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九年三月廿八,暮春的风带着新绿的生机,吹进 “老艺共生工坊” 的出海筹备区。区内科创感十足的 “外邦需求墙” 上,贴满了来自西域、南洋的市场调研笔记:西域偏好浓烈染色,南洋需防潮材质;时空共鸣镜前的研发台上,阿雅团队正调试 “耐晒型草木染” 样品,阿波团队则测试 “防海盐腐蚀复合渔网” 的防潮性能 —— 今天是 “老艺出海专项筹备” 的攻坚日,也是外邦市场适配研发的启动日,小小守护者们要让双时空老艺打破地域限制,通过精准调研与定制研发,在海外市场扎下根基。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绣着 “出海领航” 字样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筹备指挥台前核对调研数据。他的礼服口袋里装着《外邦市场调研白皮书》,核心需求按区域划分:“西域:偏好红、金等亮色,需耐晒(紫外线强度高)、便携(游牧需求)产品,建议开发染纹便携香囊、折叠竹编餐盒;南洋:气候湿热,需防潮、防蛀材质,重点研发防腐复合渔网、艾草防虫老布面料”。“出海不能‘闭门造车’,” 阿海对着双时空的专项小组成员说,“调研数据是研发的‘指南针’,比如西域的耐晒需求,就要在草木染中加入天启的海盐固色工艺;南洋的防潮需求,需在复合材质中增加竹篾防潮涂层,每个细节都要精准适配。”
阿蕊这时正带着外邦商户代表(通过共鸣镜连线)参观研发区。西域商户代表对着 “耐晒染纹香囊” 样品说:“这种红色很符合我们的审美,但需要更轻便,能挂在马背上,” 他指着香囊的系带,“希望系带能调节长度,还能防水,遇到风沙也不怕。” 南洋商户代表则关注复合渔网的防潮性:“我们的渔网常泡在海水里,普通材质容易发霉,你们的复合渔网能保证半年不发霉吗?” 阿蕊立刻记录需求,转头对阿波团队说:“这些需求要优先纳入研发标准,南洋的防潮测试要延长到半年,西域的防水系带可以用老布浸蜡工艺解决。”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作为 “研发助理”,协助团队收集测试数据。小辰守在宣德的耐晒测试区,将染布样品放入模拟西域紫外线的仪器中:“连续照射 72 小时后,普通草木染褪色率 30%,加入海盐固色的样品只褪色 8%,达到外邦要求,” 他对着镜头喊,“阿雅姐,西域款香囊的染布可以按这个配方生产!” 小妍则在南洋防潮测试区,记录复合渔网的霉变情况:“浸泡 180 天后,加了竹篾防潮涂层的渔网没有霉变,强度保留率 82%,符合标准。” 她还整理出 “外邦适配标准细则(草案)”,明确标注各区域产品的核心参数,如 “西域染布耐晒褪色率≤10%”“南洋渔网防潮霉变期≥180 天”。
辰时三刻,“外邦市场适配研发” 全面启动。阿雅团队分为两组:一组改良西域款香囊,将系带改为老布浸蜡材质,增加调节扣;另一组研发南洋款艾草防虫老布,在纤维处理时加入双倍艾草粉,提升防虫效果。阿波团队则同步推进两项任务:为南洋渔网增加防潮涂层,为西域设计折叠款渔网(适配游牧便携需求)。工坊里,老布浸蜡的香气、竹篾打磨的声响、仪器测试的蜂鸣声交织,每个人都朝着 “出海达标” 的目标冲刺。
午后,首批适配样品新鲜出炉。阿雅拿着西域款便携香囊,演示防水效果:“将香囊浸入水中 10 分钟,取出后内部干燥,染纹没有褪色,” 她对着西域商户代表说,“系带最长可调节到 1 米,能挂在马背上,折叠后只有巴掌大小,方便携带。” 商户代表当场预订 500 个,承诺后续会推荐给周边部落。阿波展示的南洋款复合渔网也获得认可,南洋商户代表签下 300 张的订单,要求按 “180 天防潮霉变” 标准生产。
傍晚时分,专项小组召开 “出海标准细则审定会”。双时空的老艺人、研发人员、外邦商户代表共同审议细则,最终确定:西域产品需符合 “耐晒、便携、亮色” 三大核心标准,南洋产品需满足 “防潮、防蛀、耐腐” 要求,所有出海产品均需附带 “双时老艺认证标识”(标明标准参数与生产信息)。阿海在会上宣布:“下个月启动‘出海首批量产’,由联盟的‘标准示范村’负责生产,确保产品 100% 达标,为老艺出海打响第一枪。”
离开工坊时,夕阳的余晖洒在适配样品上,给西域款香囊的红布、南洋款渔网的竹篾镀上一层金色。研发团队还在讨论后续优化,外邦商户代表通过共鸣镜表达期待:“希望尽快收到第一批货,让我们那边的人也用上这么好的老艺产品!” 阿海望向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渔民们正加快编织南洋款渔网,脸上满是对出海的憧憬。
“量产前要组织‘出海标准培训’,” 阿海对着身边的阿蕊说,“让示范村的村民吃透外邦标准,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质检;还要在联盟内选拔‘出海质检员’,全程监督生产,确保产品零缺陷;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外邦反馈通道’,收到产品后及时收集使用情况,根据反馈优化后续研发,让老艺出海能持续迭代,越做越好。”
阿蕊点点头,手里拿着刚签下的订单合同与审定后的标准细则,上面的 “外邦需求”“适配标准”“量产计划” 清晰明了。“我们还要制作‘出海研发日志’,” 她说,“记录从调研到研发的全过程,包括遇到的难题与解决办法,为后续开拓其他外邦市场提供经验;同时在工坊设‘出海成果展区’,展示适配样品与订单,激励更多联盟会员参与出海,让双时空的老艺传承,在调研的精准、研发的适配、细则的护航中,顺利走向‘双海’(国内蓝海与外邦新海),开启全球化传承的新篇章。”
晚风拂过工坊,带来老布的气息与海水的咸味。阿海知道,这场 “出海专项筹备” 与适配研发启动,不是结束,而是 “老艺双时传承” 的全球化新起点 —— 当调研定向需求,当研发适配市场,当细则护航品质,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 “以老艺为桥,以标准为基” 的征程中,成为一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贸易之路,让枫山的老布、蓝海的竹篾,永远在暮春的研发里、出海的期待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