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第222章 盟约定边?铳护海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2章 盟约定边?铳护海疆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22 章:盟约定边?铳护海疆

正德四年(1509 年)?夏(五月三十日)

辰时?宣府边军大营外

辰时的阳光洒满宣府草原,大营外的空地上搭起了临时盟台,台上铺着明黄色的绸缎,两侧分别插着大明与瓦剌的旗帜。陆砚青身着玄色铠甲,手持鎏金虎符,站在盟台左侧,身旁是礼部侍郎与锦衣卫暗卫 —— 今日,大明将与瓦剌签订三年贸易盟约,结束长期的边疆摩擦。

瓦剌使者巴彦身着貂皮长袍,带领十名随从走到盟台前,手中捧着用绸缎包裹的盟书。经过虎豹营火器演示的震慑,他的态度愈发恭顺,再无之前的试探与傲慢。“陆将军,大汗命本使带来盟书,承诺三年内绝不犯大明边疆,愿与大明互通贸易,共享草原与中原之利。”

陆砚青接过盟书,仔细核对内容,确认无误后,与巴彦共同在盟书上签字盖章。“巴彦使者,大明向来以和为贵,若瓦剌恪守盟约,贸易之路定能长久;若有违背,宣府、蓟州、大同的新火器,可不是摆设。”

巴彦躬身应道:“将军放心,大汗对盟约绝无二心,日后定约束各部落,不再与大明为敌。”

盟台两侧的士兵们发出阵阵欢呼,宣府的风卷着欢呼声掠过草原,与远处传来的铳声交织 —— 那是三镇的远程铳手队正在进行联合演练,既是庆祝盟约签订,也是对瓦剌的无声威慑。

巳时?宣府边军大营

巳时的中军帐内,陆砚青与礼部侍郎围坐在舆图旁,商议贸易口岸的设置。“按盟约,宣府将开设两处贸易口岸,分别位于草原边缘的‘归化堡’与‘万全卫’,” 礼部侍郎指着舆图,“需派锦衣卫暗卫与边军共同驻守,防止瓦剌借贸易之名窥探军情。”

陆砚青点头,对身边的副将道:“传我将令,从远程铳手队中挑选二十名精锐,与锦衣卫暗卫组成‘口岸护卫队’,负责贸易期间的安保;另外,每日向蓟州、大同传递口岸动态,确保三镇信息互通,遇突发情况可及时支援。”

“遵命!” 副将躬身领命。帐外传来一阵马蹄声,陈猛带领的火器运输队抵达,三百支带瞄准镜的短铳整齐堆放在营外,箱盖上 “宣府专供” 的印章格外醒目。“陆将军,虎豹营送来的第二批新铳已到,赵小匠还让小人带话,说瞄准镜的刻度已优化,百米内命中率可达九成八!”

陆砚青走到新铳旁,拿起一支试射,弹丸精准命中百米外的铁甲靶,眼中满是欣慰:“好!即刻将新铳分发到各队,月底前完成三镇新铳全覆盖,让盟约与火器,共同守护北疆安稳。”

午时?蓟州边军大营

同一时刻,蓟州边军的训练场上,五百名士兵列队站好,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支崭新的带瞄准镜短铳。陆砚昭身着铠甲,站在观礼台上,对士兵们高声道:“今日,蓟州最后一批新铳列装完毕!三镇联防已形成‘远程精准打击 + 骑兵快速支援’的完整战术,只要我们刻苦训练,蒙古与瓦剌再敢来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士兵们齐声应和,举起短铳欢呼,铳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赵奎站在队列中,手中的短铳保养得锃亮 —— 自受罚后,他训练愈发刻苦,如今已是远程铳手队的队长,负责教授新兵瞄准镜的使用技巧。“总兵大人放心,末将定带好铳手队,守护好蓟州的每一寸土地!”

陆砚昭点头,对吴磊道:“明日起,按三镇合练的战术,每日与宣府、大同进行模拟演练,重点训练‘跨镇协同射击’,确保盟约期内边疆无虞。”

训练场上的铳声再次响起,弹丸密集命中靶心,草原上的风带着铳声,传递着三镇联防的坚定底气。

未时?京城虎豹营

未时的虎豹营兵工厂,一片忙碌景象。赵小匠带领工匠们将最后一批大同新铳装箱,箱盖上印着 “大同专供” 的朱红印章 —— 至此,三镇新铳配送任务全部完成,共计九百支带瞄准镜短铳、三千枚防冻火帽,实现了北疆重镇的火器全覆盖。

“匠首,水师订的最后三百支新铳也已造好,明日就能送抵水师大营!” 一名工匠高声喊道,脸上满是疲惫却难掩自豪。

赵小匠擦了擦额头的汗,走到试射台旁,拿起一支水师短铳试射 —— 弹丸穿透百米外的木板靶,防水槽与防锈铜皮完好无损。“好!明日让雄狮卫护送,务必按时送达;另外,按沈同知的要求,派两名工匠去水师,指导士兵们保养新铳,确保海上使用时不出故障。”

陆崇渊走进作坊,看着整齐堆放的新铳箱子,眼中满是欣慰:“赵小匠,三镇与水师的新铳配送完成,你功不可没!陛下已下旨,赏你白银五百两,升为虎豹营工坊总领,负责统筹所有火器生产。”

赵小匠连忙跪地谢恩:“谢陛下恩典!奴才定带领工匠们继续努力,造出更好的火器,为大明守护边疆与海疆!”

作坊内的工匠们齐声欢呼,熔炉的火焰烧得更旺,敲打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军事革新的凯歌。

申时?江南沿海

申时的江南沿海海面上,十艘水师战船与五十名锦衣卫暗卫组成的船队正在进行联合演练。张平站在旗舰甲板上,手持令旗,对士兵们高声下令:“第一队,用水师短铳射击百米外的靶船;第二队,暗卫乘小艇登船,模拟突袭倭寇据点!”

“遵命!” 士兵们齐声应和,水师短铳的铳声瞬间响起,弹丸密集射向靶船,船身被击穿多个孔洞;暗卫们则乘小艇快速靠近,手持带刺刀的短铳,迅速跳上靶船,刺刀轻松刺穿草人胸膛。

江南锦衣卫指挥使李青站在张平身边,笑着道:“张统领,水师新铳的威力果然不凡!有了这火器,再加上暗卫的情报支持,倭寇若敢来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张平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琉球方向:“按计划,每月进行一次联合演练,同时派铳船在琉球海域巡逻,防止倭寇聚集;另外,与沿海州县的衙役合作,建立‘民防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倭寇踪迹,百姓可通过烽火台传信,咱们能第一时间响应。”

海面上的演练仍在继续,战船的帆影与铳声,共同构筑着江南海疆的坚固防线。

酉时?京城后宫慈宁宫

酉时的慈宁宫偏殿,暖意融融。刘瑾身着青色宫服,正指挥宫女们整理送往三镇的夏令物资 —— 五百匹夏布、一千袋绿豆汤料,都是按张太后的吩咐准备的,用于慰问边疆士兵。

“刘总管,这些夏布要不要按三镇的人数分开包装?” 一名宫女问道。

刘瑾点头,语气细致:“蓟州士兵多,分两百匹;宣府、大同各分一百五十匹,都贴上标签,别弄混了。绿豆汤料要装在防潮的陶罐里,路上别受潮变质。”

张太后坐在主位,看着刘瑾忙碌的身影,对身边的沈云舒道:“刘瑾经上次的教训后,愈发安分谨慎,做事也比以前细心,看来是真的明白了后宫与军政的界限。”

沈云舒笑着道:“太后说得是。刘总管近日除了打理后宫物资,还主动提出整理御花园的夏季花卉,让各宫妃嫔都能赏玩,确实比以前踏实多了。”

刘瑾听到两人的对话,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 自闭门思过后,他便全心投入后宫事务,主动避开所有军政话题,只为重塑太后与陛下的信任。他知道,唯有彻底收敛野心,安分守己,才能在后宫立足,等待未来的机会。

戌时?京城锦衣卫衙门

戌时的锦衣卫衙门,密探房内灯火通明。沈知薇与王勇坐在桌前,看着各地送来的情报 —— 北疆盟约签订后,瓦剌各部落暂无异动;江南沿海倭寇踪迹稀少,联合演练效果显着;三镇新铳列装完毕,训练进展顺利。

“边疆与海疆暂无隐患,” 王勇道,“但需留意瓦剌内部的派系矛盾 —— 巴彦所属的亲明派虽掌权,却有部分部落仍对大明心存芥蒂,需让三镇加强巡逻,防止小股袭扰。”

沈知薇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份舆图:“我已安排暗卫混入瓦剌贸易口岸,监视部落动向;另外,水师与锦衣卫的联合演练要常态化,每月汇总一次防倭情报,确保东南沿海安稳。”

她顿了顿,继续道:“虎豹营已开始研发‘连发火铳’的样品,若能成功,火器威力将再上一个台阶。咱们需加强工坊的安保,按《军秘禁地条例》严格执行准入制度,防止技术泄露。”

密探房内的讨论声持续不断,每一项决策,都在为大明的陆海防御添砖加瓦。

亥时?镇国公府

亥时的镇国公府正厅,暖意融融。老夫人坐在主位,手中拿着陆砚昭送来的家书,脸上满是欣慰:“昭儿说蓟州新铳列装完毕,每日与宣府、大同演练,边疆安稳得很;砚青在宣府签订盟约,贸易口岸也已建好,往后咱们大明的茶叶、丝绸,就能换草原的马匹、皮毛,真是好事。”

陆崇渊点头,递上一杯热茶:“母亲放心,虎豹营的火器量产顺利,水师新铳也已配送完毕,陆海防御都稳固了。刘瑾近日在后宫安分做事,没再越界,知薇说暗卫监控暂无异常,短期内不用担心朝堂暗流。”

陆明瑶端着宵夜走进来,补充道:“父亲,母亲,今日太后赏了我些新制的夏布,说是刘总管按各宫喜好挑选的,确实比以前用心。他还特意让人给镇国公府送了些御花园的新采荷花,说是‘感谢老夫人教导有方’,态度很是谦卑。”

老夫人笑着摇头:“他倒是会做人,只是野心这东西,需时刻提防。明日让管家送些家乡的茶叶去宣府、蓟州,给砚青和昭儿尝尝,也让他们知道,家里惦记着他们。”

正厅的灯光映着三人的笑容,透着家国安稳后的踏实。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桌上的新铳模型与盟书副本 —— 这不仅是军事革新与外交成果的象征,更是无数人守护的大明安宁。

六月十五日?辰时?京城太和殿

辰时的太和殿庄严肃穆,朱厚照身着明黄色龙袍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三镇与水师的火器列装报告,脸上满是欣慰。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陆崇渊、沈知薇站在殿前排,等候陛下总结。

“自火器革新以来,北疆三镇实现联防,瓦剌签订盟约;水师列装新铳,江南海疆安稳,” 朱厚照的声音传遍大殿,“这既是将士们奋勇作战的结果,也是工匠们精心造铳、百官协同支持的成果。”

他顿了顿,继续道:“传朕旨意,赏三镇边军与水师白银共五万两,锦缎两千匹;虎豹营工匠赏白银三千两,赵小匠升为从六品‘火器营造司总领’;沈知薇统筹锦衣卫与防倭事务有功,赏黄金三十两!”

“臣等谢陛下恩典!” 众人齐声应和,太和殿内的气氛热烈而庄重。

朱厚照目光望向殿外的阳光,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大明的防御,不仅要靠火器,更要靠君臣同心、军民协力。往后,虎豹营需继续研发新火器,三镇与水师需加强训练,确保陆海疆土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百官身上,也洒在那支摆放在殿角的带瞄准镜短铳上 —— 它沉默地见证着这场总结,也预示着大明军事革新与家国守护的道路,仍将继续向前延伸。

从北疆的盟台到海疆的战船,从虎豹营的作坊到京城的太和殿,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为 “陆海安宁、家国稳固” 默默付出。陆砚昭在蓟州守护草原,陆砚青在宣府维系盟约,沈知薇在京城筑牢屏障,赵小匠在工坊打造利器,张平在海疆巡查防御,刘瑾则在后宫重拾安分 —— 他们的身影,共同绘就了大明安稳的画卷,也为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埋下了充满希望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