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溟渊水劫 > 第44章 第四十四回第十章 未完待续的故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章 第四十四回第十章 未完待续的故事

第十节 未完待续的故事

“告诉他们,守护从来不是英雄的专属,是每个普通人的选择。”

虞明的声音带着历经风雨后的温暖,他想起1987年冬至夜,那些拿着灭火器冲上去的普通学生,想起偷偷给他们传递情报的古今教授,继续说道:

“在实验室里坚持真相,不被虚假的数据迷惑;在生活中尊重不同,不因别人的与众不同而排挤;在历史面前保持敬畏,不被篡改的故事蒙蔽。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加起来就是对文明最好的守护。”

他的目光落在书桌前的双鱼玉佩上,玉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就像这双鱼玉佩,它不是武器,是责任,每个普通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海蓝蓝的鳞片在提到“新生”时微微发亮,她放下手中的典籍,指尖划过帆布包上的双鱼图案:

“我想告诉他们,永远不要害怕自己的与众不同。”

她想起自己刚入学时,为了隐藏鱼尾,夏天也穿着长裤,不敢去未名湖散步,生怕被人发现秘密:

“水族的鱼尾巴、守鼎人的红印、佛道的胎记、甚至是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信仰...这些都不是负担,是让世界更丰富的色彩。就像鄱阳湖的水,正是因为有了溪流、湖泊、江河的汇入,才变得如此辽阔。”

她的声音哽咽了一下:“我母亲当年为了守护秘火,隐藏自己的身份一辈子,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都能坦然地做自己。”

慧灵的莲花胎记在阳光下泛起淡红色的光晕,她轻轻抚摸着海报上的三族碑:

“我想起《道德经》里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她的声音清澈而坚定,“差异从来不是分裂的理由,而是共生的前提。就像秘火的双色形态,金色的创造与银色的毁灭,单独存在都会失衡,只有相互交融,才能达到和谐。”

她看向窗外的新生们,大声说道:“江南大学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它包容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这种包容,就是文明最珍贵的品质。”

大兵举着相机,悄悄记录下三人说话的瞬间,镜头里,虞明的侧脸对着阳光,海蓝蓝的发梢沾着樱花,慧灵的僧袍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画面温暖得让他忍不住按下快门。

“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句:‘永远相信伙伴的力量。’”大兵放下相机,认真地说,“当年要是没有你们三个并肩作战,没有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支持,根本赢不了白鳞议会。守护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一群人的热血。”

陈宇笑着把大兵的话记在提纲上:“这个建议好,明天记者会的时候,一定要加上。”他收起提纲,举起相机,“走,去观鱼台拍几张合影,作为展览的压轴照片。”

众人纷纷点头,虞明顺手拿起桌上的双鱼玉佩,海蓝蓝把圣物鳞片放进锦盒,慧灵带上新修订的《三族盟约》,大兵则扛着相机,一行人朝着观鱼台走去。

春日的观鱼台早已不是当年阴森的模样,汉白玉石阶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石阶两旁种满了樱花树,粉白色的花瓣落在石阶上,像铺了一层柔软的地毯。

三族碑经过陈宇父子的修复,比之前更加完好,碑身上的太极图、莲花和海浪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秘火水晶被安放在特制的玻璃展柜里,展柜上刻着防触碰的结界符文,水晶中的三族灵力缓缓流动,与远处的鄱阳湖产生共鸣,在湖面投下淡淡的图腾光影。

当暮色降临,夕阳的光芒将天空染成金红色,四人站在观鱼台的顶端,看着秘火水晶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金光。

湖面的水波中,倒映着他们并肩的身影,也倒映着远处的风景:

香樟路上,新生们三三两两地散步,笑声顺着风飘过来;

未名湖边,一对老夫妻正在喂鱼,老爷爷给老奶奶递上纸巾,动作温柔;

湖面上,几个孩童划着小船,戏水的笑声惊起一群水鸟,翅膀掠过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

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瞬间,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永恒”最生动的注脚。

“听说了吗?考古系的李教授特意申请开设了‘三族文明’选修课。”陈宇突然笑着说,他举起相机,拍下夕阳下的秘火水晶。

“课程表都出来了,第一堂课就讲我们1987年冬至夜的故事,教材里会用到Gopro的直播回放、日军的实验记录复制品,还有我们当时用过的武器照片。”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自豪,道:“李教授说,这门课的核心不是讲英雄事迹,是讲文明共生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白,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

虞明握紧手中的双鱼玉佩,玉佩在掌心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着某种遥远的召唤。他想起爷爷临终前的嘱托,想起父亲在秘火幻象中说的话,想起海蓝蓝母亲的牺牲,想起慧灵师父的教诲,突然明白,所谓的“终章”,从来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新故事的开始。

就像鄱阳湖的水永远流动,不会因为某个季节的结束而停止;就像江南大学的樱花,每年春天都会如期绽放,见证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

“对了,省文物局昨天发来消息,说在太湖底发现了一处水族的古遗址。”虞明突然想起早上收到的电报,“里面可能有关于秘火分舵的记录,邀请我们下个月一起去考察。”

海蓝蓝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一直想找到更多关于水族历史的证据,用来丰富“真相展厅”的内容;

慧灵则感兴趣遗址里可能存在的佛家经文,说不定能补充《三族盟约》的细节;

陈宇立刻举起相机,兴奋地说:“那我必须跟着去,这么重要的发现,一定要拍下来做成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水族的文明。”

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天空被染成深邃的紫色,秘火水晶的光芒愈发明显,在观鱼台的上空形成一道淡淡的光晕。

远处的校园里,灯光次第亮起,像散落的星辰,与天空中的星光相互呼应。大兵突然提议:

“我们来拍张合影吧,就用这夕阳和秘火当背景,作为‘永恒展’的最后一张展品。”

四人并肩站在三族碑前,虞明站在中间,左手握着双鱼玉佩,右手搭在陈宇的肩膀上;海蓝蓝站在虞明左边,圣物鳞片的蓝光与秘火的金光交织;慧灵站在虞明右边,双手合十,莲花胎记透着红光;

大兵则跑前跑后,调好相机的定时功能后,飞快地跑到最右边,举起手中的Gopro。

“1、2、3,微笑!”

随着相机的快门声响起,四人的笑容被永远定格在夕阳下的观鱼台上,背景是泛着金光的秘火水晶和波光粼粼的鄱阳湖。

文明的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年轻的身影,他们或许平凡,或许渺小,却在偏见与理解之间,在冲突与共生之间,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勇敢地写下属于自己的答案。

1987年的冬至夜,虞明、海蓝蓝、慧灵和他们的同伴们,用青春与热血证明了:

所谓永恒,不过是无数个“此刻”的相加,是每个普通人在当下做出的善意选择;

所谓守护,不过是相信“未来”的勇气,是即便知道前路有险,也依然愿意并肩前行的坚定。

而这,正是青春赋予世界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文明的火种永远燃烧,让共生的信念代代相传。

观鱼台的晚风轻轻吹过,带着樱花的香气和鄱阳湖的水汽,秘火水晶的光芒在夜色中愈发柔和,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

那些刻在和平鸽翅膀上的名字,那些留在海报上的笑容,那些写在《三族盟约》里的誓言,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文明长河中最温暖的印记。

正是:

血月终沉晓日升,三族同心证永恒。

秘火归真融万象,青春作笔续文明。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