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 > 第12章 顾安的第一次学术登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章 顾安的第一次学术登台

春光明媚的周六,华盛顿特区会议中心里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全美高中生科学与人文大赛”(再生元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国家决赛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美各州的顶尖少年科学家们,在各自的展位前,向评委和观众展示着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其中一个展位前,站着一位略显青涩但眼神专注的少年——顾言澈和苏念晴的小儿子,顾安。

顾安的参展项目标题颇为引人注目:“基于群体智能仿生算法的城市快递无人机路径优化系统”。这个项目巧妙地将生物学中的蚁群觅食算法,应用于解决现代城市物流的复杂优化问题,体现了鲜明的交叉学科特色。此刻,他正在向一位资深评委流畅地讲解他的模型原理、仿真结果和现实意义,语气沉着,逻辑清晰。

在不远处的观众区,顾言澈和苏念晴并肩站着,安静地注视着儿子。他们没有像其他一些家长那样焦急地徘徊或低声提示,只是静静地充当着观众。然而,他们紧握的双手和微微前倾的身体,泄露了内心的紧张与骄傲。这是顾安第一次独立站在如此高规格的学术竞赛舞台上,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接受顶尖科学家们的检验。

评委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的模型考虑了静态障碍,但如何应对城市环境中动态变化的因素,比如突然的天气变化或临时交通管制?”顾安并没有被问住,他略一思考,从容地回答:“感谢您的提问。目前的模型确实主要针对静态环境优化。下一步,我计划引入实时数据流接口和强化学习模块,让无人机能够根据实时交通信息和天气预报进行动态路径调整。这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他的回答不仅承认了局限,更展示了清晰的改进思路,赢得了评委赞许的点头。

看着儿子与评委自信地交流,苏念晴的眼眶微微发热,她低声对顾言澈说:“你看他讲解图表的样子,那种专注,真像你当年在组会上。”

顾言澈的嘴角难以抑制地上扬,轻声回应:“但他那种把生物和工程巧妙结合的思路,天马行空,更像你。我们可从来没教过他无人机路径规划。”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感受。他们意识到,顾安并没有简单地复制父母的学术路径,而是在家庭科学氛围的潜移默化中,吸收了他们思维的精髓——顾言澈的模型构建能力、苏念晴的跨学科视角——然后自由生长,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充满童趣与实用性的探索方向。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超越具体知识的“方法论”传承。

展示环节结束,评委离开后,顾安才松了口气,兴奋地看向父母。顾言澈和苏念晴走上前,没有急于夸奖结果,而是给予了具体的肯定。

“模型应对动态环境的部分,思考得很深入。”顾言澈拍拍儿子的肩膀。

“你讲得非常清楚,特别是用蚂蚁找食物的例子,很生动。”苏念晴拥抱了一下儿子。

得到父母专业而克制的认可,顾安的脸上绽放出比获得任何奖项都开心的笑容。他知道,这种认可来自于真正的理解和专业的判断。

最终,顾安的项目获得了系统软件类别的二等奖。虽然不是最高奖,但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带来的锻炼和认可。回程的飞机上,他依然沉浸在兴奋中,与父母讨论着评委的建议和下一步的改进方案。

看着儿子因为创造和探索而闪闪发光的眼睛,顾言澈和苏念晴感到无比欣慰。他们最深层的教育目标,不是要求子女重复自己的成功,而是保护和发展他们内在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学术激情和表达方式。

顾安的这次学术登台,像一面镜子,让顾言澈和苏念晴看到了家庭科学教育最成功的果实: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思维方式的熏陶和探索精神的点燃。它标志着他们的学术血脉,以一种更自由、更富有个性的方式,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了延续和创新。对于他们而言,见证孩子凭借自身力量在科学舞台上发光,是比自身获得任何荣誉都更令人满足的成就。家的实验室,培养出了真正独立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