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时空基石 > 第139章 童守量产拓市?质检护双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9章 童守量产拓市?质检护双航

宣德十九年六月廿六,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双时空的 “老艺标准示范村”,却挡不住 “老艺出海首批量产” 的火热节奏。宣德溪谷村的生产院里,村民们按流水线分工:王婶带领小组裁剪老布(严格对照西域款香囊尺寸模板),李叔团队负责浸蜡处理(按标准控制蜡液温度 55c);天启礁岛村的渔场上,渔民们同步编织南洋款复合渔网,每编 3 米就用防潮涂层检测仪测试 —— 今天,双时空老艺要开启出海量产的关键一步,小小守护者们更要通过全流程质检培训,让每一件出海产品都符合外邦标准,为老艺出海的 “首航” 保驾护航。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绣着 “量产总指挥” 字样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溪谷村的量产指挥台核对生产计划。他的礼服口袋里装着《出海量产品控手册》,核心条款用红笔加粗:“西域香囊:老布裁剪误差≤0.3cm,浸蜡厚度 0.2cm(±0.05cm),耐晒测试抽样率 10%;南洋渔网:网眼误差≤0.5cm,防潮涂层附着力≥4N\/cm2,霉变测试全覆盖”。“量产不是‘赶工’,是‘守标’,” 阿海对着双时空的生产组长说,“比如香囊浸蜡,温度低了蜡层不均匀,高了会烫坏老布,必须按 55c标准来;渔网涂层测试,少一次检测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砸了老艺的招牌。”

阿蕊这时正带着高级认证学员阿雅,在溪谷村开展 “外邦质检标准实操培训”。阿雅手里拿着西域款香囊的 “质检工具包”—— 内含精准卡尺、蜡层测厚仪、耐晒测试卡,她边演示边讲解:“先用卡尺量香囊直径,必须是 12cm(±0.3cm),超了就返工;再用测厚仪测蜡层,0.2cm 才达标,薄了不防水,厚了太硬”。村民王婶跟着操作,第一次测蜡层只有 0.15cm,阿雅立刻指导:“蜡液温度再提 2c,浸蜡时间延长 5 秒,再试试。” 调整后,蜡层厚度刚好 0.2cm,王婶松了口气:“以前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才知道,标准差一点,到外邦就可能不管用。”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负责天启礁岛村的渔网质检培训。小辰通过时空共鸣镜,向渔民们展示防潮涂层检测仪的使用方法:“把探头贴在渔网上,显示数值≥4N\/cm2 就是合格,” 他指着仪器屏幕,“这张网检测值 3.8N\/cm2,差 0.2,要重新涂涂层,不然到南洋容易掉漆发霉。” 小妍则在一旁记录质检数据,建立 “每批次产品质检档案”,详细标注生产时间、检测结果、质检员姓名:“这些档案要随产品一起寄给外邦商户,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品控有多严,放心下单。”

辰时三刻,“老艺出海首批量产” 正式启动。溪谷村的生产院里,流水线高效运转:裁剪组按模板剪出统一尺寸的老布,浸蜡组控制温度完成处理,缝制组用针脚尺保证每厘米 10 针,最后由质检组逐件检测;礁岛村的渔场上,渔民们每完成一张渔网,就送到临时质检站,通过防潮、耐腐、网眼三项测试,合格的才能贴 “双时老艺认证标识”。工坊的时空共鸣镜实时传输两边的生产画面,阿海、阿蕊随时远程指导,解决突发问题 —— 比如溪谷村蜡液温度不稳定,阿海立刻建议用恒温炉控温,确保蜡层厚度达标。

午后,首批量产的 500 个西域香囊、300 张南洋渔网完成初检,合格率达 98%。针对 2% 的不合格产品,双时空立刻启动 “返工流程”:溪谷村将 3 个蜡层过厚的香囊重新脱蜡、浸蜡;礁岛村把 5 张网眼超标的渔网拆开重编。阿雅在返工现场强调:“出海产品没有‘差不多’,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今天多花点时间返工,明天外邦商户才会信任我们的老艺。” 外邦商户代表通过镜头看到全流程品控,当场表示:“没想到你们的品控这么严格,我们已经准备好下一批订单了!”

傍晚时分,首批合格产品开始打包。每个包裹上都贴着 “品控溯源码”,扫码可查看生产流程、质检数据、标准参数;随货还附带 “老艺故事手册”,用外邦语言介绍老布、渔网的工艺传承,让产品不止是商品,更是文化载体。阿海看着整齐堆放的包裹,对身边的团队说:“下周这些产品会通过海运发往西域、南洋,这是双时空老艺第一次大规模出海,意义重大,后续我们要每周召开量产复盘会,持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离开示范村时,夕阳的余晖给打包好的产品镀上一层金色。村民们还在清理生产现场,质检人员则在整理当天的品控报告。阿海望向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渔民们正将渔网搬上运输船,嘴里说着 “希望外邦人喜欢我们的手艺”。

“下个月我们要在双时空各示范村设‘常驻质检点’,” 阿海对着身边的阿蕊说,“配备专业质检设备,培训村民成为‘持证质检员’;还要和外邦商户建立‘定期反馈会’机制,每月收集产品使用情况,根据反馈调整量产标准;最重要的是,要把这次量产的经验整理成《老艺出海量产指南》,为后续开拓其他外邦市场提供可复制的模板。”

阿蕊点点头,手里拿着刚生成的 “品控溯源码”,扫码后清晰显示着一件香囊的 32 项质检数据。“我们还要在联盟内开展‘量产之星’评选,” 她说,“奖励合格率高、品控严的生产小组,激励更多村民重视标准、做好品控;同时扩大量产规模,吸纳更多示范村参与,让双时空的老艺在‘量产拓市、质检护航’中,稳稳走向全球,让枫山的老布、蓝海的竹篾,永远在盛夏的量产里、严格的品控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晚风拂过示范村,带来老布浸蜡的香气与海水的咸味。阿海知道,这场 “出海首批量产” 与质检培训,不是结束,而是 “老艺双时空传承” 全球化的坚实一步 —— 当量产按标落地,当质检全程护航,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 “以老艺为核、以标准为盾” 的征程中,成为一条连接中国手艺与世界市场的繁荣航线,让老艺真正 “走出去、立得住、传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