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 > 第8章 公众科学日的理性传播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章 公众科学日的理性传播者

春末的周末,c校校园里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在举行。实验室、教学楼、草坪上都设置了各式各样的科普展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家长和市民前来参与。顾言澈和苏念晴的联合实验室也精心准备了一个名为“解码生命:当AI遇见细胞”的互动展台。

与往常在学术会议上的严肃报告不同,今天他们面对的是一张张充满好奇、但背景知识各异的面孔。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将高深前沿科学转化为公共知识的挑战,也是履行科学家社会责任的重要机会。

展台布置得直观而有趣。一侧是高性能显微镜下活细胞动态的实时显示,另一侧是简化版的交互式程序,观众可以上传自己的细胞图片(或使用示例图),体验AI算法如何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细胞状态。苏念晴负责显微镜旁的讲解,她用生动的比喻向围观的小朋友和家长们解释:“看,这个正在移动的绿色小点,就像一个在身体里巡逻的‘警察’细胞(免疫细胞),它在寻找坏人(病菌或癌细胞)呢!”

顾言澈则坐镇交互程序旁。一位中学生尝试后惊讶地问:“教授,电脑真的能看懂细胞图片吗?它比人眼还厉害吗?”顾言澈没有直接回答“是”或“不是”,而是引导他思考:“电脑和人眼各有优势。电脑可以不知疲倦地看几百万张图片,找到非常细微的、人眼容易忽略的模式。但它需要我们先教它‘什么是警察细胞,什么是坏人细胞’,就像教小朋友认图一样。我们的研究,就是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法’,让电脑学得更快、更准,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疾病。”

这时,一位带着忧虑神色的中年女士提问:“教授,我听说现在AI很厉害,以后会不会取代医生看病啊?我们会不会没有隐私了?”这个问题触及了技术发展的社会关切。苏念晴走过来,与顾言澈对视一眼,然后诚恳地回答:“您的问题非常重要。AI是医生的强大助手,而不是取代者。它可以帮助处理海量信息,提供参考,但最终的诊断决策、治疗方案选择和人文关怀,永远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和爱心。关于隐私,这正是我们研究的关键挑战之一。我们致力于开发‘联邦学习’等技术,让AI模型可以在不直接接触个人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就像大家共同贡献智慧做出一份菜谱,但不需要交出各自家里的食材一样,全力保护大家的隐私安全。”

他们的解释通俗易懂,既肯定了技术的潜力,也不回避其挑战,充满了负责任的态度,赢得了听众的信任和掌声。整个下午,展台前始终围满了人。他们不厌其烦地解答各种问题,从“基因编辑是什么”到“AI能不能预测寿命”,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努力在公众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活动结束时,两人虽然嗓音沙哑,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看着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细胞和AI,看着市民们带着对科学更具体的理解和更少的疑虑离开,他们感受到一种与发表顶刊论文截然不同的成就感。

“让科学被理解,被信任,也许和做出科学发现同样重要。”苏念晴感慨道。

“嗯,”顾言澈点头,“科学家有责任搭建一座连接实验室与公众的桥梁。这座桥建好了,科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社会也才能更理性地看待科技的进步。”

这一天,他们不仅是顶尖的学者,更是成功的科学传播者,在更广阔的社会土壤中,播撒着理性与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