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火车在夜色中驶回熟悉的城市。出站时,果然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林凡一手抱着熟睡的阿桂,一手拖着行李,在拥挤的人流中艰难前行。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出站口那个撑着伞的熟悉身影。苏晚晴穿着一件浅色的风衣,在昏暗的灯光下,身影显得有些单薄,却站得笔直,目光在人群中急切地搜寻着。

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都松了口气。林凡加快脚步走过去,苏晚晴立刻迎上来,很自然地把伞大部分撑到他和阿桂头顶,自己半边肩膀淋在雨里。她伸手想接过阿桂,林凡摇摇头:“没事,我抱着,沉。” 阿桂在睡梦中咂了咂嘴,小脑袋往林凡颈窝里钻了钻。

“事情还顺利吗?”坐进出租车,苏晚晴才轻声问,递过一张纸巾让他擦脸上的雨水。

“嗯,差不多了。”林凡简单说了下处理结果,省略了和亲戚们那些微妙的周旋。苏晚晴静静听着,没再多问。

回到家,已是深夜。屋里亮着温暖的灯,餐桌上扣着饭菜。把阿桂安顿好,两人坐在餐桌前,吃着已经凉透的饭菜,气氛有种久别重逢后的宁静和疲惫。

回乡的余波,像石子投入湖心,漾开的涟漪缓缓扩散。

老宅的补偿款手续办妥后,钱打到了林凡卡上。数目不算大,但对他们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林凡和苏晚晴商量后,决定用这笔钱做两件事:一是把拖欠了几个月的地下室租金结清,预付了半年;二是给阿桂报了个他心心念念的绘画班。剩下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没有挥霍,没有庆祝,钱悄无声息地融入日常,缓解了那份时刻绷紧的拮据感,让呼吸稍微顺畅了些。

经济压力暂时减轻,但生活的重心和烦恼,也随之发生了细微的偏移。

阿桂从老家回来后,似乎野性了不少,绘画班也坐不住,总惦记着乡下田野里疯跑的自由。老师委婉的提醒又来了两次。苏晚晴耐心引导,效果甚微。林凡看着儿子画画时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里有些烦躁,却又无可奈何。他意识到,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比商业竞争更复杂、更耗人心神的持久战。

更大的涟漪,来自外部。

林凡回乡期间,“基石科技”的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虽然有几个老客户理解,但新客户的拓展完全中断。回来后,林凡发现,之前接触过的一家有意向的连锁便利店,已经选择了“迅捷科技”的方案。对方给的理由很官方:“贵司方案很好,但‘迅捷’品牌更大,售后更有保障。”

林凡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商业竞争。楚月那边传来模糊的消息,“迅捷科技”最近似乎和某个有官方背景的行业协会走得很近,拿到了几个“示范单位”的称号,风头正劲。那种无形的、来自某种“体系”的挤压感,比以前单纯的商业手段更让人窒息。

一天下午,之前那个“市中小企业促进会”的副秘书长不请自来,说是“顺路看看”。他打量着焕然一新的铺面(其实只是干净整洁了些),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关怀”:“林总,听说你前段时间回老家了?事情处理得还顺利吧?创业不容易啊,尤其是像你们这样的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还是要多依靠组织,融入大平台嘛。” 话里话外,暗示着单打独斗的艰难和“识时务”的重要性。

林凡客气地送走副秘书长,关上门,脸色沉了下来。他感到一种熟悉的、黏腻的束缚感,仿佛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慢慢收紧。成功拿到开源基金的喜悦,早已被这种更现实的、来自环境和规则的挤压所冲淡。

夜晚,成了夫妻俩唯一能喘息和交换心事的时刻。

阿桂睡后,两人靠在沙发上,电视里放着无关紧要的节目,音量调得很低。

“阿桂老师今天又找我谈了,”苏晚晴揉了揉太阳穴,“说孩子专注力还是有问题,建议我们多陪伴,或者……去看看专业的感统训练机构。”

林凡叹了口气:“感统训练……费用不低吧?”

“嗯,我问了下,一节课要好几百。”苏晚晴的声音有些疲惫。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经济刚缓口气,新的压力又接踵而至。

“没事,慢慢来。”林凡握住她的手,“我最近多抽时间陪他玩玩。画画班要是不喜欢,就算了,别勉强。”

“嗯。”苏晚晴靠在他肩上,“店里……最近是不是不太顺?”

林凡把“迅捷科技”和副秘书长来的事简单说了。苏晚晴听完,没说什么,只是握紧了他的手。无声的支持,比任何宽慰都更有力量。

生活,似乎进入了一种新的常态: 经济压力稍缓,但孩子教育、事业瓶颈、人际关系等更复杂、更绵长的压力,如影随形。没有惊天动地的危机,只有日复一日的琐碎烦恼和看不见天花板的挣扎。

但也有一些好的变化。林凡开始有意识地早回家,陪阿桂搭积木、读绘本,尽管耐心有限,时常被儿子的“十万个为什么”问得哑口无言。苏晚晴工作室的业务渐渐稳定,虽然赚不了大钱,但能覆盖家里的日常开销,让她有了更多的底气。

周末,他们偶尔会带阿桂去郊区的公园野餐。看着儿子在草地上奔跑大笑,林凡和苏晚晴坐在树荫下,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内容无非是阿桂的趣事、菜市场的物价、或者对未来的些许迷茫。话题平凡,甚至有些琐碎,但在阳光和微风中,有一种劫后余生般的、平淡的珍贵。

回乡一趟,仿佛是一次短暂的回溯和充电。归来后,生活的主旋律并未改变,依然是负重前行。但林凡觉得,自己的脚步似乎更稳了一些。他看清了自己的根在哪里,也更明确了要守护的是什么。外面的风浪依旧,但只要这个小小的家还是温暖的港湾,他就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窗外的雨还在下,绵绵不绝。但窗内,灯还亮着,粥还温着。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