麻烦事,都不会少,这“名”出的,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回到北京,暂作休整。
陈默想起了许久未联系的大学室友们,便试着拨通了他们留下的联系方式。
时代的大潮不仅改变着国家命运,也冲刷着每个个体的生命轨迹。
电话打到东北,接电话的是赵国强的老娘,大嗓门里带着骄傲和担忧:“默小子啊!国强那浑小子跑去满洲里搞啥边贸了!说能挣大钱!这兵荒马乱的(指金融危机氛围),可别让人骗喽!”
几经周折,陈默才联系上赵国强本人。
电话那头的背景音是呼啸的风声和嘈杂的俄语、中文叫卖声。
赵国强的声音比在学校时更粗犷,带着一股草莽般的豪气:“老三!哈哈!俺现在可是‘赵经理’了!皮毛、钢材、日用百货,老毛子那边啥都要!就是这地方,鱼龙混杂,坑太多!”
他确实遇到了坑。
一次,他轻信了一个“有路子”的中间商,预付了一大笔货款购买一批优质钢材,结果对方发来的全是锈迹斑斑的废铁,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国强急得嘴角起泡,在满洲里口岸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差点就要动用“非常规”手段解决。
就在赵国强走投无路时,他想起了在上海证券公司混得风生水起的孙伟。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拨通了孙伟的座机。
此时的孙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因嫉妒而与陈默决裂的狭隘青年。
在美国投行历练后,他视野大开,精明务实的本性未改,但手段已更加老辣,消息网络四通八达。
接到电话,孙伟没有多余寒暄,直接问清对方公司名称、负责人信息、交易细节。
然后冷静地说:“等我电话。”
不到两小时,孙伟回电:“搞定,那家伙在深圳还有个皮包公司,涉嫌多起诈骗,证据我已经让人捅给那边经侦了,而且,我通过渠道让他明白,吞下去的钱不吐出来,他在国内就别想安生,货款最晚明天退回你账户。”
一场看似无解的危机,被孙伟凭借其金融圈的人脉和信息优势,远程精准化解。
赵国强在电话那头激动得语无伦次:“老二!不,孙总!你真是俺的亲兄弟!以后来东北,虎鞭、熊掌管够!”
陈默也联系上了在深圳的李振。
电话里,李振的声音依旧沉稳,但透着忙碌:“默哥,这边发展太快了,经济纠纷多得处理不过来,我和人合伙开了家律所,主要做涉外和经济案件,刚帮一家港资厂打赢了官司。”
当陈默说起赵国强的事,李振立刻说:“让他以后合同发给我把关,这种边境贸易陷阱多,得用法律把漏洞堵上。”
这场危机促成了毕业后的首次重聚。
地点选在了改革开放前沿——深圳。
在闻名遐迩的香蜜湖度假村,伴着微微咸腥的南海之风,四个昔日同窗再次坐到了一起。
赵国强黑瘦了不少,但精神头十足,举着啤酒瓶:“啥也不说了!老大我这条‘财路’差点折了,多亏老二拉了一把,老四以后给俺保驾,老三……老三现在可是大人物了!都在酒里了!”说罢一饮而尽。
孙伟穿着笔挺的衬衫,优雅地晃着红酒杯(这做派让赵国强直撇嘴),笑道:“老大,你那套江湖义气得改改了,现在做生意,讲的是规则、信息、资源,不过,兄弟的情分,比任何合同都牢靠。”
李振话最少,只是默默给大家倒酒,最后才举杯:“不管做什么,守住底线就好,有事,言语一声。”
陈默看着眼前三人,心中感慨万千。
时代的洪流将他们冲向了不同的方向:东北边境的粗犷贸易,上海滩的金融博弈,特区的法律前沿,还有他自己所处的庙堂之高。
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路,但燕园结下的情谊,并未因距离和境遇而褪色。
酒至酣处,四人都有了些醉意。
赵国强搂着孙伟和李振的脖子,对陈默大声说:“老三!你看好了!咱们兄弟四个,虽然道儿不一样,但将来,肯定都能成事儿!到时候,咱们就是……就是最硬的关系!谁有事,另外三个必须顶上!”
孙伟也卸下了平时的精明,红着脸点头:“对!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咱们这个组合,无敌了!”
李振重重地点头:“嗯!”
陈默也被这气氛感染,举起杯:“好!一言为定!无论将来是顺境逆境,咱们406宿舍,要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干杯!”四个酒杯用力撞在一起,清脆的响声融入了深圳特区的夜色中。
次日酒醒,各自踏上归程。
赵国强继续回满洲里捣鼓他的边贸,这次身边多了李振快递来的厚厚一叠标准合同范本;
孙伟飞回上海,继续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
李振埋首于越来越多的案卷之中;
陈默则回到北京,准备迎接因“预言家”之名而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香蜜湖的誓言犹在耳边,但现实总是布满荆棘。
赵国强的边贸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灰色地带的诱惑时刻存在;
孙伟在名利场中能否始终保持清醒?
李振面对日益复杂的案件能否坚守法治初心?
而陈默自己,在波谲云诡的官场,这份兄弟情谊,将来是会成为助力,还是……软肋?
九十年代的中国,充满了无限可能,也暗藏着无数考验。
这四个年轻人的命运之舟,将在时代的大海中如何航行,他们的誓言能否经受住未来的风浪?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