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第221章 铳演慑敌?窥探警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1章 铳演慑敌?窥探警诫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21 章:铳演慑敌?窥探警诫

正德四年(1509 年)?春(五月十八日)

辰时?虎豹营试射场

辰时的阳光洒满虎豹营试射场,五十个铁甲靶在场地中央排成三列,二十名虎豹营教官身着玄色制服,手持带瞄准镜的奔雷短铳,列成整齐的方阵。陆崇渊站在观礼台主位,身旁是瓦剌使者巴彦与礼部侍郎,五十名伪装成工匠的锦衣卫暗卫分散在场地四周,目光警惕地盯着巴彦的随从 —— 今日的火器演示,既是威慑,也是对瓦剌野心的试探。

“使者请看,这是大明最新研制的带瞄准镜短铳,” 陆崇渊指着教官手中的武器,语气沉稳,“百米内可精准穿透铁甲,近战可加装刺刀,一器多用,专为边疆防御设计。”

巴彦表面平静,眼神却死死盯着短铳的瞄准镜,心中暗自盘算如何打探工艺细节。“国公爷,不知能否让本使近距离看看?” 他试探着问道。

陆崇渊摆手拒绝:“使者只需在观礼台观看演示即可,火器核心部件不便靠近,还请谅解。”

巴彦心中不甘,却也不敢强求。此时,赵小匠快步走到观礼台前,高声道:“演示开始!第一项目:百米精准射击!”

辰时三刻?虎豹营试射场

教官们立刻举铳,瞄准百米外的铁甲靶。“砰!砰!” 的铳声此起彼伏,弹丸精准命中靶心,二十个靶位瞬间被击穿,铁甲碎片散落一地。巴彦的随从们脸色骤变,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弯刀 ——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准的远程武器,心中对大明的轻视瞬间转为忌惮。

“第二项目:刺刀近战!” 赵小匠继续下令。

教官们拔出刺刀,冲向三十步外的草人阵,刺刀寒光闪烁,瞬间刺穿草人胸膛,动作干净利落。巴彦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勉强挤出笑容:“大明火器果然名不虚传,大汗若知晓,定会更加坚定与大明修好的决心。”

陆崇渊冷笑一声,对身后的传令兵道:“传我将令,演示‘三排梯次射击’—— 这是三镇边军最新的联防战术,专防骑兵突袭。”

三名教官立刻列成三排,前排跪地射击,中排站立瞄准,后排装弹待命,铳声连贯不断,形成持续的火力网。巴彦看着密集的弹雨,眼中满是震惊 —— 若大明边军都配备这种火器,瓦剌再想袭扰,无异于以卵击石。

巳时?虎豹营工坊外围

同一时刻,虎豹营工坊外围的柳树下,刘瑾身着青色宫服,正探头朝工坊内张望。他按太后吩咐来核查 “物资补给清单”,路过工坊时,听到里面的敲打声,一时好奇多停留了片刻 —— 近来陛下常提及火器革新,他想悄悄看看新铳的模样,日后在御前伺候时,也好更懂陛下的心思,却始终保持着距离,未敢靠近窗户。

“刘总管,此处是军工坊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逗留!” 巡逻的雄狮卫队长上前提醒,语气恭敬却坚定。

刘瑾心中一紧,立刻收敛目光,摆出副公事公办的模样:“本总管奉太后之命核查物资,刚路过此处,并非有意逗留。清单在哪处核对?烦请引路。”

队长刚要回话,锦衣卫指挥使王勇恰好巡查至此,目光扫过刘瑾,又看向工坊方向,眉头微蹙:“刘总管,军工坊乃军事机密之地,纵使公务路过,也需保持三丈之外,还请随我至前殿核对清单。”

刘瑾察觉到王勇的警惕,心中暗叫不妙,连忙顺坡下驴:“是本总管疏忽了,烦请王大人带路。” 他刻意挺直腰板,却在转身时悄悄擦了擦手心的汗 —— 多年的谨慎让他不敢有半分越界,只盼能尽快离开这敏感之地。

巳时三刻?虎豹营前殿

演示结束后,陆崇渊来到前殿,正好撞见王勇向刘瑾重申 “军工坊禁令”。见陆崇渊进来,王勇拱手道:“国公爷,刘总管奉太后之命来核物资,方才在工坊外围逗留片刻,已按规定提醒警诫。”

刘瑾连忙上前,躬身解释:“国公爷明鉴,本总管只是路过好奇,绝未敢窥探机密,这是太后签发的物资核查令,请您过目。” 他双手递上文书,姿态谦卑,眼神中透着小心与惶恐。

陆崇渊接过文书核对无误,看着刘瑾紧绷的神情,心中了然 —— 此人虽有野心,却尚知收敛,此次不过是一时失察。他对身旁的钦差太监道:“烦请回禀陛下,刘瑾虽有疏忽,却无窥探之实,念其奉太后之命行事,可从轻处置,以示警诫。”

此时,朱厚照派来的钦差太监高声宣读圣旨:“陛下有旨,刘瑾身为后宫总管,应知军秘禁地规矩,念其初犯且无实据,罚俸三月,责令回后宫闭门思过三日;虎豹营演示有功,赏工匠白银三千两,陆崇渊统筹得力,赏黄金五十两!”

“奴才谢陛下恩典!” 刘瑾如蒙大赦,连忙跪地磕头,心中暗誓日后绝不再踏足虎豹营半步,更不敢再存半分好奇。

午时?蓟州边军大营

同一时刻,蓟州边军大营的了望塔上,哨兵正拿着望远镜观察草原。陆砚昭站在塔下,手中拿着刚收到的密报 —— 虎豹营演示顺利,瓦剌使者态度恭顺,刘瑾因疏忽被轻罚。

“总兵大人,瓦剌暂无异动,是否按原计划调整戒备等级?” 吴磊问道。

陆砚昭点头,对传令兵道:“传我将令,三镇恢复常态巡逻,烽火台每日卯时、酉时各传信一次;远程铳手队按常规训练,重点打磨瞄准镜短铳的精准度,不必过度紧张。”

“遵命!” 传令兵领命离去。草原上,三镇的巡逻骑兵按路线有序行进,训练场上的铳声规律而沉稳,透着边疆安稳后的从容。

未时?京城太和殿(朝堂议策)

未时的太和殿,气氛平和。朱厚照坐在龙椅上,听完钦差太监的回禀,对百官道:“刘瑾此次虽属疏忽,但也敲响了警钟 —— 军工坊禁地,无论后宫还是前朝,非经兵部与锦衣卫双重许可,一律不得靠近。”

兵部尚书上前一步:“陛下英明!臣建议即刻颁布《军秘禁地条例》,明确各工坊的准入范围与惩戒标准,由锦衣卫与雄狮卫联合值守,从制度上杜绝疏漏。”

礼部尚书补充道:“瓦剌使者巴彦观礼后已上表称臣,愿与大明签订三年贸易盟约,臣建议派礼部侍郎出使瓦剌,正式敲定盟约,稳定北疆。”

朱厚照点头,目光转向沈知薇:“沈爱卿,锦衣卫需牵头制定《军秘禁地条例》,三日内向朕呈阅;另外,派人护送瓦剌使者离京,沿途加强戒备,确保安全。”

“臣遵旨!” 沈知薇躬身领命,心中暗赞陛下处置得当 —— 既未冤枉刘瑾,又借机完善了军秘保护制度,可谓一举两得。

申时?京城水师大营

申时的渤海湾海面上,五艘水师战船正按常规路线巡逻。张平站在旗舰甲板上,看着刚收到的密报 —— 北疆盟约将定,京城风波平息,海疆暂无异常。

“传我将令,按既定航线巡逻,重点检查过往商船的身份凭证,防止倭寇伪装混入,” 张平下令,“另外,让各战船检修火器,确保下月与江南锦衣卫的联合演练顺利进行。”

士兵们齐声应和,战船的帆影在海面上展开,阳光洒在船身的短铳上,泛着沉稳的光泽 —— 海疆与北疆遥相呼应,共同守护着大明的安宁。

酉时?京城锦衣卫衙门

酉时的锦衣卫衙门,灯火通明。沈知薇与王勇正草拟《军秘禁地条例》,桌上摊着虎豹营、水师工坊的舆图,标注着不同等级的禁地范围。“一级禁地为核心工坊,仅限工匠与虎豹营指挥使进入;二级禁地为原料仓库,需兵部通行证;三级禁地为外围区域,禁止无关人员逗留,” 沈知薇指着舆图,“惩戒标准按情节轻重分为罚俸、降级、流放,明确且有梯度,避免一刀切。”

王勇点头补充:“条例中需特别注明‘后宫与前朝官员因公进入,需全程由锦衣卫陪同’,防止再出现刘瑾这样的疏忽。另外,每季度需联合兵部对各工坊的安保进行核查,确保制度落地。”

沈知薇拿起草案,仔细审阅:“明日呈给陛下前,再征求陆国公的意见,确保条例既严谨又具可操作性,真正为火器革新保驾护航。”

戌时?后宫慈宁宫(太后训诫)

戌时的慈宁宫,烛火摇曳。张太后坐在主位,看着低头侍立的刘瑾,语气严肃:“此次罚你俸、闭门思过,既是陛下恩典,也是给你提个醒 —— 后宫有后宫的规矩,军政有军政的界限,切莫因一时好奇越界,坏了陛下的信任。”

刘瑾躬身垂首,语气诚恳:“奴才谨记太后教诲,日后定严守规矩,专心打理后宫事务,绝不再踏足军政禁地半步。”

“你能明白就好,” 张太后缓和语气,“陛下留你在身边伺候,是念你做事细心,你需珍惜这份信任,别再让哀家与陛下失望。”

“奴才不敢!” 刘瑾再次磕头,退出慈宁宫时,夜色已深。他抬头望向皇宫大殿的方向,眼中满是敬畏 —— 经此一事,他彻底明白 “安分守己” 才是立足之道,野心需深埋心底,待真正获得陛下完全信任后,再作打算。

亥时?虎豹营

亥时的虎豹营兵工厂,灯火通明。赵小匠带领工匠们加班赶工,带瞄准镜的短铳整齐堆放在木箱里,箱盖上 “宣府专供” 的印章格外醒目。工坊外围,新的 “禁地警示牌” 已立起,雄狮卫正按新要求巡逻,每过半个时辰便与锦衣卫交接一次岗。

“大家再加把劲!月底前要把这批新铳送宣府,配合盟约签订后的防御部署!” 赵小匠高声喊道,“今日陛下赏了银子,明日让伙房加肉,给大家改善伙食!”

工匠们齐声欢呼,熔炉的火焰烧得更旺,敲打声、笑声与远处的巡逻脚步声交织在一起,透着安稳与奋进的气息。陆崇渊走进作坊,看着忙碌的工匠与严密的安保,心中满是踏实 —— 火器革新的步伐,正伴随着制度的完善,稳步向前。

夜色渐深,京城的条例草拟仍在进行,后宫的灯火已渐次熄灭,蓟州的军营一片宁静,虎豹营的赶工从未停歇。这场由刘瑾疏忽引发的小插曲,不仅没有阻碍大明的发展,反而推动了军秘保护制度的完善,让 “陆海安宁、家国稳固” 的目标,离得更近了一步。陆砚昭在蓟州守护北疆,沈知薇在京城完善制度,赵小匠在工坊打造利器,张平在海疆巡查防御,而刘瑾则在后宫重拾谨慎 ——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为大明的安稳,默默付出着努力。