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 第130章 《自驱型成长》父母自身要有教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自驱型成长》父母自身要有教养

当你有了教养转变:从“当老板”到“做顾问”

别再当“指手画脚”的老板,做“撑腰打气”的顾问了。

很多父母在教养中,都习惯当“老板”:

发号施令、制定规则、严格监督,孩子的任务就是无条件的服从。

比如“你必须七点起床”

“作业必须半小时写完”

“不许玩游戏”。

一旦孩子没做到,就批评指责。

可“老板型父母”养不出有自驱力的孩子,只会养出“被动服从”的孩子。

他们学习、做事的动力,源于父母的要求与压力,而非内在的兴趣与意愿。

一旦失去父母的监督,他们就会失去方向,无法自主规划自己的行为。

真正聪明的父母,会做“顾问型父母”。

像专业顾问一样,提供信息、支持和建议,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

顾问不会强迫客户听自己的,而是尊重客户的选择,在客户需要时提供帮助;

父母也一样,不会逼着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而是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决定,在他遇到困难时,做他的后盾。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下滑,“老板型父母”会说“怎么又考这么差!周末不准玩,全部用来补课”;

而“顾问型父母”会说“我看到你这次成绩不太理想,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我们一起分析分析错题,看看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粗心了?如果你需要,我们可以一起找适合的辅导资料”。

前者是命令与指责,让孩子充满抵触;

后者是理解与支持,让孩子愿意主动解决问题。

“顾问型父母”的核心,是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想法,信任他的能力,让他在自主选择中学会负责,在解决问题中积累自信。

把“决定权”还给孩子,他才会主动长大

“顾问型父母”最核心的做法,就是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还小,没有足够的判断力,把决定权交给他们,会让他们走弯路、犯错误。

但事实上,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学习的过程。

如果我们总是害怕孩子犯错,替他们规避所有风险,替他们做所有决定,孩子永远无法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决策,永远无法真正成长。

把决定权还给孩子,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

比如:

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搭配什么样的鞋子,哪怕搭配得有点奇怪,也没关系,这是他表达自我的方式;

让孩子自己决定每天的作业顺序,是先写语文还是数学,先做简单的还是难的,让他自己安排;

让孩子自己决定周末的活动,是去公园玩,还是在家看书,还是和同学约着玩,只要安全合理,就支持他;

让孩子自己决定兴趣班,是学画画、弹琴,还是打球、下棋,让他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

在孩子做选择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与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一定要交给孩子。

比如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你可以说“画画可以培养耐心,打球可以锻炼身体,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而不是说“你必须学画画,画画将来有用”。

当孩子做出选择后,一定要让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比如孩子选择了学画画,却因为枯燥而想要放弃,你可以说“当初是你自己选的画画,我们也支持了你,现在遇到困难就放弃,是不是有点可惜?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能让学画画变得更有趣”,而不是指责“我就知道你坚持不下来,当初就不该听你的”。

把决定权还给孩子,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相信他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种信任,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激发他的责任感和内在动力,让他主动长大。

父母先稳住情绪,孩子才能稳住成长。

从“老板型父母”转变为“顾问型父母”,首先需要父母稳住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忍不住控制孩子,是因为内心的焦虑在作祟。

怕他落后、怕他犯错、怕他将来过得不好。

这种焦虑会让我们变得急躁,忍不住催促、指责孩子,甚至失去耐心。

父母的情绪,就像家庭的“晴雨表”。

如果父母总是焦虑、暴躁,孩子也会变得敏感、易怒;

如果父母能够保持平静、从容,孩子也会变得自信、乐观。

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犯错时,父母的情绪稳定,能给孩子带来强大的安全感,让他有勇气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想要稳住情绪,父母可以试试这几个简单的方法:

先“暂停”再“说话”:当你觉得情绪快要失控时,先停下来,深呼吸三次,告诉自己“别急,孩子不是故意的”,等情绪平复了再和孩子沟通;

学会“自我觉察”:问问自己,我现在为什么这么生气?是孩子真的做错了,还是我自己的焦虑在作祟?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你生气可能不是因为他磨蹭,而是因为你担心他熬夜影响健康,担心他成绩下滑;

给自己“留空间”:育儿是一场持久战,别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每天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比如读一本书、练一会儿瑜伽、和朋友聊聊天,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当你自己的状态好了,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陪伴孩子。

父母的情绪稳定,是孩子成长的“定海神针”。

当你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各种状况,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情绪管理,变得更从容、更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