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毅军之名,一夜之间响彻大虞,威震周边诸国。那些原本对日渐富庶稳定的大虞抱有觊觎之心的邻国,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周边的邻国已经悲愤的意识到,大虞朝,已经与他们不在一个量级了!甚至只要大虞朝愿意,他们的国家随时可以化成历史长河中的沙粒!
在这场战争中,杨映溪虽未亲临前线,但她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天工院提供的军械是胜利的重要保障;她麾下商队建立的信息网络,为武毅军提供了精准的吐蕃兵力部署和后勤情报;慈济院在战前战后对边境难民的安置和救助,也稳定了后方民心。
捷报传来的当晚,萧墨玄、崔佑璋和杨映溪再次聚首。
萧墨玄眉宇间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锐利的光芒和如释重负的昂扬。他举起酒杯,沉声道:“这一战,打出了大虞的威风,也证明了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映溪,佑璋,此役之功,有你二人一半!”
崔佑璋亦是满面红光,笑道:“痛快!经此一役,看朝中还有谁敢质疑新军,质疑变革!接下来,推行新的吏治考核,阻力想必会小很多了。”
杨映溪看着眼前这两个意气风发的盟友,心中也涌动着成就感。她端起茶杯(她依旧不喜饮酒),以茶代酒,微笑道:
“恭喜王爷,恭喜佑璋。这只是开始,武毅军的成功,证明了制度、技术和人才结合的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种认知,这种力量,深深的植入到大虞朝发展的骨髓里,让大虞朝在这条既定的轨道上,能走多远走多远!”
星空之下,三人再次举杯。这一次,他们不仅是为了初步实现的蓝图,更是为了一个已然展露出獠牙、让四方敬畏的强大帝国雏形。脚下的路,似乎因为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而变得更加清晰和宽阔。
而他们三人之间,那因共同理想和并肩作战而凝结的纽带,也愈发坚不可摧。个人的情感,在这宏大的胜利与光明的未来面前,似乎显得愈发微不足道,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沉淀得更加深沉。
武毅军班师回朝的这一日,京城万人空巷。
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得胜的将士们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穿过朱雀大街,走向皇城。阳光洒在冰冷的铁甲和闪亮的兵刃上,折射出令人心悸的寒光。
队伍的最前面,数百名士兵身着缟素,每个人都神情肃穆的抱着一个白色的骨灰坛,为首的一个老兵高喊了一声:“兄弟们,到——家——了!”
是战争就有死亡,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只是当人们如此近距离的面临死亡时,依然会对它感到敬畏!
而这些经过战火洗礼的面庞,带着肃杀与骄傲,沉默的行进本身,更是散发出一种无言的威慑力。
沿途的百姓看到这一幕,也自发的在道路的两边设起了香案,抛洒着纸钱……。
一位老者,举起一坛酒,用苍老又浑厚的声音喊道“娃儿们,到家了,吃饱喝足再上路了啦!来世还是咱大虞的好儿郎啊!”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由衷地为这些战死疆场的战士们献上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队伍来到了大虞皇城前,年轻的皇帝率领百官,降阶相迎!亲自护送阵亡将士骨灰放入太庙旁的英烈祠!从此,凡是为大虞朝阵亡的将士,将与大虞皇室共享百姓香火!
皇帝与摄政王,对凯旋将士给予了最高的礼遇;并且按照各自的战功进行了封赏!而这次封赏与以往不同的,是由朝廷直接封赏到每个人的头上!这是一个信号……
就在整个大虞朝堂上下,都沉浸在一片胜利的欢欣与自豪之中;在这普天同庆的表象之下,敏锐的人却能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武毅军并未在受阅后完全返回京郊大营休整,其最精锐的一部,悄无声息地接管了京城部分关键区域的防务,尤其是几家势力盘根错节的世家庄园附近,巡逻的兵士明显增多,且皆是眼神锐利、煞气未消的老兵。
献捷大典结束后的当晚,当大多数朝臣还沉浸在盛宴的余韵中时,杨映溪悄然出现在了摄政王府的书房内。
萧墨玄和崔佑璋早已在此等候,两人脸上的喜庆之色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的期待。他们都明白,杨映溪此时秘密来访,绝不仅仅是为了庆祝。
“恭喜二位,此战功成,威望已至顶峰。”杨映溪开门见山,她依旧是一身利落的男装,眼神清澈而冷静,与外界的热烈氛围格格不入,“但庆功酒可以稍后再饮,眼下,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必须抓住。”
萧墨玄目光锐利如鹰:“你说。”
“武毅军兵威正盛,携大胜吐蕃之威,震慑朝野内外。此时,无论是军中士气,还是民间声望,乃至陛下对王爷的信任,都正处于顶点。”杨映溪语速平稳,却字字千钧,
“而朝中那些盘踞多年的老牌世家,刚刚见识了武毅军的厉害,心中正怀恐惧。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崔佑璋微微蹙眉,他比萧墨玄更了解世家内部的盘根错节:“映溪,你的意思是……?”
“是时候该重新洗牌了……。”杨映溪吐出的短短一句话,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是时候该解决世家这个顽疾了,解决了他们,土地兼并和仕途垄断的现象才能真正解决!”
她走到书桌前,上面早已铺开了一幅简略的京城势力分布图。
“王爷坐镇中枢,掌控全局,尤其是牢牢握住武毅军和京畿防务。”她指向萧墨玄,随即目光转向崔佑璋,
“佑璋,你出身崔家,深谙世家规则与心理,由你作为代表,与王、谢、李、郑这几家最顽固的世家代表进行谈判。”
“谈判内容?”崔佑璋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将是比战场更凶险的博弈。
“两点核心。”杨映溪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官民一体纳税,纳粮。世家所占土地,超出朝廷规制爵位应得封田的部分,要么自行清退,要么,补缴过去积欠的赋税,并缴纳相当于欠税总额三成的罚款。朝廷将派出联合工作组,重新丈量全国土地,若有隐瞒,严惩不贷。”
萧墨玄眼中精光一闪,这一条若能推行,等于直接斩断了世家通过隐匿田产、逃避赋税来积累财富的最大渠道,也能极大缓解国库压力,惠及普通农户。
“第二,”杨映溪放下第二根手指,“取消世家子弟入仕的一切优待。无论是恩荫、荐举,还是所谓的‘门阀特权’,一律废除。
想当官,凭真才实学参加科举;想升迁,凭实实在在的政绩考核。吏部将建立全新的、透明的官员考评与晋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